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名少年为救全车人放弃高考,拒绝清华破格录取!11年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5 09:07 3

摘要:“夺刀少年”→“拒清华少年”→“支教/扶贫少年”——2014年高考前7天,江西宜春17岁柳艳兵、18岁易政勇血肉之躯挡刀救下35名乘客,却与高考失之交臂;面对清华、澳门大学等“破格保送”,两人只回一句“我不过是挡了一刀”,32天后缠着绷带走进单独补考考场。

“夺刀少年”→“拒清华少年”→“支教/扶贫少年”——2014年高考前7天,江西宜春17岁柳艳兵、18岁易政勇血肉之躯挡刀救下35名乘客,却与高考失之交臂;面对清华、澳门大学等“破格保送”,两人只回一句“我不过是挡了一刀”,32天后缠着绷带走进单独补考考场。

11年过去,他们一个成了中铁隧道工程师、一个扎进贫困村当扶贫干部,把“见义勇为”活成了“长期坚持”。

1. 刀光里的十几秒

2014年5月31日下午,中巴车行驶到郊区,26岁邱干华突然抽刀乱砍,6人瞬间血溅车厢。柳艳兵头顶被劈12厘米裂口、深可见骨;易政勇肋骨砍断、手筋断裂。两人合力夺下凶器,歹徒仓皇逃跑,却错过了6月7日全国高考。

2. 病房里的“名利风暴”

《新闻联播》头条+人民日报整版,清华、北理工、澳门大学等十几所高校递来“破格录取”橄榄枝;民政部更给出“公派赴美学直升机”名额。可少年和家人统一口径:不想被“英雄”标签绑架,有多大脚穿多大鞋,只愿参加补考。

3. 32天后,绷带上的答卷

教育部紧急启用“高考备用卷”,7月2日两人头顶纱布、手臂夹板走进考场——这一幕被网友称作“最疼高考”。最终柳艳兵考入南昌大学(“第一家给我们打电话的学校”),易政勇进入江西财经大学。

4. 11年后的“平凡光芒”

- 柳艳兵:大学四年假期全花在乡村支教,毕业后入职中铁集团,贵州深山隧道、川藏铁路工地都留下他的脚印;业余时间仍坚持给留守儿童上网课。

- 易政勇:主动申请驻村扶贫,宜春铜鼓县红群村37户贫困户、124人把他当“自家人”;带领村民种农产品、开网店,2020年全村脱贫,他也成了“最美扶贫90后”。

两人不约而同把工资的一部分捐给“青少年见义勇为基金”,理由是“我们曾被世界温柔以待,也想把光再传下去”。

5. 流量散去,热血仍在

没有热搜、没有直播带货,他们拒绝把“夺刀”当流量密码。柳艳兵说:“如果那天再发生,我还会冲上去,但我不想一辈子靠这个身份吃饭。”易政勇更低调:“村民喊我‘小易’就够了,英雄榜早就翻篇。”

“破格保送”VS“自己考”——如果当年接受清华,会不会飞得更高?

A. 支持拒绝:公平比光环更重要;

B. 反对拒绝:名校资源能放大善意;

C. 无所谓:结果证明他们照样发光。

留言+投票:换作18岁的你,会拿“清华门票”还是“绷带考卷”?

别忘了点赞——让热血少年知道,全网仍记得他们的“问心无愧”!

来源:天逸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