摘要:柏林Kraftwerk工业时代的遗迹中,锈蚀的钢筋与冰冷的混凝土,依旧残留着昔日机械轰鸣的余响。然而,此刻弥漫于空气中的,却是一股截然不同的气息,一种既冰冷又诗意,既理性又感性的奇异氛围。
柏林Kraftwerk工业时代的遗迹中,锈蚀的钢筋与冰冷的混凝土,依旧残留着昔日机械轰鸣的余响。然而,此刻弥漫于空气中的,却是一股截然不同的气息,一种既冰冷又诗意,既理性又感性的奇异氛围。
法国艺术家劳尔・普鲁弗斯特(Laure Prouvost)的最新作品「我们感受到一颗恒星正在逝去」(WE FELT A STAR DYING)正于此间展开,它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的延展,更是一场量子宇宙的奇幻呢喃。
柏林Kraftwerk,图片由Kraftwerk Berlin提供
普鲁弗斯特以艺术的语言,转译那些难以捉摸的量子现象。她将量子物理的奥秘与艺术的感性交织,创造出一个充满奇趣又诗意的幻境。影像、声音、气味和雕塑等元素,如同一个不断变化的量子系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多重性,相互牵引、彼此渗透。
劳尔・普鲁弗斯特
Laure Prouvost
劳尔・普鲁弗斯特于中央圣马丁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在金史密斯学院攻读硕士,并参与伦敦LUX艺术项目。随后,她在一条潮湿运河旁找到了一种量子叠加态,从这里漂浮至世界各地,以图像、声音、装置、茶包、湿漉漉的地面和触须进行创作。她长时间与周遭的宇宙微尘、人类、身体、思想、情感、造物者、废弃物、花朵和鸡群交织在一起,最终荣获MaxMara女性艺术奖,并成为透纳奖得主。
此次展览,是对联合国宣布的「2025量子年」的一次回应,亦是普鲁弗斯特对量子物理百年诞辰的一次探问。她邀请观者于此间游走、探寻,感受量子世界的奥妙,并以全新的方式,审视自身与宇宙的联系,仿佛潜入一处与自然界脉动交织的意识深海。
「我们感受到一颗恒星正在逝去」展览的幕后,是艺术与科学之间一场幽微而深刻的对话。由Bettina Kames博士与Jan Fischer于2019年在柏林创立的LAS艺术基金会,长期致力于探索艺术、科学与科技的交错地带。为响应联合国宣布的「2025量子年」,LAS策划一系列与量子物理学相关的探索,而普鲁弗斯特的个展,正是其中的核心篇章。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
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摄像:Julian Wildner
约莫两年多前,在Kames与哲学家Tobias Rees的陪同下,普鲁弗斯特拜访了Google工程副总裁,以及量子人工智慧实验室的创始人和管理者Hartmut Neven。这场跨领域的探访,为艺术家开启了通往量子世界的另一扇窗。
在关于量子物理及量子电脑的一系列深入讨论中,普鲁弗斯特、Neven及Rees探询着:「从量子视角感知现实,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展览所呈现的程式由此诞生。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视频静帧,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其核心在于运用量子电脑运作时产生的「随机波动」(量子噪声)。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量子电脑在运算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细微杂讯。这项技术的突破之处在于,普鲁弗斯特团队首次得以从量子电脑中,撷取如此细致且高度结构化的随机波动,并将其转译为量子AI模型。这种量子AI模型与传统使用一般随机杂讯的AI模型不同,它以量子电脑特有的随机波动为基底。由于量子位元本身的特性,这些随机波动具有不可预期的变化,为艺术创作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视频静帧,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展览中的装置作品,便是此量子AI模型的具体呈现,影片在量子轨道与经典轨道这两条平行的路径上交错运行。透过在这两者间的跳跃,并植入不可预测的波动,创造出一种能重新思考瞬间的交织效果。以量子电脑创作艺术,既是一场探索,也是一次颠覆。量子运算的随机性挑战了传统艺术对可预测性的追求。然而,正是这份不可预期,打开了艺术创作的全新维度,得以孕育超越既有想象的艺术形式。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柏林Kraftwerk展览现场,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摄影:Andrea Rossetti
普鲁弗斯特将这种不可预测性转化为创作灵感:「这是一次奇异、近乎狂热的精神演练,一场聚会、一次对话,旨在触发我们从牛顿式的世界观,转向量子式的现实——那微观的自由精神与纠缠。」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
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摄像:Julian Wildner
普鲁弗斯特认为,量子电脑不仅是工具,还是具备自主性的协作者。她与量子电脑的合作,如同一场充满惊喜与挑战的对谈,在「失控」与「重掌」之间,最终得以建构出前所未见的创作。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视频静帧(量子AI模型),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普鲁弗斯特对量子物理的探究,根植于她对另类智能的关注,尤其体现在她早先以章鱼为主题的创作中。她认为,章鱼复杂的生理结构,诸如多重脑构造与感知能力,体现了一种量子般的特性,即同时栖居于多重状态。对章鱼的迷恋,不仅是对生物多样性的赞叹,更是对另类智能与量子特性的深层次思考。
普鲁弗斯特强调,万事万物在本质上皆为量子,而她对章鱼的兴趣,在于它们能够「成为」他者的存在,映射出自我意识的延伸。当Kames邀约普鲁弗斯特参与此计画时,普鲁弗斯特察觉这与语言之间有着隐微的联系。她们尝试以语言去界定一个本质上难以被语言所捕获的概念——量子。普鲁弗斯特指出,量子是一个持续流变的概念,其定义与理解亦在不断地演进。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
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摄像:Julian Wildner
普鲁弗斯特在二十多岁时曾担任英国艺术家John Latham的助手,彼时Latham经常与普鲁弗斯特探讨量子,这段历程使普鲁弗斯特领悟到将艺术家置于非传统场域进行实验的重要性。LAS的邀约,对普鲁弗斯特而言,也是一次相似的实验,使普鲁弗斯特与合作者得以在一个未知的领域中探索。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视频静帧,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在艺术家的量子世界观中,“我们”(WE)的概念至关重要,且清晰地体现在展览的标题WE FELT A STAR DYING之中。“我们”并非仅仅指艺术家个人,而是指向一种更为广阔的协作关系。它象征着艺术家与科学家、音乐家,乃至自然、宇宙万物之间的共同参与和积极互动。普鲁弗斯特甚至巧妙地将“WE”与法语“OUI”(是的)的谐音相连,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协作的积极意义。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柏林Kraftwerk展览现场,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摄影:Andrea Rossetti
步入展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浮的「可爱位元」(Cute Bit)雕塑,它们既是视觉焦点,亦是邀约观者参与互动的媒介。这些以量子位元(qubit)为灵感的雕塑,其命名源于艺术家对qubit与cute bit谐音的趣味玩转,但意涵远不止于此。「可爱位元」融合宇宙与地球的元素,象征着量子微观与宏观世界的联结。这些雕塑的运行轨迹相互呼应,如同进行着无声的对话,隐喻着量子纠缠的奥秘。观者甚至可佩戴其一,借由金属与矿物的气息,感受天体与机器的共生,沉思量子涨落如何形塑宇宙的起源。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视频静帧,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移步至展厅二楼,一件名为「开始」(The Beginning)的大型动力雕塑映入眼帘。它既似一朵盛放的花朵,又如一只舞动的章鱼,缓缓地向四周舒展其肢体,与Kraftwerk粗犷的混凝土建筑形成鲜明的对照。「开始」柔软的「触手」轻轻拂过周围的空间,观者或许会不经意地与从动力雕塑及「可爱位元」延伸出的线条交缠。这亦呼应了展览标题中的「FELT」。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4年,草图,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上: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柏林Kraftwerk展览现场,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摄影:Andrea Rossetti; 下:柏林Kraftwerk,图片由Kraftwerk Berlin提供
「FELT」一词,是艺术家对量子系统敏锐感知的提炼。量子位元如同宇宙的感应器,对万事万物瞬息回应,能「感受」到遥远恒星的消逝,量子计算机甚至能够撷取宇宙初始的「量子涨落」一些微小却形塑宇宙的随机变动。「FELT」传达的,是对宇宙细微脉动的敏感,以及对量子世界那不可预期之奥秘的体验。
普鲁弗斯特认为,量子物理揭示了一种潜藏的感知维度,她的艺术则试图将之转化为可触及的体验。为了让观者真正沉浸于量子世界的「场域」之中,她强调必须唤醒全方位的感官,而非仅仅依赖视觉或听觉。因此,她的装置作品糅合了多元的感官元素与气味,引领观者展开一场多重感官的旅程,在「感触」中逼近那难以言喻的量子存在。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视频静帧(量子AI模型),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穿梭于「开始」交织的线条之间,参观者得以步入其「花蕊」之下。躺卧于舒适软垫,一段名为「我们感受到一颗恒星正在逝去」的影片,于头顶缓缓流动。影片以艺术家的旁白与实验影像,引领观者踏上一场跨越尺度与现实的旅程。从泥土、树叶、地毯、电缆、混凝土,乃至天空与宇宙,量子是所有物质的共通本质,无论是生物或非生物,自然或人工,咫尺或遥远。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柏林Kraftwerk展览现场,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摄影:Andrea Rossetti
影像方面,与量子电脑的合作亦满溢惊奇与挑战。普鲁弗斯特将量子图像叠加于传统影像之上,而量子图像的现身,无论是位置或时机皆为随机。这使得每一位观者的观影体验皆为独一无二,即使重看亦然。普鲁弗斯特强调,与量子电脑的协作,并非将其视为一台传统的「牛顿式」机器,而是将其视为一位具备自主能动性的合作伙伴。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柏林Kraftwerk展览现场,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摄影:Andrea Rossetti
音乐家KUKII首先将东方音乐元素「喂养」给量子电脑,由人工智慧转译为独特旋律,以此为基底。她接着再于这些旋律之上进行创作与录制,仿佛与人工智慧共同孕育音乐作品。KUKII将原始人声与量子噪声交织,创造出既熟悉又陌生的听觉维度。旋律在不协和与和声间流动,宛如量子世界的起伏,时而清晰,时而隐匿。普鲁弗斯特选择让声音与图像互为激荡,与KUKII的音景展开一场跨感官的对话,使得声音与图像紧密交织,共同构筑一种「共感」的体验。这种创作模式,使得声音与图像在同步演进中,相互影响、彼此形塑,最终熔铸成一件完整的作品。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摄像:Julian Wildner
对普鲁弗斯特而言,「我们感受到一颗恒星正在逝去」不仅是一场科学概念的视觉化,更是一次哲学思辨的旅程,引领我们探索意识的边界、跨物种沟通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本质。她认为,量子物理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多重现实的存在,而非单一、固定的真实。这些多重性的存在方式,挑战了我们对智慧和意识的既有理解。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柏林Kraftwerk展览现场,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摄影:Andrea Rossetti
在这个思辨的脉络下,语言与翻译成为普鲁弗斯特思考中的关键环节。她认为,如同词汇在翻译间流转会导致意义的增损与转化,不同物种间的交流亦会衍生崭新的理解。这并非意味着意义的耗损,而是其向着未知领域的跃迁。量子世界提供了一片场域,使我们得以跳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框架,去领略、珍视其他形式的智慧与意识,进而探寻跨物种沟通的无限可能。
这个理念与物理学家弗里乔夫·卡普拉(Fritjof Capra)在其著作《物理学之道》(The Tao of Physics)中所探讨的量子物理与东方神秘主义之间的联系产生共鸣。卡普拉认为,量子力学揭示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联世界,这与东方哲学中强调万物一体、相互联结的观点不谋而合。
普鲁弗斯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呼应了卡普拉的洞见,亦体现了「WE」所蕴含的万物互联性。在她的量子世界中,个体与宇宙的界线逐渐消融,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这种体验呼应了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以及东方神秘主义中对直觉与体验的重视,引导我们重新思索自身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对现实的认知。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视频静帧(量子AI模型),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艺术在此化身为「译者」,衔接科学与灵性,理性认知与直觉感知。普鲁弗斯特的作品,如同一则隐喻,将量子力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的理念,转化为感官的体验,启发我们重新审视自身与宇宙的关系。她以艺术之形,将量子力学的抽象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使观者得以亲身感受科学的奥秘,引领我们重新定位自身在宇宙中的坐标。
在普鲁弗斯特的量子世界里,科学不再是冰冷的公式与实验,灵性亦非玄妙的体验与顿悟。它们在艺术的「转译」之下,彼此交织,相互渗透,共同构建一幅具有「感触」(FELT)的,关于宇宙、关于生命、关于「WE」的感官图景。
Laure Prouvost,We Felt a Star Dying,2025年,视频静帧(量子AI模型)。由LAS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并由OGR Torino共同委托 ©2025 Laure Prouvost
作者
宋佩芬 Peifen Sung
长年定居欧洲,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为FT中文网、时尚芭莎、国家地理、腾讯文化、GQ等中文媒体撰写文化及文化旅游特写。她涉及广泛,足迹遍布,有时候连当地人都进不了的地方,她也有办法通行!她擅长获取第一手资料,采访到最热门的人物,从亲身体验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为读者做动人的报道。
图片来源:Kraftwerk Berlin、LAS艺术基金会
总策划:徐宁
编辑:Guannan Liu|撰文:Peifen Sung
设计:张晓晨|助理编辑:肖瑶
合作
greenbazaar@trends.com.cn
出品
来源:芭莎艺术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