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不对等的商业关系,折射出当时中国科技产业的集体困境。在存储芯片、显示面板、精密传感器等核心领域,中国企业只能仰人鼻息。某手机厂商采购总监曾自嘲:"我们就像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大妈,而三星是掌握定价权的摊主。"
十年前,雷军或许永远想不到这样的场景——三星集团掌门人李在镕会带着高管团队,专程从首尔飞抵北京,在小米汽车工厂的生产线旁,向中国科技新贵"示好"。
2016年那场震动业界的"断供风波",至今仍是手机供应链领域的经典教案。当三星突然切断OLED屏幕供应时,正在冲击高端市场的小米如同被扼住咽喉。
彼时全球90%的AMOLED产能掌握在三星手中,国产屏幕的显示效果确实差一些。
据供应链人士回忆,为争取每块屏幕的议价权,雷军团队曾连续72小时与三星代表拉锯谈判,最终不得不由创始人亲自飞赴首尔"灭火"。
这种不对等的商业关系,折射出当时中国科技产业的集体困境。在存储芯片、显示面板、精密传感器等核心领域,中国企业只能仰人鼻息。某手机厂商采购总监曾自嘲:"我们就像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大妈,而三星是掌握定价权的摊主。"
十年后的今天,小米生态的爆炸式增长正在重构全球供应链格局。2024年1.68亿台手机销量背后,是每年数千万块OLED屏幕的采购需求;SU7汽车首月锁单量突破10万辆,带来车载芯片的饕餮盛宴;从TWS耳机到智能家居,小米生态链年出货量已超4亿台设备。这些天文数字构成的商业版图,让任何供应商都无法忽视。
更关键的是技术话语权的转移。京东方柔性屏良率突破85%,天马微电子研发出像素排列革命性的"风车技术",TCL华星光电建成全球首条8.6代OLED生产线。
当中国屏幕厂商集体突破技术封锁,三星的垄断神话随之瓦解。数据显示,2024年Q1国产OLED市占率已达42%,彻底终结了"三星定价权时代"。
三星此次"上门求合作"的背后,是韩国科技巨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存储芯片领域,长江存储的232层NAND闪存已实现量产;晶圆代工方面,中芯国际7nm工艺良率追平台积电;三星OLED屏,家电、手机等,都面临中国玩家的围剿。
李在镕参观小米汽车工厂时专注记录的神态,恰似当年雷军在三星生产线前的模样。
这场跨越十年的商业轮回,印证着中国科技产业的涅槃重生。从跪着求供应链到站着选伙伴,从技术跟随到标准制定,这场静悄悄的权力转移正在重塑全球科技版图。正如雷军在SU7发布会上所言:"当我们掌握核心技术时,全世界都会主动拥抱中国创新。"这或许就是时代给予坚持者的最好回馈。
来源:只说数码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