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8日,普洛斯集团(GLP Pte Ltd,简称“普洛斯”)宣布获得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战略投资,首期部署5亿美元。这是今年以来新基建领域最大规模的战略注资之一。
全球资本正在中国新经济基础设施领域落下关键一子,而这一背后,也折射出中国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的长期逻辑。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8月28日,普洛斯集团(GLP Pte Ltd,简称“普洛斯”)宣布获得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战略投资,首期部署5亿美元。这是今年以来新基建领域最大规模的战略注资之一。
ADIA此次从普洛斯旗下多支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升级为集团战略投资者,释放出一个信号:在全球产业格局重构的背景下,中国新经济基础设施正成为国际长期资本的“必选项”。普洛斯方面表示,这轮投资将带来更强大的资金实力与战略认同,主要用于加速新经济业务发展,包括物流仓储及制造研发基础设施、智慧冷链、算力中心及新能源等业务。
外资加码中国新经济
外资的动向,常常被视作市场信心的风向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主权财富基金加码普洛斯,是中国新经济产业获得的一次“国际背书”。
一位长期跟踪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的基金经理向记者分析:“国际主权财富基金选择加码普洛斯及中国新经济,并非偶然。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仍在,消费提振带动内需持续走强。”
值得关注的是,普洛斯与ADIA旗下机构在基金层面已成功合作多年。ADIA不仅参与多支中国物流基金,更在全球市场与普洛斯有过成功合作案例。这种长期观察形成的认知,使得ADIA能够超越资产层面,真正认可普洛斯团队“从项目规划、开发建设到运营增值”的全链条能力。这解释了为何此次合作能在过往基金投资的基础上,升级为集团层面的战略协同——国际资本看中的不仅是现有资产包,更是持续孵化优质资产和培育新增长曲线的组织能力。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此类战略级合作具有三层市场意义:首先,作为管理资产超万亿美元的顶级投资机构,ADIA的选择本身就是重要的市场风向标;其次,这反映了长期资本对中国新经济产业结构性机遇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这种深度绑定彰显了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前景和本地运营团队的双重信任。
从投资逻辑演变看,中国的新经济基础设施正成为国际资本的“锚点”。上述专家向记者分析指出,物流仓储及制造研发设施、数据中心、新能源等资产类别具有三重吸引力:一是提供抗周期的稳定现金流;二是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资产运营效率提升;三是契合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的产业趋势。
ADIA的战略选择尤其值得玩味。这家成立于1976年的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凭借其超万亿美元的管理规模和卓越的长期业绩(20年年化回报6.4%,30年年化回报6.8%),一直是全球资本市场的“聪明钱”代表。其投资决策往往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效应。ADIA不动产投资执行董事Mohamed Al Qubaisi表示:“此次投资将深化双方合作,在公司层面支持普洛斯跨越新台阶,赢得新增长。同时也符合ADIA的战略,实现新经济领域投资的进一步扩张。”
新经济基础设施的战略机遇
ADIA 15亿美元战略投资普洛斯,不仅体现了国际资本对中国新经济基础设施的认可,也折射出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对这一领域的深刻推动作用。在长期观察者看来,投资背后的逻辑并非单纯资金流动,而是宏观经济韧性、政策支持和产业结构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稳健复苏态势。GDP同比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二季度增速达到5.4%。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野村证券等国际金融机构纷纷上调全年经济预测,显示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信心依旧稳固。
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崛起——包括新能源、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正在深刻推动产业链升级,为物流、算力中心、冷链及绿色能源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持续的市场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社会物流总额突破200万亿元,同比增长5.2%,仓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持续高位运行,显示基础设施需求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了稳固支撑作用。
记者注意到,政策因素亦是吸引资本布局新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推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年来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公募REITs投资算力中心、冷链物流及新能源等新基建项目。
2020年4月,中国证监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经过五年的发展,公募REITs的基础设施资产类型已拓展至七大领域,包括产业园、仓储物流、保障性租赁住房、生态环保、能源发电、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消费基础设施。其中,明确支持新能源、算力中心和冷链物流等项目纳入公募REITs试点。这一政策背景,让包括国内外资本在内的长期投资者,对布局新经济基础设施的信心大幅提升。
一位长三角国资委投资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地方布局算力中心和新能源项目,需要寻找能够提供高标准管理和长期运营能力的合作伙伴。”普洛斯在多个新基建领域有成熟的投资开发经验,运营资产的业绩过硬,同时擅长通过基金化和REITs实现资本循环,符合投资的稳健和长期要求。
作为中国新经济基础设施领域的标杆企业,普洛斯已构建起覆盖投资、开发、运营、管理的全链条专业能力体系。自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公司已从单一的物流地产开发商,成功转型为物流仓储及制造研发、算力中心、新能源三大业务齐头并进的基础设施运营商。
尤为突出的是其资产管理能力——通过20多支私募不动产基金和公募REIT产品,将投资与运营专长紧密结合,提供多元化投资策略满足投资人不同投资目标。以公募REIT为例,中金普洛斯REIT自2021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2次、金额超12亿元,历史年度分红比例近100%,持续以高比例分红领跑同类产品。
记者进一步观察到,普洛斯与地方政府及国资的合作正在呈现持续扩张态势。今年7月,普洛斯算力中心引入数字经济强省浙江的国资战略股东,获25亿元人民币投资。浙江聚集了电商、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核心产业2025年前七个月营收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两位数,对高性能算力的需求增长迅速。双方以面向未来的智算新基建为载体,加速以AI为驱动的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生态圈发展,打造智算产业新高地。
从政策导向来看,中国正进入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东数西算”布局、产业链升级,还是“双碳战略”推进,核心目标都是通过新型基础设施来支撑经济的长期转型。
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冷链物流、清洁能源等新基建投入,同时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国有资本回报率,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化运营提升公共资产效率。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企业的资本运作和投资布局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需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
普洛斯的模式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其资产基金化和REITs操作经验可以响应“盘活存量”要求;在冷链、数据中心及算力中心的布局上契合“新基建”建设目标;新能源、储能与绿色园区的投资,又符合“双碳”战略要求,为地方政府实现减碳目标提供可落地的抓手。
记者采访中注意到,政策推动和资本选择之间存在明显互动效应。一方面,政策信号增强了国资和外资对新基建资产的信心,使资金能够快速向具备高标准管理能力的企业集中;另一方面,资本投入又推动了项目落地和运营规范化,形成政策、市场与产业的良性循环。
同时具备与外资和国资的对话、合作能力,普洛斯的角色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者,更可能成为新质生产力时代“资本—产业—政策”三者之间的桥梁,助力产业和资本伙伴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在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的浪潮中占据先机。
来源:第一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