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厥部落长大的胡人安禄山,为什么能毁掉大唐盛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9 11:39 1

摘要:据说这个孩子出生时天降异象,暗夜中一束月光照在了他家的房顶,旷野中的野兽也随之疯狂嘶鸣,看到这种气象的邻居都认为是吉祥的预兆。

长安三年正月初一,突厥族女巫师阿史德氏在简陋的毡房内,生下了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生父是一位姓康的粟特族人。

阿史德氏和丈夫婚后多年一直没有孩子,后来夫妻俩前往扎荦山拜祭山神,不久之后她便怀孕了。

据说这个孩子出生时天降异象,暗夜中一束月光照在了他家的房顶,旷野中的野兽也随之疯狂嘶鸣,看到这种气象的邻居都认为是吉祥的预兆。

范阳节度使张仁愿得知消息后脸色大变,认为突厥之地出现此异象绝非吉兆。为此,专程派人前去搜查异象来源,最终一无所获。

阿史德氏给这个伴着异象出生的儿子取名为“轧荦山”,原是古突厥战神之名。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轧荦山”是突厥语“斗战”一词的发音。

轧荦山幼年丧父,母亲为了生存带着他改嫁安延偃,随继父改姓“安”,更名“禄山”。

安禄山的老家在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南),是一个地道的北方胡人。从小在突厥部落中长大,饮食习惯和脾气秉性都和突厥人无异。

身为突厥人和粟特人的混血胡人,安禄山自幼食量惊人、力气极大,尤擅骑马和射箭。成年后身高长到了1.8米以上,体重达330斤。

安禄山和继父安延偃的关系并不融洽,随着继父的部落逐渐衰落,很多族人为了生存纷纷外逃。

期间,安禄山也想出去闯荡一番,恰巧将军安道买的儿子也有此意,于是二人结伴逃离了突厥。

在四处闯荡的日子里,安禄山接触到了众多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学会了“六蕃”语言,这也使他拥有了一门异于常人的本领。

随着突厥人外逃现象愈演愈烈,为了避免突厥无人可用,高层下令抓捕外逃的突厥人。时任岚州别驾的安道买次子安贞节,将安禄山二人从外地抓回原籍。

安禄山是一个非常不安分的人,十几岁时为了摆脱继父安延偃的管束,同继父的侄子安思顺等人结为兄弟。

长大之后,无所事事的安禄山成为了“牙郎”,又叫牙子、牙人、牙侩,说白了就是依靠“对缝”获取佣金的人。

开元二十年,对于已经30岁的安禄山而言,堪称是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当时,游手好闲的安禄山只能依靠小偷小摸度日,偷羊时被幽州节度张守珪的手下抓获。按照以往的处理方式,等待他的可能是乱棍打死。

但在生死关头安禄山突然大喊:“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起初,压根没瞧上安禄山的张守珪,突然被他的话给吸引了。

张守珪给安禄山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让他和同乡史思明一起去抓俘虏。安禄山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任务,后被提拔为偏将。

安禄山因骁勇善战,被张守珪收为义子。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安禄山的人生再度迎来转机。在义父张守珪的推荐下,安禄山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40岁的安禄山凭借个人军事才能,成为了镇守河北东部、辽宁南部等地的封疆大吏。

安禄山自幼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早已学会了察言观色、溜须拍马这一套。在担任平卢节度使期间,经常以厚礼贿赂往来官员,大家纷纷在唐玄宗面前替他说好话。

唐玄宗对安禄山这位藩将十分信任,安禄山也因此平步青云,拥有了上奏议事的权力。这一时期安禄山变本加厉的贿赂朝廷官员,就连李林甫都成为了他的小迷弟。

后来,45岁的安禄山居然恬不知耻的当了杨贵妃的养子,要知道他比杨贵妃足足大了16岁,为了攀附权贵他也是拼了。

每次入宫朝见唐玄宗时,安禄山都先去参拜杨贵妃,为了解开唐玄宗的疑惑,安禄山对他说:“臣是生在北方的胡人,我们胡人都是母亲放在父亲前头。”

此后,唐玄宗对安禄山彻底丧失了警惕性,殊不知正是这个让他倍加信任的干儿子,成为了大唐王朝的掘墓人。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安禄上成为唐玄宗的宠臣后,很多人都去巴结这个杨贵妃的胡人儿子,一时间安禄山成为了长安炙手可热的大红人。

据说,杨贵妃还曾为干儿子安禄山“洗三”,说白了就是给他沐浴,可笑的是唐玄宗全程站在旁边观看。

天宝六载,安禄山被提拔为御史大夫,骨子里的骄奢之气开始蔓延,在给干爹唐玄宗行礼时,只是象征性的哈一下腰而已。

宰相李林甫对安禄山礼遇有加,他也成为了安禄山在朝中最大的靠山。在唐玄宗和李林甫的放纵下,擅长跳胡旋舞的安禄山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位极人臣的安禄山权力欲望极大,动不动就像唐玄宗要官,他的子女也都官居要职。其中,长子安庆宗还娶了皇太子李亨的女儿荣义郡主为妻。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安禄山都没有叛唐的理由。从一个底层胡人到位极人臣,安禄山完全实现了人生的大逆转,荣华富贵过到老一点都不成问题。

但民间有一句话叫做“升米恩,斗米仇”,又称“大恩如大仇”。安禄山是一个野心勃勃、奸诈多谋之人,这种人无论你给他多少都喂不饱。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从一个死囚到偏将再到节度使,安禄山认为自己完全有驾驭大唐的能力,所以才会上演“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除却安禄山自身性格和野心之外,他叛唐的原因十分复杂。

首先,安禄山晚年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总兵力在15-20万左右。看似不具备叛唐的军事条件,实则约占唐朝总兵力的1/3。

除了拥有可以和唐朝统治者掰手腕的兵力之外,安禄山完全掌握了辖区内的军事、行政和财政权力。也就是说不仅有兵还有钱,已经处于“半独立”状态。

除此之外,安禄山还钻了个空子,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不理政事,导致朝廷对地方的约束力大大降低,继而出现了人心思变的恶劣后果。

其次,安禄山的管辖区域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不仅能直接威胁关中与洛阳,还能切断江淮财赋通道,让长安成为瓮中之鳖。

当然,除了这些客观因素之外,安禄山叛唐还与私人恩怨有关。李林甫去世之后,失去了靠山的安禄山遭到了杨国忠的排挤,同时还与太子李亨发生过矛盾。

一旦唐玄宗撒手人寰,那么李亨即位后一定会清算安禄山。这也使得这位藩将整日提心吊胆,最终决定先下手为强。

最后,安禄山是一个野心非常大的人,正所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在自身实力足够强大之时,感受到危机的安禄山决定赌一把。

安禄山是一个实力强大的投机分子,正所谓博一博单车变摩托,在窥视到唐朝的国力、军力和财力空虚之际,一场内乱随机爆发。

而“安史之乱”的另外一个主角史思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狠角色。史思明是安禄山的老乡,在叛乱爆发之前任平卢兵马使,占地十三郡,下辖十多万兵马。

“安史之乱”爆发前,很多人都向唐玄宗汇报安禄山要造反,唐玄宗非但不信还将举报人捆起来送交安禄山,这说明唐玄宗压根不相信宠臣安禄山会造反。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谎称奉唐玄宗旨意率部讨伐逆臣杨国忠,以“清君侧”之名在范阳起兵。

为了打唐军一个措手不及,安禄山率领各族骑兵、步兵十五万,一天前进六十里。当朝廷得知消息时,很多人都被吓得大惊失色,在仓皇中招兵买马、派遣将领前去抵抗。

安禄山率领攻占洛阳,以洛阳作为根据地继续南下。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攻占长安,自称雄武皇帝,建立了伪燕政权。

叛军主要首领之一史思明,在安禄山的指挥下史思明率军攻陷常山。安史叛军与郭子仪、李光弼领导的唐军,在河北地区进行了多次战斗,并取得了一些胜利。

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在战斗中被杀,为了给儿子复仇竟杀害了六七千人。叛军所到之处生灵涂炭,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死伤无数,长安城内更是十室九空。

但叛唐仅一年后,安路上就被次子安庆绪诛杀。起因是安禄山身体过于肥胖,引发了很多并发症,身体长年长疮疖,还因糖尿病导致双眼失明。

致使安禄山的性情大变,对身边的近臣和儿子非打即骂。公元757年,大臣严庄无故遭到鞭棍抽打,遂联合想要做皇帝的安庆绪除掉了安禄山。

当时,严庄带着安禄山的心腹宦官李猪儿持刀入帐,安庆绪站在门外放风。被惊醒的安禄山伸手去拿挂在床头的大刀,但李猪儿一刀捅在了他的肚子上。

只听见安禄山高喊:“这人是我的家贼呀!”便彻底凉凉了,之后史思明又除掉了安庆绪,而史思明又被长子史朝义联合部将合谋杀害,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落下帷幕。

▏结 语

安禄山的人生跌宕起伏,从一个塞外胡人到拥兵自立的节度使,再到“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可以说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朝看似重新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期,实则内部争斗仍然十分激烈,藩镇割据留下的遗毒一直到唐朝灭亡都没有消除。

唐代文人李德裕评价安禄山:“非将门英豪,草莱奇杰”,实则一语道破了这位胡人叛将的一生。这个亲手毁掉了大唐盛世的男人,注定被后世所唾骂。

【参考知网】

1.陈毓秀,周发增,范瑞祥. 《唐朝的衰落》课堂实录及讲评

2.张大陶. 耿介廉洁的李勉.《党的建设》

3.《新唐书·安禄山传》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均参考、引用权威资料及可靠信息源,结合个人观点创作的原创文章,文末已标注文献和资料来源。

来源:红衣史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