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市委部署安排,帮助企业家树雄心、立壮志,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着力推进研发升级、工艺改进、技术迭代,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家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演绎好十堰商界发展故事,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市委人才办会同市
为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市委部署安排,帮助企业家树雄心、立壮志,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着力推进研发升级、工艺改进、技术迭代,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家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演绎好十堰商界发展故事,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市委人才办会同市经信局、发改委、 文旅局、卫健委、数据局、商务局等部门,以“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骨干企业为主体,分产业领域举办10期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培训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研发主要负责人500人左右。近日,绿松石产业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在浙大开班。
9月3日上午,由十堰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商务局共同组织的“2025年十堰市绿松石产业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正式开班。这场跨越千里的学习之旅,承载着十堰绿松石产业转型升级的期望与梦想。
浙商精神:为产业发展拓展新思路
在研修班课堂上,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网副总编辑、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的授课,从地理、人文的视角解析湖北与浙江的区域特征差异,引导学员思考不同文明形态对商业思维的影响。胡宏伟的“没有退路,才是最好的出路”“利他主义是帮助别人,更是在帮助自己” 等观点,引发学员强烈共鸣;其“做企业,而非满足于做生意,只有在利己和利他间寻求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论述道破商业本质,为十堰绿松石从业者提供了全新思路。
专家授课
产业现状:资源优势亟待转为产业胜势
十堰绿松石资源禀赋突出,已探明储量占全球 50%、全国 70%,是全球公认的绿松石资源集聚度最高、品质最好、品种最全的富矿区。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成为从业者面临的现实考题。
竹山县兴竹绿松石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涛在分组讨论中表示,“产地空心化”问题亟待解决,产业必须从“卖原石”向“卖产品、卖文化、卖品牌”转型。当前,十堰绿松石产业面临三大核心挑战:品质信任危机,外地低质矿石流入,冲击本地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力;产业链条不完善,附加值挖掘不足。
参观学习
博物馆取经:从浙商案例找转型方向
当天下午的浙商博物馆参观,让学员们收获颇丰。博物馆展示的浙商特征令人印象深刻:群体遍布全球、涉足行业广泛、年龄结构多元,且在A股上市公司中占比近 15%。
浙商的成功案例激发了学员们对绿松石产业的新思考,不少人发现绿松石回收再利用、产业链附加值挖掘、文创产品开发等方向的潜力。石海绿松石董事长张淑英提出:“绿松石应向饰品化、时尚化转型,拓宽应用场景,让传统文玩焕发现代魅力。”
破局关键:以诚信筑牢产业根基
分组讨论中,学员们一致认为“诚信经营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必须让制假售假行为在十堰绿松石市场无容身之地。湖北九如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亮强调:“要学习浙商‘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更要坚守商业道德底线。只有建立可靠的溯源体系,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
与会者共同建议,推行“一物一码”溯源系统,从源头保障产品品质;建立行业自律公约,对假冒伪劣行为坚持“零容忍”。
达成共识:明确五大发展方向与四种精神
经过深入研讨,与会代表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达成五大共识:建立生态化开发体系,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深挖历史文化底蕴,讲好绿松石故事;强化时尚设计能力,推动产品向饰品化转型;创新营销传播方式,用好新媒体平台;推动数字化管理,实现实物资产向文化资产转化。同时,大家明确了产业发展须具备四种精神:以开放精神推动生产要素流动,以契约精神夯实商业文明基础,以学习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以包容心促进行业协同发展。
未来展望:借研修之力迈向千亿目标
此次研修班为期7天,首日学习已点燃学员们的热情。经过一天研讨,学员们还达成多项实操共识:成立绿松石产业联盟,打造统一产业IP;建立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健全行业规则,强化契约精神;推动绿松石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
当前,十堰正在构建“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绿松石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正朝着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此次浙大研修,正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
钱塘江畔夕阳下,学员们走出浙大之江校区时满脸收获。未来几天,他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浙江经验,为十堰绿松石产业探寻更多创新路径——从文玩到饰品、从传统到时尚、从资源到品牌的转型之路虽有挑战,但前景可期。而从浙商精神中汲取的“诚信经营、利他思维、创新发展”理念,正为十堰绿松石产业的千亿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与会者纷纷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推动十堰绿松石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