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种田 缘何深受年轻人喜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08:20 1

摘要:近年来,种田类游戏在青年群体中逐渐流行,不少年轻人在手机里经营起了自己的“赛博农场”,当上了“数字农民”。与追求刺激的竞技类游戏不同,种田类游戏主打慢节奏和沉浸式体验田园生活。在赛博世界里,玩家只需轻点鼠标就能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播撒种子、收获果实……“种田

种田游戏中的虚拟田园世界。受访者供图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近年来,种田类游戏在青年群体中逐渐流行,不少年轻人在手机里经营起了自己的“赛博农场”,当上了“数字农民”。与追求刺激的竞技类游戏不同,种田类游戏主打慢节奏和沉浸式体验田园生活。在赛博世界里,玩家只需轻点鼠标就能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播撒种子、收获果实……“种田”不再是过去人们心中“苦、累、脏”的印象,而是构建出一种轻松、自由、可控的生活图景。乐此不疲的年轻人正以这种虚拟化的实践,满足自我在精神上对简单、淳朴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逐。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龚怡臻

□ 实习生 赖雅婷

凌晨两点,大三学生小雨的电脑屏幕还亮着。她指尖微动,在游戏《星露谷物语》中收获了最后一批杨桃之后,急忙跑去厕所。

“在这小小的游戏里,有一个我梦想拥有的人生。”小雨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这里,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我想做的、当下要做的事情。”

从早期的《开心农场》到如今的《星露谷物语》《桃源深处有人家》《动物之森》……这类种植养成类游戏,让不少玩家化身“数字农民”,在虚拟空间里建房、耕种、渔猎、养殖和经营,因此又被称为“赛博种田”。

这类游戏画风温馨、操作简单,吸引着无数像小雨一样的年轻人在虚拟的田园世界中流连忘返,甚至愿意遵循游戏中的“627”作息,即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睡觉,一周工作7天。

“当我在春天种下第一颗防风草种子,我便开始期待它的生长、它的成熟。四季还能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我在游戏中体会到了当农民的快乐。”小雨说。这款仅500MB大小的像素风游戏已占据她近200个小时的课余时间。

从“偷菜”到“经营农场”,种田游戏的进化史

年轻人对“种田”的热爱,并非始于《星露谷物语》。早在20世纪末,“种田”元素就进入了年轻人的视野。

从2008年开始,人人网《开心农场》、QQ农场等社交网页游戏掀起了全民“偷菜”热潮。定闹钟“偷菜”、帮好友浇水,简单的“播种—收获—偷菜”循环模式成为初代互联网用户的共同记忆。“今天你‘偷’菜了吗?”也变成大家见面的招呼语。

受限于技术等原因,早期的种田游戏更偏向于社交互动,且玩法单一、缺乏沉浸式体验。随着游戏技术的更新迭代,种田游戏已发展出丰富多彩的内容。

2016年,仅由一名开发者制作的像素风模拟经营类游戏《星露谷物语》上线。它不仅保留了“耕种、养殖、收获”的核心玩法,还不断加入四季更迭、NPC社交、洞穴探险、节日庆典等多元内容。经营、探索、社交、冒险等多元素的融合,让“种田”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更像是对完整的田园生活的模拟。

即使已经上线9年,《星露谷物语》仍热度不减。据游戏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该游戏全球总销量已超4100万份。在某电子游戏发行平台上,它以98%的好评登顶游戏评分榜首。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游戏相关话题已获25亿浏览、1194.6万讨论,来自五湖四海的玩家热情分享、交流着农场布局、作物种植攻略、NPC好感度技巧等游戏经验。

与此同时,国产的种田类模拟经营游戏也在崛起,并为“种田”注入国风元素。2023年3月开服的国风山水经营手游《桃源深处有人家》上线即登顶某第三方游戏下载应用平台热门榜,评分高达4.9(满分5.0)。

“我一进入游戏,就被这个水墨画风吸引住了。”经朋友的推荐,对像素风并不感兴趣的陈瑶下载了《桃源深处有人家》。该游戏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温暖治愈为主题,注重国风美学与用户体验,让玩家变为“山民”,带着妹妹回到茅草屋,与“萝卜人”一同耕地种田、建设家园……

年轻人为何迷上“赛博种田”

“玩这款游戏的时候,我总是很开心,因为在这里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也没有学习、工作的压力,我可以不用那么努力,也不用跟他人比较。”在“人生要是星露谷就好了”的话题下,有网友分享道,“即使在游戏里不想干活了,也可以找个喜欢的地方‘发呆’(挂机)一整天,且没有人指责你。”

现实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着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压力以及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急需一个“避风港”来暂时逃避现实、获得喘息。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郭赫男看来,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焦虑使人们更加向往田园式的生活。而种田类游戏就提供了这个机会,让缺乏充足的经济条件、时间或精力的年轻人也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这个游戏世界里,付出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即使失败了也总有机会重新开始。”小雨的话道出了许多游戏玩家的心声。

在种田类游戏里,现实中被分成碎片的时间、被切割的注意力被整合为完整的农耕周期,四季轮转分明。现实中,工作可能被否定、计划也许会打乱,但在游戏中“完成每日任务得金币、送NPC礼物涨好感”等即时反馈的机制让玩家更有掌控感。郭赫男认为,模拟经营类游戏中的“瞬时性”与“即时满足”在某种程度上让玩家进入了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掌控感的获得让他们得以在这里打造理想中的生活。

情绪共鸣和身份认同也是年轻人着迷种田游戏的原因之一。“这款游戏让我感受到了小时候在乡间农场的氛围,那时候虽然很穷却很快乐,每天和父母在一起。”玩家李伟分享道,他的父母靠种植、买卖土豆养活了家里人,他也把土豆设为游戏中最喜欢的东西。

而对于《桃源深处有人家》的玩家陈瑶来说,她最喜欢的就是游戏里的“萝卜人”,它们的长相看似千篇一律,却各有生动的小细节。例如,切萝卜的“萝卜人”总会切到自己头顶上的叶子,让她想起偶尔会在工作中犯错的自己。此外,能和朋友们一起建造房屋、互相拜访也是吸引陈瑶持续玩下去的原因。

从虚拟延伸至现实的“种田热”

年轻人对“种田”的热爱不仅在游戏天地,也在向线上线下的各个领域延伸。文学网站上有一类以乡村生活、农业生产为主题的“种田文”,它们通常围绕主角在乡村的奋斗、成长故事展开,融合了情感、励志等元素,广受读者欢迎。综艺市场上,劳动纪实真人秀让年轻人扎根农田,从翻土、播种到收割,全景记录农耕的艰辛与收获,展现“土地不会配合表演,但会给你最真实的反馈”的真谛。节目单期播放量实现了从3000万到破亿的爆发式增长,反映出年轻人对真实农耕体验的认同和支持。

此外,田园牧歌式体验也成了新消费趋势。杭州、上海等地的“共享菜园”供不应求,年轻人花几百元租一块城郊土地,周末去浇水、施肥,最后将收获的蔬菜分给邻居亲友。“一日农民”“自然教育”等活动也在亲子群体中流行开来,家长带着孩子体验插秧、摘草莓,感受农耕乐趣。甚至还有年轻人辞职返乡,把“赛博农场”搬进现实——自媒体博主“念叁”在老家打造了类似《星露谷物语》的农场,在视频中用游戏BGM搭配和小动物相处的画面,吸引了超160万粉丝的关注。

郭赫男指出,游戏造就的虚拟世界使玩家得到了“治愈”的游戏体验,在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的同时,游戏中的治愈感也影响到了现实生活。

或许,“赛博种田”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逃避现实,而在于它提醒了我们生活中最简单却最珍贵的价值:播种与收获、友谊与社区、劳动与休息的平衡。从游戏中的虚拟农田、“种田文”的笔尖乡村到种田综艺的真实田埂,再到现实生活的亲身体验,年轻人对“种田”的热爱,无不透露出对生活本真状态的向往。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