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面人郎”的抗战记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08:57 3

摘要:1938年2月马来西亚龙运铁矿抗日大罢工发生后,菏泽解元集的“面人郎”中,有人客居异乡,也有人踏上归国之路。这批归国的“面人郎”在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原南华县县委书记何健之的组织与领导下,或亲身参与,或动员家人投身抗日救国事业,他们的英勇事迹与奉献精神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1938年2月马来西亚龙运铁矿抗日大罢工发生后,菏泽解元集的“面人郎”中,有人客居异乡,也有人踏上归国之路。这批归国的“面人郎”在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原南华县县委书记何健之的组织与领导下,或亲身参与,或动员家人投身抗日救国事业,他们的英勇事迹与奉献精神,成为历史上永恒的丰碑。

归国劳工成为首批党员

异国他乡发生的龙运铁矿抗日大罢工,既为菏泽的“面人郎”带来了荣光,也让他们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其中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我父亲回忆,龙运铁矿抗日大罢工后,他们乘坐爱国华侨陈嘉庚租用的英国轮船回国。途中一天晚上,遭遇两艘日本兵舰追击。船长紧急下令升起英国国旗,才最终转危为安。”“面人郎”常合民的女儿常梦说道。

返乡途中,常合民、段振民、段振东、任冠禄等人行至广东境内时,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游击队截获。由于这些劳工当时身穿西装、衣着整洁,游击队员误以为他们是日本间谍,险些将其处决。幸运的是,队员从他们的随身行李中搜出了华侨组织出具的龙运铁矿抗日大罢工证明,他们才逃过一劫。

然而,“面人郎”常天喜和刘二牛却没有这般幸运。他们途经河南时,遭遇日军扫荡,不幸被捕并惨遭杀害。

历经艰难险阻,“面人郎”们终于回到家乡。面对被日军摧残的家园和亲人的泪水,他们在何健之的组织领导下,迅速投身于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中。

在菏泽鲁西新区马岭岗镇解元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内,部分文字材料记录了“面人郎”及其亲友的抗日记忆。1938年10月,何健之在菏泽解元集村发展王振堂、齐子英以及参与龙运铁矿大罢工后归国的常合民、段振民、段振东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成为解元集村最早的中共党员。

红色的火种一经点燃,便迅速呈燎原之势。1939年11月,解元集村民常乐进、常朝信、常玉民、常洪均、常朝杰等人,在常洪均家的牛屋里,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常乐进、常朝信入党时年仅17岁,常洪均也才18岁。

智除汉奸“把兄弟”

《钟馗醉酒》《西游记》《穆桂英》……在解元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珍藏着数件精美面塑,这些作品均出自常合民之手。它们造型生动、色彩丰富,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

常合民入党后,历任解元集地下党支部书记、南华县永华区委书记、县民运部长等职。1942年9月南华县成立后,他被派至永华区(今属东明县海头、武胜桥一带)担任区委书记。在当地,他积极联络进步群众开展革命斗争,迅速在多个村庄建立党支部,并组建起农会、妇救会、民兵班和儿童团等组织。短短两三个月内,永华区就在马厂、邢彦、海头集、崔寨、岔河头、武胜桥等二十多个村成立地下党支部,组建了三支联防队,武装力量发展到一百多支枪。

在常合民任永华区区委书记期间,他的一位“把兄弟”投靠日军,在炮楼中充当汉奸,屡次向敌人告密,导致多个村庄的地下组织遭受破坏。为消除这一隐患,常合民设计约其至饭馆聚会,果断将这名汉奸处决,保卫了革命事业。

1944年秋,根据上级党委指示,南华县成立以常合民为首的“减租减息”工作队,深入各区开展以反贪污、双减、回地为核心的群众运动。运动中,雇农、佃农和贫农积极分子踊跃诉苦,群众斗争热情日益高涨。

1959年后,常合民先后任职于国家建工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国手工业联合会、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局等单位。1979年,他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人员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同场参会者还有穆李村面塑艺人李芳清——其父李俊福曾于1928年与常天绪一同赴马来西亚卖艺谋生。

1992年2月,常合民在北京病逝。

兄弟二人献身革命

“我大伯王东魁(又名王水善),在马来亚龙运铁矿参加抗日大罢工后回国。1941年日军进村扫荡时,他来不及逃走,被杀害。”湖北东风二汽公司退休干部王素真回忆,“我奶奶为了给我大伯报仇,就把我父亲王振海送到了南华县游击队。不幸的是,后来我父亲也为革命牺牲了。”

王素真回忆的背后,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王振海,小名二娃子。为了给哥哥报仇,16岁的王振海参加了何健之新组建的南华县抗日游击队,194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调任南华县公安局保卫队战士。王振海在对敌斗争中机智、勇敢,多次出色完成安全保卫任务。

后来,王振海负责我党地方武装与上级党组织的情报联系工作,在一次传递情报过程中不幸被捕遇难。遗憾的是,他的遗体最终没有找到。

深夜背烈士遗体回家

参加马来西亚龙运铁矿抗日大罢工后,王林瑞选择回国,于1943年在解元集参加抗日武装斗争,194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在一次对敌斗争中,王林瑞不幸被捕遇难。解元集村大洪拳拳师宋德甫闻讯,深夜偷偷潜入敌占区,找到王林瑞的遗体,连夜带回村里安葬。

据了解,宋德甫自幼学习大洪拳,艺高人胆大。因生活所迫,抗日战争期间曾在解元集炮楼做过伙夫。其间,他成功劝反了一名日本兵。这名日本兵与我党武装交战时,总是朝天上开枪。日本战败投降后,这名日本兵回国前曾到村中看望宋德甫,并赠送他一把刮胡刀作为纪念。

地下交通员英勇牺牲

1938年12月,南华县在解元集村设立地下交通站,参加马来西亚龙运铁矿抗日大罢工后回国的王富安及妻子张玉阁,一同参加我党地下交通站的情报工作。作为一名情报员,张玉阁担负着南华县委、地下区委的情报传递工作。在险恶的对敌斗争形势下,她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后来,张玉阁还与丈夫王富安一起策反了在国民党顽杂张志刚队伍里的表弟程某,为常乐进带领的乾元区武工队争取到42支长枪、一挺歪把子机枪。之后,张玉阁身份不幸暴露,被敌人残忍杀害。

八十余载光阴流逝,抗战的烽火虽已远去,但红色的基因依然生生不息。行走在解元集村的土地上,当孩童清朗的歌声掠过昔日的抗日战场,当一代代年轻人接过先辈的旗帜,新时代的脊梁正在这片土地上巍然挺立。

来源:牡丹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