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7日,星期六。东京的冬天如约而至,晨间的空气透着几分寒意,但天色晴朗,阳光洒落,映在街道两旁的银杏树上,金黄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低声诉说着季节的更迭。行走在这样的冬日街头,寒冷被阳光驱散,心中充满温暖与期待。今天,我的行程满满,不仅要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苍茫山馆 晋鸥
2024年12月7日,星期六。东京的冬天如约而至,晨间的空气透着几分寒意,但天色晴朗,阳光洒落,映在街道两旁的银杏树上,金黄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低声诉说着季节的更迭。行走在这样的冬日街头,寒冷被阳光驱散,心中充满温暖与期待。今天,我的行程满满,不仅要与旧识相见,还将游历数场艺术盛宴,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气息。
晨风会书法篆刻展的重逢
上午,我搭乘电车来到有乐町交通会馆,这里正在举办“晨风会书法篆刻展”。一个月前,远在宫城县的学生遊佐宽心打来电话告诉我,他将在这一天来东京参展,希望能与我见面。遊佐宽大我10岁,是个十分努力的学生,自2002年起,他便开始跟随我学习篆刻,每月两次乘坐新干线,从宫城县专程赶到千叶县野田市的晋鸥艺术学院上课。他的这份执着与勤奋,让我十分欣赏。
回想起最初的日子,他从一名篆刻初学者,逐渐掌握刀法、布局,作品日益成熟。2004年,他在西泠印社创建100年的篆刻大赛中获奖。到了2010年,他希望能参加“读卖书法展”,然而,由于晋鸥艺术学院并未推荐学生参加日本的展览,我便建议他前往全日本篆刻联盟理事长河野隆先生的教室学习。在河野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他的篆刻作品屡次入选“读卖书法会展”与“谦慎书道会展”并多次获奖。
这次见面,已是7年之后。遊佐宽带来了自己的最新作品,我仔细观摩,只见他的篆刻刀法较之以往更加凝练,章法布局愈发沉稳,印文间透出一股大气磅礴之感,书法作品亦是进步显著,笔势遒劲而富于韵律,足见这些年他孜孜不倦、勤奋钻研的成果。
在我欣赏作品的同时,遊佐宽站在一旁,兴致勃勃地回忆着当年跟随我学习篆刻与书法的点滴往事,以及与晋鸥艺术学院的学员们同游中国时的种种趣事。言语间,他满是感激之情,眼中闪烁着追忆往昔的光彩。
听着他的讲述,我不禁回想起他初学篆刻时的模样。那时的他,怀揣着对篆刻艺术的憧憬与敬仰,反复琢磨刀法,力求每一刀都能精准到位。而今,岁月流转,他虽已年逾古稀,却依旧保持着对篆刻与书法的赤诚热爱,求索之心丝毫未减。正是这份持之以恒的精神,使他的艺术造诣日益提高,让人由衷敬佩。
展览会场内,我环顾四周,发现许多河野隆先生的学生,他们都是我的老朋友。尽管河野隆先生已辞世多年,但他的学生们依然团结一心,延续着老师的精神与技艺,让“晨风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份执着与坚守,使整个展览不仅仅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令人感动。
临别之际,遊佐宽热情地邀请我晚上在银座的居酒屋小酌一杯,畅谈旧日情谊,共叙篆刻书法之道。可惜我接下来尚有安排,只得遗憾婉拒。握手道别之时,我们相约下次再聚。
扶桑印社展的名家遗韵
离开交通会馆后,我沿着银座街头步行约15分钟,来到了银座三丁目的“中央造纸会馆”,这里正举办“扶桑印社展”。“扶桑印社”由日本著名篆刻家关正人先生创立,如今因关先生年事已高,展览主要由远藤强先生主持。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展柜中陈列的一批珍贵篆刻作品,皆为中国近代篆刻名家的真迹,包括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吴让之、吴匊邻、徐星周等人的印章。这些篆刻作品,或沉朴厚重,或流畅灵动,每一方印章都蕴藏着深厚的艺术造诣,令人不禁驻足细细观赏。
远藤强先生指着胡匊邻的一枚印章,对我笑着说道:“这个你一定最喜欢!”我答道:“这些我都喜欢。”远藤先生知道,胡匊邻是我的同乡,他是晚清四大篆刻家之一,与吴昌硕齐名。然而,现今知道他的人已经不多了,相较于吴昌硕的名声远扬,胡匊邻的影响力实在悬殊。近些年,我多次向桐乡市政府呼吁,希望能在他的故居建立一座“胡匊邻纪念馆”,以传承他的艺术成就,使更多人得以瞻仰学习。
展厅内,我还遇到了扶桑印社的副代表稻村龙谷先生。他因喉部不适,声音沙哑,但仍然热情地向我问候。这让我想起2007年,我在银座画廊举办书法篆刻展时,他不仅带着学生前来参观,还一次性购买了30本《晋鸥篆刻作品集》,希望学生们认真学习,这份情谊让我铭记至今。
展览结束,正准备离开时,工作人员手里拿着一本《扶桑印社作品集》站在我身旁,目光看向远藤强先生,似乎在等待指示。几秒钟后,远藤先生挥了挥手,工作人员才将作品集递给我。我心中不禁暗笑:“在日本作品集是属于卖买的,在中国是互相赠送交流的”。
东京都美术馆的艺术盛宴
离开银座后,我搭乘电车前往东京都美术馆,参加容铁先生书画篆刻展的开幕式。容铁先生是江苏省人,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篆刻作品更是雄浑有力,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富有创新精神。他的作品展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同时也充满了现代艺术的探索精神。
展览开幕式后,容铁先生举办了宴会,众多中日艺术家齐聚一堂,举杯共庆,探讨书画篆刻的发展方向。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交流心得,彼此分享艺术体会。这不仅是一场书画篆刻的展示,更是一场跨文化的深度交流,让人感受到艺术无国界的魅力。
东瀛岁月的沉思
一天的活动已结束,东京的夜色中霓虹闪烁,街道上依旧车水马龙。坐在电车上,望着窗外疾驰而过的城市灯火,我陷入沉思。三十多年在东瀛的海外游艺,每一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但这份忙碌,正是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
从晨风会的展览,到扶桑印社的篆刻名作,再到东京都美术馆的书画盛宴,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交流;每一场展览,都是一次精彩的艺术碰撞。无论是与老友重逢,还是欣赏前辈大师的遗作,或是参与国际书画艺术交流,每一刻都让我深刻感受到艺术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冬日虽寒,但一天的点滴经历却在心中激起一股温暖的涟漪。期待下一次我的“东瀛一日”,与大家再次分享艺术之美,继续在这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中,汲取灵感、碰撞思想,感悟艺术的无穷魅力。
2025年3月晋鸥于东瀛
来源: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