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刺激了?特朗普当众表示:中俄绝不会动用自己的武力对抗美国,美国到底在担忧什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5 09:50 1

摘要:9月2日,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被媒体问及北京即将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时,话锋一转,直接否认了有关“对美国的挑战”这个敏感提法。他不止一次地强调“不”,还加上一句:“中国需要我们,而且我和中国领导人关系很好。”这句“关系很好”,说得轻描淡写,背后却是美国对

据澎湃新闻报道,9月2日,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被媒体问及北京即将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时,话锋一转,直接否认了有关“对美国的挑战”这个敏感提法。他不止一次地强调“不”,还加上一句:“中国需要我们,而且我和中国领导人关系很好。”这句“关系很好”,说得轻描淡写,背后却是美国对当下中美关系极度复杂的心情写照。

就在中国阅兵和上合峰会热度尚未消退时,特朗普又在知名保守派媒体人斯科特·詹宁斯的电台节目上高调发声。对方显然也没打算放他一马,直接抛出了中俄关系紧密、是否对美构成威胁的尖锐问题。特朗普这次开口就把美式自信拉到极致:“美国有全球最强大的武装部队,我一点都不担心。中俄绝不会动用自己的武力来对抗美国,如果他们这么做,那绝对是他们能做出的最糟糕的决定。”听上去理直气壮,但节目播出不到一天,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重型装备和解放军整齐划一的步伐,就让“最强武装部队”的口号在社交网络上被无情调侃。

美国总统嘴上说不怕,心里慌不慌?美国掌控全球话语权多年,但自二战后从未和任何大国直接交手,打的都是“代理人战争”。特朗普那句“他们绝不会动用自己的武力对抗美国”,其实是把中俄的“直接军事对抗”主动排除了。换句话说,他自己也默认美国未来一旦陷入大国冲突,最可能的剧本只剩下代理人战争。面对中国和俄罗斯在北京的同框,特朗普嘴上吹牛,背地里真能睡得安稳吗?

再说回中国九三阅兵。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盛况,坦克、导弹、无人机、空中梯队、特种兵方阵,技术和精神面貌双重“亮剑”。本届阅兵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展示,更是中国军队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体现。阅兵式当天,观礼台上坐着的不仅有中国领导人,还有俄罗斯高层、上合峰会各国领袖,甚至还有美国援华“飞虎队”指挥官的后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国际友谊的珍视,体现在细节里。但特朗普偏偏要在推特上提醒中国“不要忘了美国在二战中的贡献”,仿佛只有美国才有资格定义历史。其实中国从未刻意淡化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倒是美国自己这几年不断试图“篡改叙事”。

特朗普的“嘴硬”还有另一种解读,那就是在国内舆论和现实压力下的“自我安慰”。中国阅兵式刚刚结束,他就又捏着鼻子发推特,先恭喜中国“享受了一场伟大且持久的庆典”,随后立刻转向强调美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并酸溜溜地加上一句“普京正和朝鲜领导人一起在北京密谋对付美国”。这种前后不一、酸中带怨的表态,不仅让人怀疑美国高层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白宫高层对中国上合峰会和阅兵都选择了低调,媒体发言避而不谈,仿佛只要不回应,中国的影响力就不会扩散。可惜事实正好相反,越是刻意回避,越是说明美国已经无法主导叙事权。特朗普嘴上的“最强军队”,背后是对中国、俄罗斯“抱团”的担心愈发明显。

至于特朗普在贸易战上的“嘴硬”,那就更不值一提。中国“需要我们”,中美贸易关系美国占据主动,这种论调过去几年美国政客说了无数遍。可现实是,美国大豆、汽车、芯片、能源——每一样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支撑。美国上诉法院刚刚裁定了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大部分违法,关税基石正在动摇。特朗普对此恼羞成怒,甚至在媒体公开承认:“如果关税政策被取消,美国可能会在很多层面沦为第三世界国家。”这种表述,从一个美国总统嘴里说出来,已经不是“嘴硬”,而是“破防”了。美国对关税的依赖已然到了“饮鸩止渴”的地步,贸易战这张牌,美国越打越没底气。

美国外交政策的混乱和战略失误,在过去半年体现得淋漓尽致。特朗普的四大“败笔”不禁让人感慨:关税政策让盟友离心离德,中俄印抱团愈发紧密;中东政策支持以色列,导致美国国际形象急剧恶化;在俄乌冲突中反复无常,既让自己陷入尴尬,也让局势更难收场;对加拿大、格陵兰岛、巴拿马等的侵略性策略让美国的霸权色彩暴露无遗。每一个“雷”都是特朗普亲手埋下,何时爆炸,只能拭目以待。

如果把这一切都归结为特朗普个人风格,那就小看了美国体制的惯性。美国总统可以换人,但美国的战略目标却始终如一——遏制中国、打压俄罗斯,维持世界老大的地位。特朗普嘴上说“中俄不会动武”,其实是对现实的妥协和自我安慰。美国手里的牌越来越少,盟友越来越不买账,连自己的政策都被法院“打脸”,这才是真正让美国焦虑的根源。

中国阅兵式还给美国上了另一课:什么叫真正的“历史记忆”。美国常常拿二战说事,动辄提醒中国不要忘恩负义。但事实上,中国对历史的尊重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对战时援华的美国“飞虎队”、对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珍视,远比美国政客的口头“历史叙事”更有分量。

今天的国际格局已经不是冷战年代那套“阵营思维”能解释的了。中国借助两场盛会,不光是展示军力,更是展示战略自信和国际凝聚力。解放军的“黑科技”、中国军人的精神面貌、国际伙伴的集体亮相,构成了对美国传统霸权的多维冲击。特朗普那句“中俄绝不会动用自己的武力对抗美国”,更像是自我安慰,也像是一种提前划线——真正的全球大国对抗,已经开始进入“灰色地带”,美国能不能继续主导世界,还真不好说。

美国高层学会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很多时候连“土”都挡不住。特朗普“嘴炮”背后,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逐步失控。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对美国表态的每一次起伏斤斤计较,而是通过实打实的军力提升、实实在在的国际朋友圈扩展,把自己的话语权和安全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坚持历史记忆、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大国自信,才是应对外部压力的最大底气。

来源:锐览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