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彬彬编辑| 黎莉
文| 彬彬
编辑| 黎莉
在遥远的东方古国,当法律的裁决落下,一场血腥的仪式便在阳光下展开。
铁刀高悬,寒光一闪,人头落地,鲜血染红尘土。
而令人震撼的,或许并非行刑本身,而是围观者的反应——欢呼、叫好,甚至雀跃。
一位英国人偶然目睹了这场行刑,震撼不已。
他以西方人的视角,记录下自己无法理解的震撼与困惑。
是什么让这场处决成为一种“盛事”?
19世纪的中国大地,正值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鸦片战争的炮火早已熄灭,可闭关锁国的大门,却被"坚船利炮"生生撞开。
一时间,大英帝国的商船,如同压境的洪流,滚滚而来。
吉伯特·威尔士便是这支异国船队中的一员。
受到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他对遥远东方的神秘古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1842年的一天,他终于踏上了这片日思夜想的土地。
此时的中国,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农民揭竿而起。
在"闭关自守"的高墙轰然倒塌后,一股深深的危机感,正弥漫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
吉伯特也看到了这一点。
他在日记中写道:"中国人的傲慢和偏见正在消退,恐惧和动荡正在滋长……我大概知道了中国人最害怕的是什么——他们在害怕改变。"
刑场沧桑见世态,亲历者触目惊心
在游历中国的过程中,吉伯特渐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那就是中国的司法制度,尤其是死刑。
带着一颗好奇的心,他开始四处打探,寻找一睹死刑全貌的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了。
一天,吉伯特在闲逛时,听说附近的刑场即将处决一批死囚。
他赶忙来到刑场,可门口的士兵却将他拦住,说什么也不让进。
吉伯特灵机一动,从口袋里掏出几枚银币,塞进士兵手里。
奇迹出现了——士兵立刻换了一副脸孔,恭敬地将他迎了进去。
吉伯特走进刑场,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一排排死囚,脸色惨白如纸,被士兵押解着走向刑场中央。
围观的百姓们则兴奋地议论纷纷,仿佛在等待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
不时有臭鸡蛋、烂菜叶从人群中飞出,砸在死囚身上。
"天哪,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民俗?"吉伯特震惊地自语道。
砍头成嘉年华,民众乐此不疲
很快,行刑开始了。
随着一声令下,刽子手们动作起来。
他们似乎并不熟练,刀起刀落间,死囚的鲜血顿时四溅。
吉伯特感到一阵恶心,正要别过头去,耳边却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好!漂亮!"百姓们情不自禁地喊道,脸上全是兴奋的神色,"这一下砍得可真狠啊!"
吉伯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看到,每当一个死囚倒下,人群中就会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有的人甚至激动得手舞足蹈,仿佛在庆祝一个重大的胜利。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啊?"吉伯特喃喃自语,"他们怎么能如此麻木不仁,见死不救呢?"
更令吉伯特吃惊的是,原来在行刑前,百姓们还得花钱买"门票",才能进入刑场!据说,位置越好,票价就越高。
吉伯特听说,每逢著名的大盗或杀人犯行刑,"头等位"的价格甚至能炒到天价,一票难求!
"上帝啊,难道这里的人们把看行刑当做一种娱乐吗?"吉伯特感到一阵眩晕,"这未免也太残忍了吧!"
刑场上,行刑仍在继续。
吉伯特注意到,有一个死囚在被押解的途中,突然高声唱起了一首不知名的歌谣。
歌声凄婉悲怆,透着一股绝望的味道。
可是,很快他就被刽子手按倒,人头落地,歌声戛然而止。
"啧啧,这个人唱得倒挺好听。
"人群中有人交头接耳,一副很遗憾的样子,"可惜没让他唱完。"
行刑结束后,吉伯特凑到一个刽子手面前,好奇地问道:"大哥,您这一行,一般都是什么样的人干啊?"
刽子手苦笑一声:"还能有什么样的人?不就是像我这样的穷光蛋呗。
以前杀一个人,还能拿两个银元。
现在物价飞涨,给的还不到一块银元了……唉,这日子,还不如砍头的舒坦呢!"
说完,刽子手朝地上啐了一口,满脸的愤怒与不甘。
吉伯特心里一惊,他终于明白了,连杀人都成了这些人赖以谋生的手段。
而在高昂的物价面前,生命的价值,又算得了什么呢?
离开刑场的时候,吉伯特做了一个决定。
他掏出9个银元,买下了刽子手的那把斩刀。
刽子手大喜过望,连声道谢。
可是吉伯特却只觉得悲哀——难道在这片土地上,杀人的刀,都已经沦为了换钱的工具了吗?
他想起了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士大夫们,想起了那些整日高谈阔论的所谓"精英",不禁感慨万千。
他在日记中写道: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可如今的景象,实在令人不忍卒睹。
士人们高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视民众的死活如草芥;达官贵人们标榜'仁政爱民',却任由下层百姓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种种现象无不昭示:千里之堤,正在溃于蚁穴啊!"
170多年过去了,吉伯特的这番感慨,是否依旧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苦难洗礼后,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是,我们绝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
那些催生了无数悲剧的陋习与弊端,那些压在百姓头上的沉重枷锁,都应该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警示和鞭策。
唯有不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吧!
来源:金张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