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是村(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是引导基层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在党组织领导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的重要抓手。县委社会工作部着力推进村规民约(居民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是村(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是引导基层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在党组织领导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的重要抓手。县委社会工作部着力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并形成一批示范样本,现将城东街道文兴社区经验做法进行展播,供各村(社区)学习借鉴。
古田县城东街道文兴社区位于城东街道民主路19号,面积约0.25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常住人口602户,1526人,党员37人,划分2个二级网格党支部。文兴社区历史悠久,大部分居民来自1958年古田库区搬迁移民,先后荣获“ 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省级文明社区”、“全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福建省“消防安全示范社区”、福建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文兴社区在居民公约修订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程序,将爱国爱党、遵纪守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尊老爱幼、环境卫生、民主协商等内容纳入其中,并经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文兴社区居民公约采取在微信群发布、 会议传达、公示上墙、入户宣传、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扩大宣传,引导居民正确认识居民公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注重运用道德力量促进居民共同遵守,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近年来,古田县城东街道文兴社区党总支深化近邻党建工作,组建了“小巷管家”队伍, 穿梭于小巷里弄、居民楼房,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治安联防、平安建设等细微的社区治理活动中,成为社区日常管理的“千里眼”、“顺风耳”和“好帮手”,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在推动居民公约执行中,文兴社区将社区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常态化开展“门前三包”、牛皮癣清理、垃圾分类等人居环境整治,以实际行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致力“约”出人居环境新风貌。
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利用“我们的节日”、主题党日等载体,注重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引导“双报到”党员、小巷管家、网格员等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等工作,广泛开展居民公约宣传,引导广大居民自觉遵守居民公约,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中来,传递孝老爱亲、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理念,助推移风易俗思想深入人心。
目前,居民公约的有效执行率不断提高,崇尚勤俭节约、社区环境整洁优美、邻里互帮互助、家庭关系和谐……下一步,社区将继续运用好居民公约,巩固和扩大居民公约的实施效果,积极动员居民参与到社区基层治理工作中,不断探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兴社区居民公约
爱党爱国爱社区,学法用法守法纪。
培育践行价值观,倡导社会荣辱观。
小巷管家勤履职,弘扬文兴好风气。
敬老爱幼献爱心,志愿服务暖人心。
集体事情共商议,民主参与要积极。
垃圾分类记心上,社区环境共维护。
红白喜事要节俭,移风易俗入民心。
防火安全要自查,远离毒品须牢记。
居民公约共遵守,共建和谐好社区。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