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兵痞到名将,从囚徒到帝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11:15 1

摘要:占据了潼关,那就等于是掌握了南下入侵的主动权,但李守贞擅长攻击,却不擅长防守,他手里的潼关还没捂热乎,就被后汉澶州节度使郭从义给夺回来了。

(三镇兵变)

河中,凤翔,永兴三镇联合叛乱,他们在地形上也形成了连横。

朝廷震动,立刻发兵征讨,而朝廷刚刚出兵,反应极快的李守贞已经抢先占据了潼关。

占据了潼关,那就等于是掌握了南下入侵的主动权,但李守贞擅长攻击,却不擅长防守,他手里的潼关还没捂热乎,就被后汉澶州节度使郭从义给夺回来了。

不仅潼关被夺了回来,朝廷还派重兵把距离河东最近的同州给看住了。

潼关得到又失去,同州人家增兵了,打不下来,那么李守贞南下之路基本上就被堵死了。

他想要抢占先机,偏偏一顿操作,把先机全都失掉了。

为了打李守贞,朝廷派出了几员大将,有郭从义,有白文珂,有常思,还有赵晖。

郭从义不仅擅长打仗,还擅长书法,写得一手极好的飞白体,白文珂擅长防守,常思人比较勤恳,治军很严格,赵晖当年是李存勖账下亲兵,梁晋争霸的时候,大小战役一百多场,后来还跟着郭崇韬参与了灭前蜀之战,可以说这批将领都不是吃干饭的,但就是这么一群人,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可以说是久战无功,迟迟没能消灭李守贞。

只能说,这李守贞的饭啊,他也没白吃,在契丹和后晋的一连串战斗中,他积累了相当丰厚的经验,虽然他图谋进攻不利,但是稳扎下盘,在河东固守,已然是做好了和朝廷长期对峙的准备。

何况,还有赵思绾和王景崇这两股反叛势力帮助,后汉军受到干扰,难有大的进展。

那说白了,还是没有派对人。

前线战事打不开局面,朝廷只好请郭威出山。

郭威,字文仲,河北隆尧县人。

要说这个孩子啊,真是天生命苦。

他父亲郭简,当时是晋王李克用的随从,河东军和幽州刘仁恭交战时,被刘仁恭所杀,这个时候郭威才不过几岁而已,父亲死了,母亲王氏带着郭威举家搬迁,要到局势稍微安定一点的潞州去生活,还没到潞州,母亲在半途上也病逝了。

(少年郭威)

父亲死了,母亲死了,郭威成了孤儿,好在他有一个姨母叫做韩氏,是姨母把他给带大的。

童年和少年时代,郭威生活的很潦草,也很困苦,他属于社会上的边缘人,因此《新五代史》里这样记载他:

周太祖少贱,黥其颈上为飞雀,世谓之郭雀儿。

说郭威自小贫贱,脖子上还有纹身,纹了一只麻雀,索性大家连他的大名也不叫了,只称呼他为郭雀儿,这实际上是一种很轻蔑的称呼。

纹身,可以说是一种爱好,一种艺术,当然很多人对纹身也有偏见。

不过一说纹身的话,都是纹龙画虎,纹一点比较霸气的动物在身上,郭威为什么要在脖子上纹一只麻雀呢?

想来,这世上伟大的功业,在成就之后,以我们普通人的视角来看,感觉这太壮丽了,遥不可及,其实这些功业,大多也是从尘埃中生根发芽的。

郭威身上的麻雀,很普通,在很多人来看,也很卑微,但与其说这是卑微的印记,倒不如说,这是命运纹绘的隐喻。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没了爸,没了妈,漂泊在乱世中的孩子,他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人们不记得他的名字,只管他叫郭雀儿,可谁又能知道,日后他会做皇帝呢?

历代成大事者,有帝王功业者,很多还都是像郭威这样的,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市,贫穷曾经是他们的枷锁,也终究会成为他们的武器。

作者不是在单单说郭威,作者也是在和屏幕前的您沟通,也许您生活不如意,也许您有些困顿,也许您有些失意,也许您正在承受痛苦。

但是,苦难不会是您的终点,恰恰,苦难是您的起点。

麻雀终有飞上天的一日,而曾经轻蔑他的目光,却只能仰望。

长到十八岁,郭威投奔了潞泽节度使李继韬。

郭威人长得魁梧,很有力气,李继韬很欣赏他,甚至对他还有点包容。

(屠户丧命)

年轻时候的郭威,好勇斗狠,脾气不好,而且恶习很多,爱饮酒,常醉,还喜欢赌博,攒不住钱,当然也不能说人家一无是处,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他平时也爱行侠仗义,为人打抱不平。

说有天郭威在街上闲逛,他就碰到了一个屠户,郭威早就听说过这个屠户,他欺行霸市,欺压百姓,是个坏人,别人怕屠户,郭威可不怕,见到屠户之后,狠狠的骂了屠户一顿,屠户说好你个兵痞,你骂人算什么本事?有本事你朝我身上捅一刀?

屠户很嚣张,他以为郭威不敢,谁知道郭威举刀便刺,屠户还没反应过来呢,一命呜呼。

乱世虽乱,但局部地区还是讲究法律的,郭威当街杀人,很快被捉进了监狱,按律当斩,好在李继韬左右活动,又把他给捞了出来。

李继韬此人,并不忠心于朝廷,而有反叛入契丹之心,但是他有反叛之心的时候,还不是李存勖众叛亲离之际,而是李存勖的巅峰时期,那不出所料,李继韬很快就被李存勖给消灭了。

李继韬覆亡之后,郭威被收编进了李存勖的队伍里,而且是收编到了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里,不过郭威不归李存勖直接统御,而是归李嗣源调动。

在李嗣源的队伍里,有一个叫做李琼的人,这个人对郭威的影响很大。

李琼,是一个读书人,他自幼好学,很有文化,而且有个人追求,有理想有抱负,他和郭威编在一个军队中,很快就发现了郭威不同于常人,至于怎么不同,李琼没说,反正李琼就是感觉啊,郭威这个人不一般,以后肯定能成大事儿。

李琼很懂提前投资潜力股,他主动和郭威结识,并且还拉着一帮士卒和郭威成了结义兄弟,李琼甚至对郭威说:

凡我十人,龙蛇混合,异日富贵无相忘,苟渝此言,神降之罚。

我们十个人,就好像龙蛇交融,将来谁要是富贵了,绝对不能忘记对方,如果谁违背了这个誓言,以后就要遭到上天的惩罚。

李琼和郭威关系处的很好,那朋友之间相互都会影响对方,平时没事的时候,军中的士卒要么睡觉,要么赌博,只有李琼正襟危坐,捧读诗书,读什么?读的是一本《阃外春秋》。

(良师益友 李琼)

《阃外春秋》,是一本兵书,唐朝的时候一个文人写的,记载了从周朝到唐朝的很多战役,总的来说是一些明君良将,战争攻取之事。

郭威看到李琼总是读这本书,就向李琼请教,说你看的是什么啊,李琼说这是好东西啊,这是奇书,以正道守护国家,以奇谋用兵,探究存亡治乱之理,以贤愚成败之事,那都在此书之中。

郭威一听来兴致了,连忙对李琼作揖,说兄长不吝赐教,您一定要教我这些东西啊。

于是,李琼就成了郭威在文化上的老师,李琼后来还把这本书送给了郭威,郭威则手不释卷,有时间他就看。

某位贤者说过,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的身边有什么人。

在遇见李琼之前,郭威是五代十国千千万万武夫中的一个,而且还是一个标准模板,他勇武,讲义气,还有一定的领导力,他是乱世中一把锋利的刀,可是又能怎么样呢?到处都是郭威这样的人,他的未来也仅限于一个高级刽子手,或者是短命的军阀。

在遇到李琼之后,这一切被改变了,他被李琼所感染,他开始学习,开始读书,开始读史,开始思考,这就是他和别人的区别。

那些和郭威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的人,他们在睡觉,他们在赌博,他们在无形间透支着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视野被限制在了军营之内,如果他们思考,他们也只会思考下一次战斗,或者下一次享乐,下一次懒散。

他们,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沙砾,他们当然也有机会被推上浪尖,但他们注定沉没。

郭威就不一样了,通过读书,他获得了洞察力和前瞻性,书籍和知识为他提供了理解乱世的能力,正与奇,治与乱,贤与愚,成与败,在这些思考中,郭威不再是混乱的参与者,他会开始尝试解读,甚至驾驭这片混沌。

读书,尤其是读历史,就是见天地,见众生,见古今的这个过程,无数的英雄豪杰,无数的成败兴衰,霸主在乌江畔的悲歌,枭雄在铜雀台上的长啸,炽烈的野心如何因傲慢而焚毁自身的基业,隐忍的蛰伏又如何凭借时间的重量压垮了看似不可一世的权柄..

当你未曾见识这一切,好似盲人扪烛,以为日月光华不过如此,当你终于见到这一切,好似鹏徙南冥,方知天地广阔足以逍遥。

在安定的时代,或者说承平年代,读书被认为是风雅之事,晋身之阶,但在当时的乱世中,谁又能否定,是读书改变了郭威的命运呢?

来源:左右图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