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发病机制上来说,【1型糖尿病】属于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由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针对胰岛β细胞的“免疫攻击”或“免疫破坏”。
从发病机制上来说,【1型糖尿病】属于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由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针对胰岛β细胞的“免疫攻击”或“免疫破坏”。
在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一旦胰岛β细胞被“破坏殆尽”,机体自身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就会几乎完全丧失。这也就使得这类患者,从此以后都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每天皮下注射多次/长期佩戴胰岛素泵)”才能控制住血糖。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1型糖尿病的高发年龄段在30岁以内,发病率高峰位于10-14岁年龄组。这意味着,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命运就让他们过早地“坠入了谷底”……
因此,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1型糖尿病患者其实更加渴望突破性的医疗技术能够改变1型糖尿病的治疗现状。
即便,很难立刻就完全“攻克”这种疾病,但哪怕能够推迟几年再打胰岛素,也是不错的......
好消息是,2025年9月,来自多个不同媒体的消息显示:全球首款、也是当前唯一一款有望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延缓病情的药物,在我国获得了上市批准!
图片来源于【财联社】与【证券时报网】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对胰岛β细胞形成“免疫攻击”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因此,药物研发专家就想到了:如果能够有效减弱T淋巴细胞对于胰岛β细胞的“免疫攻击”,那么,便有希望延缓1型糖尿病的病程进展。
而一款名为“替利珠单抗(Teplizumab)”的药物就此应运而生,这是一种靶向CD3的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到效应T细胞表面的CD3分子上。
通过结合CD3,替利珠单抗可以抑制这些效应T细胞对胰岛β细胞的攻击能力,相当于给这些“错误的免疫攻击”按下了暂停键!
甚至,替利珠单抗还有可能介导一部分效应T细胞的凋亡,使其无法继续“伤害”胰岛β细胞。
除此以外,替利珠单抗还可以起到一些“免疫调节”作用,比如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s)的产生,从而为剩余的胰岛β细胞提供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效果。
既然,从机制上来看,替利珠单抗拥有延缓1型糖尿病的巨大潜力,那么,在临床试验当中,它的表现又如何呢?
应该说,刊发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TN-10研究”,是当前推动替利珠单抗获得临床批准的一项关键性研究,旨在评估这款药物在延缓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为“临床1型糖尿病”方面的效果。
这项研究所主要针对的,是76例进展风险很高的【2期】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认为【2期】1型糖尿病患者2年内发展为症状性【3期】1型糖尿病的风险约60%,5年内风险高达75%)
在这些患者体内,已经可以检测出明显的“胰岛相关自身抗体”且他们的血糖已经达到“糖尿病前期”标准,但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可以说,这部分【2期】1型糖尿病患者,距离【3期】1型糖尿病仅仅一步之遥。
而所谓的【3期】1型糖尿病,则是已经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那部分患者。在这些【3期】患者体内,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结果,TN-10研究惊人地证明:只需要连续静脉输注14天,就可让替利珠单抗组受试者发展为【3期】1型糖尿病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替利珠单抗组48.4个月vs 对照组24.4个月),且平均延缓发病时间超过两年!
与此同时,替利珠单抗组确诊为【3期】1型糖尿病的比例,也显著低于对照组(43% vs 72%)。
而针对TN-10研究超过6年的扩展研究则是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5年后仍未发展为【3期】1型糖尿病,更是证明了其可能具有更为持久的延缓潜力。
也正是基于如此明显的临床疗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才于2022年率先批准了替利珠单抗的上市,允许其用于8岁以上(包括成年人)的【2期】1型糖尿病患者延缓疾病向【3期】的发展。
同样,这也大大加快了这款药物在我国的上市进程。2024年8月,其上市申请获得我国国家药监局的受理,且被CDE纳入优先评审通道。
虽然,直到2025年9月,这款药物才正式在我国上市。但是,早在《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当中,就已经提到:替利珠单抗主要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CD3结合,通过调节T细胞的活性,抑制免疫系统对胰岛β细胞的攻击和破坏。TN-10研究显示,替利珠单抗可延缓1型糖尿病发病达32.5个月,有助于延缓C肽水平的下降!
毫无疑问,替利珠单抗的出现,给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不小的希望。但是,如何正确的使用这类药物并设定合理的治疗预期,却有着几个重要的讲究!
第一,替利珠单抗目前主要获批的适应症是【2期】1型糖尿病患者,核心的治疗目标是预防或延缓【2期】1型糖尿病向【3期】1型糖尿病的发展。
这意味着,现实当中已经被确诊为【3期】1型糖尿病的绝大多数患者,暂时还不是这类药物的适应人群(当然,有关的临床研究正在向这类患者拓展)!而真正适合使用这类药物的,反而是那些在临床上不太容易被识别出来的少数【2期】1型糖尿病患者。
那么,又该如何尽量把能够从这种药物中获益的患者给找出来呢?关键就是要加强针对1型糖尿病的筛查。
原则上,从学龄阶段开始,就应该每年针对儿童的血糖情况进行筛查;尤其是那些一级亲属中有1型糖尿病患者的儿童,更是属于高危对象,必要时可以筛查自身抗体。
除此以外,对于儿童身上出现的多饮、多尿、体重减轻、视力模糊等潜在症状要保持警惕。
第二,从目前有限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替利珠单抗仅可延缓1型糖尿病“数年时间”的进展。
如果是放在别的疾病上,“数年时间”已经是不短了;但对于很多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了1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数年时间”可能还远远不够......
但不得不说,从医学角度上来说,这已经是现阶段最好的“成绩”了。
因此,对于刚好仍然处于【2期】阶段的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暂时还不能对替利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有过高的期望值---按照临床研究的平均值来说,一般可以延缓2-3年;比较理想的情况,或许能够延缓5年左右;当然,也有个别案例报告能够延缓10年左右的时间,这就属于超预期了。
第三,作为一种针对“免疫系统”和“T淋巴细胞”起作用的药物,大家可能不禁会问:替利珠单抗会影响我们的人体免疫力?导致免疫力低下吗?
客观来说,从目前已有的临床试验数据来看,不必过度产生这类担忧。
但不得不说,在使用替利珠单抗的过程当中,也的确有可能伴随一些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副作用”。
比方说,不少患者都可能会出现“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的表现,但这种减少的程度往往轻微且可逆,一般不至于真的影响整体免疫力。
再比如,在连续输注药物的过程当中或之后,有可能会出现皮疹、头痛、身体不适等“细胞因子释放”的相关不适。
还有,也不排除在一定的时间内,用药者可能会出现呼吸道感染或尿路感染增加的情况。
但总体来说,替利珠单抗所能够给【2期】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的临床获益,肯定是远远大于这些潜在风险的。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药品监督部门才会批准一款药物的上市。
综上所述,替利珠单抗的问世,标志着1型糖尿病的治疗模式正在从传统的“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干预”!
它为1型糖尿病的【2期】患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治疗窗口期”,有望明显推迟【3期】症状性1性糖尿病的到来。
不过,现实当中,及时识别出【2期】1型糖尿病患者却并不容易,很多的1型糖尿病患者从最初确诊时就已经达到了【3期】。
后续,这可能会是实现这款药物价值的一个重难点所在!
【参考文献】
1,Teplizumab: A Disease-Modifying Therapy for Type 1 Diabetes That Preserves β-Cell Function 《Diabetes Care.》 2023 Oct 1;46(10):1848-1856.
2,An Anti-CD3 Antibody, Teplizumab, in Relatives at Risk for Type 1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19 Aug 15;381(7):603-613.
3,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年1月 第17卷 第1期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注:本文未使用AI工具辅助创作,所含核心观点均来源于医学指南、医学专家共识、临床医学研究以及个人总结!
来源:家有好医赵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