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国旗护卫队的升旗手张威,我会把这面长达五米、宽三点三米、重得像块千斤的五星红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走到升旗台,眼睛所盯,心中全是华夏。
我是国旗护卫队的升旗手张威,我会把这面长达五米、宽三点三米、重得像块千斤的五星红旗,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走到升旗台,眼睛所盯,心中全是华夏。
在这场九三大阅兵中,我们亲眼目睹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还看到了一个27岁的河南农村娃一路奋斗,最终站在天安门广场担任升旗手的感人故事!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
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升旗手张威,步伐矫健,在众人注视下,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走向升旗台,将那面五星红旗升得高高的。
希望那面五星红旗在祖国纯净的蓝天上飘得高高的,让为中国革命先辈们看见,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繁荣昌盛的盛世中。
这是张威心里无比自豪的真实感受。
荣耀背后,感人至深
张威出生于1998年,是河南驻马店的本地人。2018年9月走进部队,2019年2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的升旗手。
张威来自农村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百姓。
后来父母省吃俭用,在驻马店市区买了套房子,还开了一家小超市,日子过得算是挺平顺的。
2015年,那会儿还只有17岁的张威正在上学。有一天,国旗护卫队搞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跑到了他们学校。
那时候,张威看升旗仪式,伴随着国歌响起,心里开始萌生了想当兵的念头。
三年之后,他果断地参了军,真是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仪仗司礼大队的国旗护卫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的队员可是百里挑一,身高、仪态、动作这些方面都得非常苛刻地把关。
比方说,得是一米八到一米九二之间的身高。
张威为了成为升旗手,努力程度比别人多出百倍甚至千倍。
为了实现梦想,我一定比别人更吃苦,更刻苦训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绝不放手。
背着厚重的国旗,手上总是长血泡,每天挥三百多次哑铃,练得手都麻木了,拿筷子的时候感觉像没拿东西似的。
直到2021年,张威凭借出色的表现,终于获得了担任升旗手的资格。
练习成为升旗手之后,张威付出的汗水和努力,真是我们普通人难以想到的程度。
为了增强上肢的力量,张威每天都得反复做至少1300次规避练习,真是坚持不懈啊。
他每天训练结束后,还会拎着30斤重的旗杆再加练,甚至在旗杆一头挂上两个水壶,用来锻炼保持平衡的能力。
有次,父母从张威寄回的个人物品里翻出一包已经磨损的训练手套,一共有13双,每一双都留着他奋力拼搏的痕迹。
2022年1月25号那天,张威第一次站在天安门广场的升旗台上,顺利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升旗任务。
每当我展开国旗的时候,心里觉得之前的所有训练和努力都没有白费,都是值得的。
驻马店的小伙子,经过七年的坚持,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站上了大阅兵的舞台。
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那天阅兵的时候,在河南驻马店的家乡,张威的父母坐在电视前,一直盯着直播看,看到儿子走上舞台,父母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哭得那叫一个开心。
别人看到张威,都觉得特别骄傲,唯有作为父母的他们,第一反应不是自豪,而是心里难过。
张威的妈妈流着泪说:“看着孩子经历这些,变得瘦了不少,心里真是又激动又难过。”
大家为儿子能够为国争光感到高兴,可一看到儿子瘦了黑了,心里就特别难受,觉得他吃了不少苦。
这才是真正令人心疼的父母心啊。
张威的父亲虽然没那么言辞激烈,但还是忍不住眶微泛红,为自己儿子那份骄傲和自豪啊。
儿子啊,别松劲啊,要再努力点,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
父爱就像一座山,用几句话就把对儿子的认可和关怀表达出来了。
说起来啊,早在2024年国庆那会儿,张威的父母和妹妹就一块儿来到北京天安门,看他升国旗去了。
她们没有提前打招呼给张威,都是悄悄溜达过去的。
天安门广场上,他们从夜色逐渐迎来晨光,手里挥舞着国旗,看着那鲜亮的五星红旗慢慢从儿子手中升起来,张威的父母心里充满了感动。
那天,完成升旗任务顺利后,张威才被领导告诉他父母来找他了。
听到这个消息,张威脸上浮现出一抹孩童般的笑容,既忌惮又开心。
全家人抱在一块儿的场景,看得让人忍不住掉眼泪。
张威每天都坚持在岗位上,年里就能回几次家,真是挺不容易的。
有人说国家很大,其实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个家。
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要是信仰能用颜色表达,那肯定得是中国红啦!
这句话在河南的小伙子张威身上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全世界都盯着北京天安门广场时,咱们全国人民一块儿见证那片冉冉升起的中国红。
这才是我们应该挺的明星!
像他这样用汗水浇灌梦想,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的偶像,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喜欢和追随的对象。
张威,挺棒的!
#热问计划#
来源:海上守望的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