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被访问信息1.7万次!APP少打点过度搜集数据的心思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12:57 1

摘要:近日,多位小红书用户反映,小红书后台持续高频获取用户位置信息,有用户最高3天内被访问1.7万次,包含定位、照片与视频、设备状态、日程、剪贴板等,甚至平时未使用软件时段仍有高频操作,引发隐私安全方面的担忧。

近日,多位小红书用户反映,小红书后台持续高频获取用户位置信息,有用户最高3天内被访问1.7万次,包含定位、照片与视频、设备状态、日程、剪贴板等,甚至平时未使用软件时段仍有高频操作,引发隐私安全方面的担忧。

3月27日晚,小红书回应关于平台“高频读取用户位置信息”一事:经核查,平台不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读取用户位置信息。读取频次取决于用户使用场景,个别用户遇到的高频读取情形可能与个人使用行为有关。

不过,对于这一回应,大部分网友并不买账。不少网友表示,与其他软件相比,小红书读取频次实在太高,这样的回应很难解释得通。眼下,小红书有必要向用户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挽回用户的信任,而不是用笼统模糊的态度应对。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随着各类APP功能日益丰富,过度搜集用户个人信息近年来时常为人诟病。以小红书为例,其自身定位为“你的生活指南”。用户选择小红书作为自己的生活指南,一方面是因为平台本身内容丰富,另一方面则是建立在用户的信任基础上。一旦这种信任机制失效,即便平台内容再优秀,用户也不能放心使用。除此之外,平台过度收集用户的信息,进行精准营销,这容易对用户造成骚扰,我们平时受到的信息轰炸就是典型例子。不过,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平台所收集的个人信息如果得不到充足的保护,一旦泄漏给有心之人,将给用户财产与隐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针对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相关管理部门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保护个人信息提供了法律保障。与此同时,平台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例如,针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设置更为严格细致的读取权限,而不是一次性将用户的个人隐私读取一空。简而言之,平台应该在所需范围内最小限度地读取用户个人信息,少打点过度搜集用户数据的心思。当然,在防止平台过多收集用户信息问题上,媒体监督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年央视3·15晚会,一批“信息黑洞”企业被曝光,它们利用平台非法获取用户通话记录、社交账号等相关信息。节目播出后,公众对于个人信息的关注度大幅提升,社会舆论的形成也为平台的自查自纠形成驱动力。眼下,社会公众对于个人信息以及隐私权越来越重视。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在现有法律基础上,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方案。只有形成多方合力,才能真正保护好用户的个人数据,还大家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策划:陈军 方薇
评论:蒋元豪

视频:蒋元豪 史卓旎

AI 主播:张寅

出品:每日商报融媒体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请作者和本报联系索取稿酬

一审:陈军二审:施颖三审:吴薇

来源:小玉科技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