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是出乎意料,在9.3阅兵式上,东风5C洲际导弹是作为压轴地面装备最后出场的,还单独列了一个方阵,并被特别介绍,出场规格明显高于东风61和巨浪3。
真是出乎意料,在9.3阅兵式上,东风5C洲际导弹是作为压轴地面装备最后出场的,还单独列了一个方阵,并被特别介绍,出场规格明显高于东风61和巨浪3。
【东风5C压轴出场】
根据直播现场的解说词,东风5C最大的亮点是“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也就是说,东风5C可对全球任意目标进行核打击,又或者说,东风5C在我国境内任意一地点发射,即可覆盖全球,这意味着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点不再受地理限制,打击的突然性和部署的灵活性也将极大增强。
那东风5C射程多远才能做到覆盖全球呢?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理论上,导弹射程达到2万公里就能覆盖全球。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导弹的实际射程无需完全覆盖所有球面,只需囊括主要战略目标就够了。
比如说,阿根廷距离中国最远,相隔达2万公里,可我国导弹没有打到阿根廷的必要,因此,东风5C的射程达到"萨尔玛特"的18000公里水平,就足以从我国任意一点覆盖主要战略目标了。
【萨尔玛特导弹】
那东风5C能达到18000公里的射程吗?这还得从它的体量说起,在这次阅兵中,东风5C是由3台特种运输车分段搭载来参加分列式,从前往后依次是四轴、五轴、六轴底盘的特种车。
三辆车分别搭载弹头、二级火箭和一级火箭。
【东风5C由3辆特种车分段搭载】
相比之下,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的东风5B,同样采用分体式运输方式参加分列式,但只是一级火箭,二级火箭和载荷分开的两段式展示,分别由5轴、6轴两台特种车搭载。
也就是说,东风5C比东风5B在长度上有所差别,二级火箭可能携带更多燃料,其次弹头也比东风5B的大型整流罩要更轻,阻力更小,这意味着东风5C在上升段的燃料消耗更少,爬升速度更快。
换句话说,东风5C射程肯定也有增加,达到18000公里并非难事,要知道,东风5B的最大射程已经达到15000公里了。
【东风5B由两辆特种车搭载】
也有外媒认为东风5C疑似具备“轨道轰炸”潜力,也就是说,东风C的弹头与二级火箭在大气层外分离后,不会立刻再入大气层,而是依靠自身的动力,进入低轨像卫星一样绕地球旋转,到目标上空才进行再入大气层打击。
这从东风5C比东风5B更尖锐的弹头上也可以得到印证,因为要弹头要携带燃料用于再入大气层,自然就没地方装那么多分导弹头了,再说了,我都轨道轰炸了,主打一个突然性,也没有必要一枚枚投分导弹头了。
【东风5C的弹头比较尖锐】
无论射程达到18000公里,还是具备了轨道轰炸能力,“打击范围覆盖全球”都是不争的事实。
与东风5C相比,东风61导弹就小多了,一辆8x8特种车就能搭载,且由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比冲远小于液体火箭,东风61的投掷重量也就是与东风41的相当,很难超过东风5C。
东风5C依然是火箭军目前公开的洲际导弹中,投射质量和射程最大的型号,这也是井射液体弹道导弹的优势区。
【东风61导弹及其发射车】
此外,东风5C的精度也比东风5B高了很多,融合了惯性制导、星光制导与北斗定位,打击精度媲美中近程导弹,可以达到十米级。
这主要是因为东风5C融合了北斗导航的定位精度,东风5B就没这个配置了,它是2015年胜利日阅兵首次展示的,而北斗3号是2020年7月31日投入使用的,没赶上。
最后,作为一种井下发射导弹,东风5C还通过液体燃料贮存技术的突破,解决了传统液体火箭导弹响应速度上瓶颈,实现了全时戒备部署。
也就是说,通过燃料预包装与恒温储存技术,东风5C的燃料可常年满贮,随时发射,反应速度接近固体燃料导弹。
【东风5C巨大的直径和长度带来的气场当得起中流砥柱的地位】
作为陆基洲际导弹的底牌之一,东风5C与本次阅兵展示的巨浪3、东风61共同构成了我国新一代立体核反击体系,并且由于东风5C在射程、威力、体量上的优势,在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故而被放在最后压轴出场。
来源:骝马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