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诗人储光羲(约707-约760),兖州(今山东)或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期间曾被迫接受安禄山伪职,后贬谪岭南,最终卒于贬所。其诗风质朴自然,多效仿陶渊明,擅长田园隐逸题材。
唐代诗人储光羲(约707-约760),兖州(今山东)或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期间曾被迫接受安禄山伪职,后贬谪岭南,最终卒于贬所。其诗风质朴自然,多效仿陶渊明,擅长田园隐逸题材。
储光羲的《登商丘》是一首五言古诗,通过描绘商丘的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与个人身世的忧思。《登商丘》全文如下:
河水日夜流,客心多殷忧。
维梢历宋国,结缆登商丘。
汉皇封子弟,周室命诸侯。
摇摇世祀怨,伤古复兼秋。
鸣鸿念极浦,征旅慕前俦。
太息梁王苑,时非牧马游。
译文:
河水日夜奔流,客居他乡的忧思深重。
停泊舟船,历经宋国故地,登上商丘城头。
汉朝皇帝分封子弟,周王室册命诸侯。
世袭的怨恨与秋意交织,令人悲叹古今兴衰。
鸿雁哀鸣,勾起对故乡的思念;征人仰慕前贤的壮志。
梁王的华美园林,如今已不再是牧马游猎之所。
商丘是商朝古都,周代宋国都城,汉代梁孝王刘武曾在此建梁园,成为文人雅集之地。储光羲登临商丘时,正值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诗中“伤古复兼秋”既是对商丘历史兴衰的凭吊,也暗含对国运的忧虑。
诗中提到的“汉皇封子弟”“周室命诸侯”等典故,反映了商丘作为古代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而“梁王苑”的荒废,则象征着盛世的消逝。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商丘的地理与历史,情感沉郁,意境苍凉,体现了储光羲“追慕魏晋、质朴自然”的诗风。后世的李白、高适等诗人也常以商丘为题材,但储光羲此作更侧重于历史哲思与个人情感的融合。
储光羲的《登商丘》不仅是对商丘古都的深情回望,更是其身处乱世、心怀家国的集中表达。诗中“河水日夜流”与“伤古复兼秋”的对比,既是对自然永恒与人事无常的感慨,也暗含对唐朝命运的隐忧,堪称唐代咏史怀古诗的佳作。
来源:商丘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