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毒棉球擦过皮肤的凉意刚过,岐黄针已精准刺入穴位。弗拉基米尔只觉有几处微小的酸胀感,还未等他细细体会,针已被快速拔出。他预想中“留针等待”没有发生,一切在几十秒内干净利落地结束。这是社交媒体平台上,中医药主题短片《弗拉基米尔的选择》中的一个片段。
转自:中国中医药网
消毒棉球擦过皮肤的凉意刚过,岐黄针已精准刺入穴位。弗拉基米尔只觉有几处微小的酸胀感,还未等他细细体会,针已被快速拔出。他预想中“留针等待”没有发生,一切在几十秒内干净利落地结束。这是社交媒体平台上,中医药主题短片《弗拉基米尔的选择》中的一个片段。
近日,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办的2024“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结果揭晓。由人之初杂志社创作出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负责人陈振虎受邀出演的中医药主题短片《弗拉基米尔的选择》获评特等奖。
这部短片以在华外国人弗拉基米尔被失眠困扰、四处寻求解决之道为线索,多角度展示中医药疗法的神奇疗效。通过短片,陈振虎首创的岐黄针疗法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岐黄针让帕金森病患者重拾希望
在现代医学倍感棘手的领域——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岐黄针疗法为无数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
“岐黄针疗法,是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深研《黄帝内经・灵枢》九针、五刺法及经筋理论,并参考力学及现代材料学等相关知识所创立。”陈振虎说,岐黄针的针身为中空设计,在保证硬度的基础上,将针具直径做到最小。针尖采用独特的圆弧造型,疼痛感更小,且可以很好地避免刺伤血管、神经,更加安全。
“5年前,家人发觉我走路不灵活,我自己也明显感觉到肢体僵硬、动作缓慢。尤其到了去年年底,完全不能走路了。”70多岁的李爷爷坐在轮椅上,说起自己的病情时,手指还在不受控制地轻微震颤。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后,他尝试过多种药物治疗,但收效甚微。
由于李爷爷自身基础病多,经历过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经多家医院诊治效果都不理想,对针灸治疗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来找陈大夫时还不能自主行动,第一次针灸结束后就能走路了,我高兴得都哭出来了。”李爷爷激动地说,现在生活完全能自理,是陈教授给了第二次生命。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帕金森病研究中心里,岐黄针正为李爷爷和他的病友们带来转机。
“岐黄针疗法在帕金森病这一领域的探索,已有20余年。”陈振虎介绍,对于帕金森病,医学方面还有很多尚未发现和认识到的地方,针灸作为一种绿色、纯物理治疗,针对帕金森病确切有效,且无副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该疗法凭借微痛或无痛的特点,让许多对针灸心存畏惧的患者放下了顾虑。
目前,越来越多的帕金森患者通过岐黄针疗法,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主动权。
取穴少不留针见效快
除了帕金森病,岐黄针对于颈肩腰腿膝痛、失眠、面瘫等疾病,往往能当即缓解疼痛,一般疾病经2~3次治疗即可消除疼痛。
在刚刚获奖的短片里,在华外国人弗拉基米尔,长时间饱受失眠的折磨,当他半信半疑走进诊室时,还在质疑“是否真的有不痛的针灸?”
体验过后,弗拉基米尔说:“哇,真的不痛。没想到我居然能在这么窄的床上睡着。”
岐黄针取穴少、不留针、见效快,每次治疗取穴不超过四穴,手法轻、刺激量小。通过辨证取穴,可精准调理病机,取得显著疗效。“操作时,进针也很快,采用飞针进针手法,得气即止。单个穴位的操作时间仅10余秒,单次治疗3~5分钟,每周1~2次即可,极大地节省了患者的时间。”陈振虎说。
岐黄针在临床上运用时,结合经络理论和脏腑理论,治疗上先辨经,再选穴。陈振虎介绍:“岐黄针的重点在于针刺前的查体,首辨经和辨脏腑,选择病痛局部经筋结聚点附近的穴位进行针刺。”
岐黄针是一把“特制钥匙”
“针灸疗法就像一把钥匙。”陈振虎说,对于一名针灸临床医生来讲,最关心的是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疗效。
而岐黄针这把“特制钥匙”,正是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经过对针具的改良与技法的创新,使得开锁过程更精准、高效。
目前,岐黄针的“开锁”之力,早已跨越国界。2017年,来自美国的针灸医生迈克,经人介绍专程来到陈振虎身边学习岐黄针疗法。
亲眼目睹岐黄针的神奇疗效后,他深受震撼,此后每年都会抽出一个星期专程来到中国跟随陈振虎研习技法。并且时常将自己在美国诊所里的治疗视频发给陈振虎。
画面中,一位截瘫多年的患者,起初必须依靠双拐才能勉强挪动,接受岐黄针治疗一周后,便能丢掉一根拐杖独立行走。接受治疗一个月后,他已能彻底扔掉双拐,稳步前行。
迈克在信息里难掩兴奋:“这太不可思议了。困扰患者两年多的难题,竟然被这根银针逐步化解。”
那些治疗前后的对比视频,成了岐黄针跨越山海的“疗效见证”,也让中医智慧在海外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陈振虎始终认为,针灸疗法这把“钥匙”的潜力是无限的,而岐黄针的探索,正是为了让这把“钥匙”更加精准、高效,让更多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重新拥抱健康的生活。(本报记者 王泽烨)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