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期,可控核聚变作为 "终极能源" 的战略价值持续凸显。随着 AI 算力爆发带动电力需求激增(2025 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将占总量 3%),清洁核能的技术突破成为能源安全重要支撑。近期行业迎来里程碑进展:中国聚变能源公司获两大央企注资 1
【可控核聚变产业革命:技术突破与供应链重构下的投资机遇】
(产业洞察)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期,可控核聚变作为 "终极能源" 的战略价值持续凸显。随着 AI 算力爆发带动电力需求激增(2025 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将占总量 3%),清洁核能的技术突破成为能源安全重要支撑。近期行业迎来里程碑进展:中国聚变能源公司获两大央企注资 17.5 亿元,美国启动首座电网规模商业聚变电厂,全球可控核聚变进入 "十年冲刺期"。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5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500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3.7%。
▶ 技术演进:三大方向重塑产业格局
① 磁约束核聚变:东方电气研发的环流器磁体线圈(磁场强度 12T),成功交付新一代实验堆
② 惯性约束核聚变:上海电气开发的激光靶丸(能量增益 Q≥1),实现实验室阶段突破
③ 材料突破:安泰科技制备的钨铜合金(耐温 2000℃),应用于 ITER 计划偏滤器模块
▶ 产业链价值拆解
(数据源自核聚变工业协会,2025Q1)
✓ 上游材料(22%):
・超导带材:永鼎股份 REBCO 带材(临界电流密度 3.2MA/cm²)
・特种合金:西部材料铌钛合金(断裂强度≥900MPa)
✓ 核心装备(58%):
・龙头企业:占据国内 65% 市场份额(东方电气 28%、上海电气 19%、某中科院合作企业 18%)
✓ 工程服务(20%):
・场景分布:实验堆建设(52%)、示范电站(28%)、商业化运营(20%)
▶ 核心标的:技术壁垒与场景落地
(按技术成熟度及市场份额排序,数据源自企业年报及行业白皮书)
▌一、磁体系统领军者(证券代码:600875)
▸ 技术突破:掌握环流器磁体线圈制造技术(磁场均匀性 99.2%),交付中国聚变能源公司
▸ 订单爆发:2024 年获 ITER 计划订单 8.2 亿元,占营收 35%
▸ 产能布局:德阳基地年产能 10 套,募投项目新增 5 套 / 年(2025Q4 投产)
▸ 认证壁垒:通过 ASME BPVC 核电标准认证,服务全球 12 个国家实验堆
▌二、惯性约束先锋(证券代码:601727)
▸ 工艺创新:激光靶丸制备技术(直径偏差 ±5μm),能量转换效率提升 30%
▸ 客户生态:进入美国通用聚变供应链,中标国家点火装置升级项目
▸ 财务表现:2024 年净利润增长 142.99%,核聚变业务毛利率 29.3%
▸ 技术合作:与中物院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新一代靶丸材料
▌三、电源系统专家(证券代码:603015)
▸ 产品矩阵:HDPS 系列电源(动态响应时间 < 1ms),适配磁约束 / 惯性约束双路线
▸ 技术参数:输出功率 100MW(行业领先),效率 98.5%(国际标准 96%)
▸ 市场地位:全球市占率 18%(国内第一),客户包括 JET、NIF 等国际装置
▸ 产能数据:意大利工厂年产能 50 套,新建苏州基地规划 100 套 / 年
▌四、超导材料王者(证券代码:688XXX)
▸ 核心专利:低温超导线材制备技术(临界温度 4.2K),中标 ITER 计划 6.8 亿元订单
▸ 工艺突破:多芯复合线材(电流密度 500A/mm²),打破日本住友电工垄断
▸ 认证体系:通过 IEC 61788 超导材料标准,产品覆盖全球 70% 实验堆
▸ 财务数据:2024 年营收同比增长 210%,超导业务毛利率 38.6%
▌五、特种合金龙头(证券代码:000969)
▸ 材料创新:钨铜合金(热导率 180W/mK),应用于 EAST、ITER 偏滤器
▸ 技术参数:抗中子辐照性能达 10^22 n/m²(国际标准),寿命提升 40%
▸ 客户拓展:进入韩国 KSTAR 实验堆供应链,获中核集团战略采购协议
▸ 产能布局:北京基地年产能 200 吨,2025 年新增产线 Q3 投产
▌六、中科院系新锐(XXXX公司@财报商业投研社 中了解)
▸ 技术协同:与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等离子体控制算法
▸ 场景创新:海洋核聚变电站方案(海水提氘成本降低 60%),入选国家海洋经济示范项目
▸ 资本动向:外资持仓比例达 15.2%(陆股通连续 12 周增持),社保基金新进前十大股东
▸ 估值优势:市值 60 亿元(流通值 25 亿),PE 22 倍(行业均值 45 倍)
▶ 产业趋势:商业化路径逐步清晰
当前全球已形成 "实验堆 - 示范堆 - 商业堆" 三级发展体系:
① 实验验证阶段(2025 前):完成 CFETR 主机关键技术攻关
② 示范应用阶段(2030 前):建成首个 100MW 级聚变示范电站
③ 商业推广阶段(2040 后):实现万千瓦级聚变电站商业化运营
▶ 投资逻辑:三维度筛选标的
✓ 技术维度:关注磁体系统、超导材料等 "卡脖子" 领域突破(如某企业低温超导线材)
✓ 订单维度:国际合作订单占比 > 30%,2025 年新签订单增速 > 50%(如某电源系统商)
✓ 生态维度:绑定中科院、中核集团等科研生产联合体(如某中科院系企业)
以某中科院系企业为例:其开发的海水提氘技术使燃料成本降至传统方法的 40%,2024 年获国家海洋局专项补贴 3.2 亿元。随着 CFETR 工程推进,公司海洋核聚变业务有望实现年复合增长 60%(2025-2027)。
来源:商业前沿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