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出生7天宝宝因肚脐化脓进ICU!这些护理误区你可能正在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19:04 1

摘要:“医生快瞧瞧!孩子肚脐流黄水,还臭烘烘的![泣不成声]”在凌晨 3 点的急诊室里,新手妈妈小美抱着襁褓中一直哭闹不停的宝宝,几乎要崩溃了。这已经是这周第三个因为脐带感染被送来医院的新生儿了。更让人心里难受的是,护士掀开尿布的那一瞬间,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

“医生快瞧瞧!孩子肚脐流黄水,还臭烘烘的![泣不成声]”在凌晨 3 点的急诊室里,新手妈妈小美抱着襁褓中一直哭闹不停的宝宝,几乎要崩溃了。这已经是这周第三个因为脐带感染被送来医院的新生儿了。更让人心里难受的是,护士掀开尿布的那一瞬间,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本来应该干瘪脱落的脐带残端,这会儿红肿得就像个熟透了的樱桃,不停地渗出带着血丝的脓液……[震惊]

这个真实的案例揭开了新生儿护理中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隐形杀手”。你晓得不?咱们国家每年大概有 12%的新生儿因为脐带护理不得当引发了感染,其中 3%还会发展成败血症呢!可别觉得我是在故意吓唬你,就在上个星期,母婴论坛里还有宝妈发帖哭着说:“婆婆非要用艾草灰敷肚脐,结果孩子当天夜里就被送进抢救室了!”

1. 干爽又透气,这才是最重要的!

刚当爹的老王总纳闷:"为啥护士反复强调别包尿布?"其实奥秘就在这——尿布边缘必须反折在肚脐下方,让脐带残端像晾衣绳上的衣服一样自然风干。记住!潮湿环境就是细菌的五星级酒店,特别是碰上尿液粪便污染,分分钟引发感染。有个聪明宝妈发明了"尿布叠罗汉法":把尿布前端向下折三指宽,既防漏又透气,亲测有效!

2. 消毒的手法可得讲究讲究

别以为随便擦擦就行!正确姿势是用碘伏棉签(注意不是酒精!)从脐窝中心往外画蚊香圈,就像给肚脐画靶心。重点来了!必须用左手拇指食指撑开褶皱,把藏匿在深处的"卫生死角"彻底清理。记住"三不原则":不来回涂抹、不碰其他部位、不残留棉絮。

3. 洗澡能防水的那种厉害的新玩意儿

90后辣妈小林分享妙招:把医用无菌敷贴剪成甜甜圈形状,中间留孔套住脐带。洗澡时就像给肚脐戴了防水金钟罩,既不影响清洁又能完美隔水。但要切记!洗完澡要第一时间用吹风机低档暖风吹干,距离保持20cm以上,别学抖音上那些直接对着肚脐猛吹的奇葩操作。

、• 可千万别像电视剧里那样用硬币压肚脐啊!在江苏有个奶奶就这么做了,结果孩子脐部凹陷,形成了“脐窦”,做了三次手术才给修复好。

• 别太迷信紫药水、茶油、珍珠粉这些东西!武汉有个月子会所居然用艾草灰敷宝宝的肚脐,最后引发了肉芽肿,小宝宝还遭了两次电灼治疗呢。

• 最让人生气的就是那些手欠的家长!抖音网红“宝爸阿强”在直播的时候撕孩子的脐带,还美其名曰“帮孩子解脱”,结果导致大出血。医生都怒斥了:脐带脱落就跟伤口结痂一个样,强行撕就等于二次伤害!

要是发现肚脐周围红得就像煮熟的虾子似的,或者有带着腥臭味的分泌物渗出来,别磨蹭!马上启动“三秒就医法则”:先拍照记录,再测量体温,然后带好医保卡直接往医院跑。有个聪明的宝妈发现不对劲后,用手机把分泌物颜色的变化过程拍了下来,这帮助医生很快判断出感染的程度,还被主治医师称赞是“教科书式操作”

最近妈妈群里可热闹啦,都吵翻了!传统派一直坚持“绑腰带压脐法”,科学派则极力推崇“自然干燥法”。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说得很清楚了:只要孩子出生的时候严格进行无菌断脐,后面保持清洁和干燥,脐带就能自然脱落。那些绑绷带、缠纱布的做法,反而是在给细菌创造温暖潮湿的“培养皿”呢。就像育儿专家讲的:“别让那种愚昧的爱,变成伤害孩子的凶器!”

最后敲黑板

脐带护理看上去挺简单,其实是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记住这个特别管用的口诀:“一观察二干燥三消毒,别碰水别覆盖别手欠”。转发这篇文章,说不定就能挽救一个小天使的健康!毕竟,咱们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应该得到最科学的呵护。

每天我们都会给您送上不同阶段的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您可一定要记得点击关注啊!

来源:蘇彦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