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行业最后一块短板,终于被补上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5 09:06 1

摘要:明源君经常强调,随着地产行业从增量开发时代转向存量运营时代,房企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局限于城市布局和产品打造,而是能否通过深度服务用户,构建长期价值。

明源君经常强调,随着地产行业从增量开发时代转向存量运营时代,房企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局限于城市布局和产品打造,而是能否通过深度服务用户,构建长期价值。

正因如此,近年来以华润置地、中国金茂、越秀地产为代表的多家头部品牌房企,纷纷将社群运营从“营销配菜”升级为“关键抓手”,以此重构新的市场话语权。

一方面,当前购房者对居住价值的定义已经从“物理空间”延伸到“生活体验”,更渴望在社区中实现社交、成长、自我价值等多重需求。

开发商通过社群运营构建起的独特社区文化和情感联结,不仅能够有效回应社会对“好房子”的诸多期待,更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塑造差异化优势,增强客户粘性。

另一方面,社群运营更是房企转型“城市投资开发运营商”的关键试金石。对房企而言,将“城市运营服务商”纳入企业口号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而社群运营就像一把“标尺”,既检验房企是否具备“长期主义”的恒心与定力,也考验其“整合资源”的落地能力,更衡量其“参与城市治理”的社会担当。

譬如近期华润置地在成都举办的“润BA2025全国业主篮球联赛”总决赛,就以“政府引导、企业搭台、业主共创、多业态协同”的创新模式,为行业探索社群运营打开了全新思路,既推进了邻里关系,也传递出健康美好的社会价值。

在此之前,华润置地及旗下华润万象生活还陆续打造了“比邻Bling生活节”、“全民健康乐活一夏”等多个全国性活动IP,个个叫好又叫座。

截止2025年6月30日,华润置地社群品牌“润比邻”已建联客户超61万人,认证社群1573个,社群成员超10万人,开展活动超3.6万场,参与人次超276万,为华润置地以客户运营为核心的服务生态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线仅两年时间,“润比邻”为何能取得如此成功?对比其他房企,华润置地的社群运营究竟有何独到之处,其创新模式与落地经验,又给行业带来哪些启发和借鉴?接下来明源君将引领大家,深入拆解华润置地的社群运营之道。

PART 01

以“小篮球”撬动“大民生”

华润置地正在开展一场体系化实验

实现社群运营二次升维

8月23-24日,位于四川成都的世界大运会场馆座无虚席,此起彼伏的助威声浪,几乎掀翻屋顶。若不是场边“润BA2025全国业主篮球联赛”的醒目横幅,任谁都会以为这是一场职业篮球联赛的巅峰对决。

不过若以赛事规模和影响力评估,“润BA”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职业球赛,甚至在群众参与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今年4月到8月,“润BA”以48座城市、196个社区为阵地,累计开展500余场区域赛,覆盖从孩童到长者的全年龄段业主,约2.45万名人在赛场上挥洒热情,最终成就了一场真正属于社区的“全民运动盛宴”。

而在传播维度上,“润BA”总决赛直播曝光突破650万,全平台赛事内容触达超3400万人次,其影响力早已突破传统地产活动边界,成为房企社群破圈的样板。

“润BA”的高传播与强共鸣并非偶然,明源君在深度复盘时捕捉到,这场体育赛事背后,实际还潜藏着华润置地与多数开发商截然不同的社群运营逻辑:

第一是理念上的差别, 不同于行业做社群往往聚焦营销转化 , 华润置地则是以“城市投资开发运营商”的长期主义逻辑,深度参与城市发展共建与社会价值深耕。

众所周知,很多房企做社群,往往聚焦于营销转化。这种将社群视为短期获客工具的思维定式,不仅难以形成长效的用户连接,更无法为项目、品牌乃至城市带来长期价值。

华润置地做社群,则直接跳出“营销思维”的局限,转而把目光聚焦在城市发展共建与社会价值深耕上。

比如前面讲到的“润BA”,就将体育赛事与社区治理深度绑定,进而实现多方共赢。

首先,相较于同行把社群做成“定向邀约”的小圈子,“润BA”干脆拆掉所有围墙,无论是银发长者、职场中青年,还是稚气孩童,都能找到适配的参与方式。这既响应了“健康中国”号召,让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理念深入社区,又通过邻里间的竞技与互动,化解城市居住的“陌生感”,助力和谐社区构建。

其次,不同于其他开发商做社群多局限于社区小空间,“润BA”通过体育赛事的常态化落地,成功将国际级体育场馆从“偶尔承接大型活动,日常闲置”的状态,升级为“服务大众运动场景、贴近社区生活”的公共空间,为提升城市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一句话,别家房企用社群换短期业绩,华润置地用社群助力品牌建设扎实落地,长期沉淀。

第二是模式上的差别 ,不同于行业 做社群往往由单一部门或项目主导 ,华润置地做社群是跨业态、跨品牌、跨部门深度协同,上下一盘棋。

一场成功的社群运营,往往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外部合作资源等。

然而,目前不少房企的的社群运营依然由单一部门或者单一项目主导,缺乏协作交圈,这不仅直接导致社群活动容易陷入“低质化、低效化、同质化” 的困境,也严重制约了社群运营的长期发展与生命力。

为此,华润置地充分发挥“3+1”一体化业务模式的核心优势,以顶层设计的高度推动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最终构建起一套跨业态、跨品牌、跨部门的社群运营体系。

而本次“润BA”,更在“3+1”一体化业务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资源整合的边界。它不再局限于华润置地自身的业务板块,而是将资源触角延伸至华润旗下更多品牌矩阵。这种高效联动,不仅将企业的资源协同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更为行业社群运营提供了全新范式。

首先,在赛事组织层面,运营管理部、万象生活物业、文体公司、成都公司各司其职,与全国20个地区公司的营销、客关、物业等多部门、多条线高效联动,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强大合力。

其次,为了将赛事影响力从球场延伸至城市生活全场景,华润置地旗下有巢、木棉花酒店、万象影城等业态品牌,纷纷推出观赛福利,为“润BA”增添了更多色彩和活力。

最后,为确保“润BA”全程顺利进行,华润怡宝、华润三九、华润啤酒、华润万家、华润保险经纪等兄弟单位组成“赛事保障联盟”,负责提供运动补给、医疗安全保障等工作,传递出华润生态的贴心温度。

可以这样说,“润BA”的成功,不是某个业务单元的“独角戏”,而是华润旗下各业务板块与华润置地深度协同的结果。

第三是策略上的差别,不同于行业做社群往往是由项目单方面策划,华润置地则以内容共创为运营主线,让业主成为社群的核心驱动力。

之前明源君也讲过,传统的社群运营,通过由营销部门或者项目公司单方面策划活动,内容也多聚焦于项目宣传或基础服务,而非基于业主真实需求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业主只是被动接受安排,缺乏表达诉求的渠道,久而久之便对社群活动失去兴趣,参与度持续走低。

华润置地则通过“内容共创”模式,让业主从“被动参与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成功实现破局。

例如在“润BA”篮球赛事中,业主不再是单纯的围观者或参与者,而是以“主角”身份贯穿赛事全周期。从官方主题曲创作,到总决赛志愿岗位和啦啦队组建,诸多关键环节均由业主“自发认领”,全程参与共创。

这种角色上的转变,不仅让华润置地的社群活动更加贴近业主生活需求,也更能持续激发社群的内生动力。

PART 02

住宅商业物业等多元业态齐头并进

华润置地要在“服务分化时代”谋求更大突破

前面明源君讲到,如今的房地产行业,已从最初的企业分化、城市分化、区域分化,逐步演进到项目分化、产品分化、服务分化的新时代。

社群运营正是这场服务分化战役中的关键战场,直接决定着房企在存量时代的生存权重。

这背后的逻辑清晰且残酷:开发商做社群,必须摒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的投机心态,更要杜绝“为做而做” 的形式主义。唯有像华润置地这般,将社群运营当作穿越周期的长期事业,才能在服务分化时代筑牢根基。

当然,社群运营只是华润置地发力服务时代一个切面。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好房子”的号召,今年华润置地又在“高品质九观”基础上,推出“的“好产品、好社区、好服务”三好十二优”体系,明确要把“好服务”覆盖与客户交互的每一个关键触点。

而在深入了解华润置地的“好服务”体系之后,明源君发现,这不仅是一套服务标准的简单叠加,更是一个从单一触点到全链协同、从企业服务到城市生活的完整闭环。

首先,传统房企的服务往往集中在交付后的基础物业阶段,而华润置地的“好服务”体系实现了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精准覆盖,解决了行业“重销售、轻服务”、“重交付、轻运维”的痛点。

比如在定位阶段,华润置地通过客户调研、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精准捕捉目标客群的需求,如年轻家庭对亲子空间的偏好、老年人对适老化设施的需求等,并将其融入产品设计和服务方案中。

销售阶段,华润置地将社群场景营造作为营销动线的关键环节。例如在山东、海南等区域创新落地的「达尔文课堂」,通过亲子自然研学、生态科普互动等形式,让客户感知“生活即教育”的社区理念。在武汉、西安等重点城市推出「自然美育」主题活动,以绘画创作、户外写生、美学沙龙等多元形式,激发客户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共鸣。

签约阶段,华润置地还会主动成立“多对一”的用户专属服务群,由各领域、各级别的工作人员共同服务一位用户,并由专门的部门后台管理,确保用户发出的每一条消息,都能及时获得反馈。

交付阶段,华润置地会通过月度工程播报、小润探家、邀约业主园林共建、前置多对一服务等方式,将客户关心的问题前置解决,让客户在交付前就能深入了解新家情况。同时,通过全面落地“云”交付模式,让业主可以通过“润服务”小程序自主预约交付时间,省时又省心。

在长期运维环节,华润置地不仅通过线上反馈平台等渠道持续收集业主需求,动态调整服务内容。还会围绕“润比邻”社群体系组织开展各类社群活动,增强邻里关系和社区文化氛围,提升业主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其次,华润置地的服务体系不仅局限于传统的住宅服务,还广泛覆盖了商业、办公、文化、体育等多个业态,解决了行业“服务碎片化”、“场景单一化”的痛点。

传统开发商的服务往往围绕住宅单一业态展开,服务场景也更多局限于社区内部,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全周期的需求。

而华润置地的“好服务”体系不仅依靠自身能力,更通过“内部生态+外部资源”的双向协同,构建了一个“全场景服务生态”。

例如,华润置地及旗下万象生活均统一使用的“万象星”,就通过线上大会员运营中台系统,实现购物中心、写字楼、住宅物业等全业态会员身份和积分通。

更重要的是,“万象星”积分既能用于抵扣物业费、购房购车位费用、停车缴费等刚需支出,也可兑换万象城/万象汇品牌商户优惠券、酒店客房预定、高端餐饮代金券等消费权益,让业主切实感受到“全场景服务” 带来的便捷与实惠。

据了解,为更好提升业主和客户的权益体验、进一步丰富积分使用场景,华润置地的住宅会员计划也即将在今年四季度上线,值得期待。

显然,当其他开发商还在“住宅+物业”里卷服务时,华润置地已经把业主生活服务场景半径放大到了“城市级”。这不仅是房企服务能级的全新跨越,更是对“好房子”居住价值的升维诠释。

结语:

随着华润置地的持续发力,其在开发商分化时代也交出了多份亮眼答卷。

2025年上半年,在房地产行业仍在持续调整的大背景下,华润置地业绩稳中有进,实现营业收入949.2亿元,同比增长19.9%。

其中,开发销售型业务实现签约额1103亿元,销售规模稳居行业前三,15个城市市占率排名前三,45个项目位列当地前十。

经营性不动产和资管业务实现营业额121.1亿元,同比增长5.5%,对公司业绩和长期稳定现金流的拉动效应愈发显著;

轻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旗下华润万象生活实现营业收入85.2亿元,同比增长6.5%,市值及市盈率持续稳居行业首位;

生态圈要素型业务方面,文体场馆运营业务、租赁住房业务以及城市代建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4.15亿元、4.8亿元,发展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稳步提高。

种种成绩的取得,依托的正是华润置地极具前瞻性的发展眼光、强大的综合运营能力、以及卓越的用户洞察与需求满足能力。

这些特质,也是华润置地能够持续稳健发展、始终走 在行业前列的根本原因 。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