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福地“双潮”澎湃——“古韵今潮”与“智造浪潮”的同频共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9 11:00 1

摘要:古韵今潮激荡,智造浪潮奔涌。3月27日至28日,“智链未来”全媒体采风行动在“江南福地”常熟火热开展。近三十家媒体组成采风团,既触摸千年文脉的数字化新生——在铁琴铜剑楼体验指尖“唤醒”古籍题跋的科技魔法,探访虞山雄鹰线千万级流量的文旅密码;更见证传统产业的破茧

古韵今潮激荡,智造浪潮奔涌。3月27日至28日,“智链未来”全媒体采风行动在“江南福地”常熟火热开展。近三十家媒体组成采风团,既触摸千年文脉的数字化新生——在铁琴铜剑楼体验指尖“唤醒”古籍题跋的科技魔法,探访虞山雄鹰线千万级流量的文旅密码;更见证传统产业的破茧蝶变——走进波司登智能工厂感受AI设计“27天极速出款”的智造革命。这场深度行走,以媒体视角解构常熟“文脉活化+智改数转”的双螺旋发展基因,为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鲜活注脚。

指尖唤醒千年藏书,光影重构江南叙事

轻抚铁琴纹饰,墙上就会慢慢呈现一句读书谶言;滑动滑片,《虹月归来图》43篇题跋便可逐一赏析;一部部多媒体动画里,瞿氏五代楼主读书、藏书、护书、刻书、献书的艰辛经历娓娓道来……走进位于常熟市古里镇的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媒体记者们不时驻足凝视展品,轻声交流探讨,被数字化展现场景所吸引,被传承数代的藏书文化深深震撼。

“我们希望通过提升参与性、体验性、分享性,实现对铁琴铜剑楼的通俗化解读,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来。”铁琴铜剑楼纪念馆馆长王宇介绍,经过展陈更新和巧思设计,馆内不仅灯光音效、实物展陈、场景塑造等更加贴合年轻人的审美,还创新运用声光电技术,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加可感可及。

书香氤氲,涵养了城市的气质。铁琴铜剑楼外的历史文化街区,是社交媒体中一个特别能“出片”的打卡地。纯白色建筑,极简的空间设计,串起了小桥流水,把水墨江南的风韵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不仅好看,还好玩。初见书房、明堂美术馆酒店、不厌文创等国内新锐文化品牌陆续加盟,以文博展览、新书作家分享、大咖讲座等形式为游客提供文化滋养,这片人文艺术街区也由此被评为省级公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试点。2024年,铁琴铜剑楼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文旅收入破5000万,夜经济、国潮市集等活动持续引流。

"雄鹰线"振翅:徒步经济激活虞山文旅"流量变现"新密码

常熟的文旅魅力,不仅在于古韵今风的交相辉映,也蕴藏在绿水青山的自然之美中。

要说长三角地区周末徒步旅游最火的地方在哪里,常熟虞山“雄鹰线”或许是答案之一。单单在“小红书”平台,“虞山雄鹰线”与“虞山徒步”两个话题浏览量便破千万,讨论数量也接近10万。

随着虞山“雄鹰线”的出圈,近年来虞山街道不断完善周边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满足虞山徒步、城市漫游需要。打造龙殿、旧房子、剑门云上、项家坞等7个徒步休憩驿站,逐步形成了“公共服务+特色服务”创新模式,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旅游需求。

紧紧抓住“雄鹰线”带来的流量红利,去年,位于线路上的山湾里文化创意园与签约商家联办了多场户外赛事活动,接待上海等周边城市旅游团共64个。据介绍,目前园区内入驻商家有20余家,去年经营额达到了3000多万元。今年,园区将加强和文旅行业的合作,增加自媒体的曝光率,同时启动艺术中心新项目,力争将园区打造成虞山街道的特色地标。

城市文旅“流量”转变为消费“能量”和经济“增量”,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业态共享“奔县游”红利,拉动了常熟“春日经济”快速升温。去年,虞山“雄鹰线”全年接待游客约235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60%,带动周边农家乐及文旅项目营业收入近2亿元。

从0.01克精度到AI设计,数智赋能纺织服装产业跃升

一座城市的发展,既有文化软实力的浸润,也有产业硬实力的支撑。纺织服装产业是常熟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如今在“智改数转”浪潮中,这一产业正向外界展示着新的勃勃生机。

走进波司登的智能化工厂,“智”造体现在每一个生产环节。工人们只需将布料放在指定位置,机器就会进行自动缝纫;自主研发的充绒系统将充绒误差控制在0.01克以内,配合超声波封口技术,杜绝了搬运过程中的漏绒风险;智能吊挂传输系统上,袖口、衣领等“零部件”在链条上“轻盈飞舞”,精准送到各个岗位工人面前,高效完成缝制。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关键生产环节自动化程度超过90%,效率比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提高30%。

以往,打造一款设计复杂的服装,或需历经数百道精细步骤。在此过程中,产线上的班组长凭经验调配资源,遇到问题再调整,效率很难稳定。现今,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服装制造也不例外。从剪裁至出货,各环节皆由智能系统预先规划,部门间协作无间。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化决策支持和数字化平台优势。波司登通过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将“业务数据化、数据智能化”融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化“研产供销服”全链路协同,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引领纺织服装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波司登AI企划端开发效率大幅提升,从每人出款1件需15 - 20天,提速至每人每天可出款1000件。2024年,首款由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设计的“波司登单壳冲锋衣”产品量产落地,以波司登经典数据库为起点,展开款式裂变,智能调整色彩、图案、面料、款式,最终确认样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设计效率,服装的头样开发时间从100天缩短到27天。今年2月,波司登集团《大数据驱动的自适应服装智能工厂》项目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并获省委、省政府授牌表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来源:紫牛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