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智能手机企业,没有辜负这个时代。它们把材料、硬件、电子、结构、软件、算法、AI、设计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代又一代新品,和苹果、三星在同一个舞台闪耀。
三十年,一个做多说少的行业标杆
在迄今为止的21世纪,如果只能选择一种产品来体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那就是智能手机。
它是终端,是应用,是生产力工具,是在线生活载体,是几十亿人每天都离不开的伙伴。
中国的智能手机企业,没有辜负这个时代。它们把材料、硬件、电子、结构、软件、算法、AI、设计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代又一代新品,和苹果、三星在同一个舞台闪耀。
这个市场曾让诺基亚折翅,让索尼黯然,让谷歌和微软却步,却给“华米OV”这样的穿越者留出了绽放空间。
在这四家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智能手机终端企业中,vivo是异常低调的一家。和余承东、雷军相比,其创始人、总裁兼CEO沈炜更像一个大隐隐于市的存在。
但回顾历史,从1995年沈炜筹备步步高电话机厂至今,历经电话机时代的无绳电话、功能机时代的音乐手机、智能机时代的vivo和iQOO,整整三十年,从2G转3G,3G转4G,4G转5G,有太多同行来来去去,vivo则跨越了每一个周期。
从市场角度看,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2021年到2024年,vivo连续四年成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国产手机销量第一。虽然几家企业的市占率差距不大,vivo内部也从不把销量作为最重要的KPI,但这至少表明,vivo有独特的生存、发展与决胜之道。
从技术角度看,2016年vivo就成立了通信研究院,埋头深耕,明年即将十年。
去年6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这一由工信部提名的项目中,vivo和三大运营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华为、中兴等榜上有名。
今年5月,在全球权威的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制定组织3GPP的会议上,来自vivo的专家王瑞鑫博士荣获2024年度3GPP卓越奖。截至目前,vivo已向3GPP提交5G技术提案超过18000篇,参与制定了700余项各类技术标准,申请5G、6G技术发明专利超过7000余件,为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制定和产业推动作出了突出贡献。
可见,无论市场份额,还是技术底蕴,vivo一直都是业界标杆,只不过它习惯了沉潜,一直都是做多说少。
凭一颗更纯粹的心
「华米OV」,我都有长期关注和接触,它们各有各的风格和特色。
在vivo三十而立时,我在想,vivo凭什么?到底什么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是本分文化?是用户导向型创新?是学习型组织?是设计驱动?是影像方面的综合竞争力?似乎都是。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选择是「纯粹」——即用一颗更纯粹的心对待用户,对待伙伴,对待员工,对待股东,对待社会。
什么是纯粹?从过去媒体所做的挖掘看,纯粹意味着——文化上简单有力,商业上收敛欲望,科研上聚焦发力,产品上化繁为简,等等。
在我看来,纯粹就是无杂质,就是始终从事物的本质出发,而不掺杂本质之外的其他成分。
《周易》中说,“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把天(乾)的伟大和刚毅坚定、居中守正、通体不杂、精纯完美的特性联系在一起。
唐初经学家孔颖达就此注释了四个字:纯粹不杂。
以如何对待用户为例。vivo的聚焦点在于用户对产品本身的兴趣和热爱,而不是在产品之外创设一些“话语”“意义”,去影响用户的选择。
vivo一门心思只想解决用户在乎的产品问题。其方法论也并不复杂,就是通过长期、定期地走近用户,发现其真正兴趣所在,以此作为产品的“功能点”,进而定义产品的“感知价值”,并全力在产品中实现。
vivo的思考逻辑是,竞争的本质是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和程度之争。追求极致意味着不甘于解决大多数用户遇到的高频问题,更要致力于解决极致用户在极致场景下的极致需求,“别人忽略的,哪怕再微小的场景和需求,我们也要关注到”。
面对用户提出的更多极致甚至极限需求,vivo的态度是“不要忽视、抗拒甚至质疑,要珍视、在乎并持续探索”,或许创新突破的线索就蕴藏其中。
vivo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程刚说,vivo的文化是「本分」,本分不仅是做人做事的态度,也是指回到事物的本原。我们不擅长为产品赋予产品之外的很多力量,也因此在流量上可能不如别人。但市场最终是“流量×转化率”决定的,我们流量可能是别人的70%、80%,但因为切中了用户关切,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转化率可能是别人的1.2倍、1.3倍,这样在结果上是差不多的。
我觉得,这才是企业和用户间,“本该如此”的更纯粹的关系。
对用户来说,vivo不是惊涛骇浪式的滔滔洪流,而是用产品说话的涓涓清流。清流没有洪流浩荡,但因为“纯粹不杂”,自有一种吸引力。
和不少企业喜欢把自己定义为“世界之最”所不同,vivo追求“成为更健康,更长久的世界一流企业”。有追求,但不夸耀,这也是“纯粹不杂”。
因为更纯粹,用户的体验会更美好;因为更纯粹,企业的生命会更健康,更长久。或许这就是vivo之道的精髓。
以下,我们从用户导向、研发、利益相关者关系这三个角度,走进vivo,来感受到底什么是“更纯粹”。
从场景出发,让用户导向更纯粹
在vivo,很多管理者都会说这样一句话:vivo的一切产品和技术研发的出发点都来源于用户,用户导向是我们企业做任何事情的本原。
刚做智能手机时,vivo针对18-35岁的年轻人做过一次调研,音质、音效位居排名前五位的需求之中。2012年,vivo首发了搭载高保真音频芯片的Hi-Fi手机vivo X1,大受欢迎。
有朋友可能会问,这样的用户导向不就是企业的天职吗?vivo又能纯粹到哪里?
从我的调研看,vivo的用户导向有三个特征,一是更注重通过场景理解用户;二是更注重复杂场景的创新;三是更注重为用户带来切实的价值。这三点让vivo的用户导向更纯粹。
vivo重视人群细分,更注重场景划分,因为用户行为是在所有特定场景中的行为的集合。同时,不同人群的用户也可能出现在同一场景中,有同样的需求。
场景有很多,有些是易于满足的简单场景,有些是多维度的复杂场景。前者需要洞察力,后者还要投入多学科、多方面的力量,并和有专长的供应商一起打造解决方案。vivo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复杂场景中。
比如,针对每日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的外卖骑手的高密度、高强度工作场景,vivo的Y300手机通过技术创新,将GPS定位误差从普通手机的15米缩减至3米,让骑手在85分贝的环境噪声下也能保持通话清晰。这款手机的变频高刷屏可以根据光线自动调节,相比普通屏能降低42%的视觉疲劳指数。所有这些都是对具体场景的关怀。
又如演唱会近年非常火爆,但大部分观众坐的离舞台中央比较远。如何拍好静态的照片与动态的视频?如何解决几万人在一个场地,又要信号好、又要速度快、又要分享方便的问题?长时间录制不发热、不卡顿又该怎么办?这就是复杂场景的问题。而vivo X200系列也因为突破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被广大用户誉为“两亿长焦超清晰,山顶也是VIP”的新一代“演唱会神器”。
再举一个相对简单的应用,即“vivo看见”。它能实时识别取景框内的内容,通过语音播报出来。这个功能让视障人士很容易感受到周边的场景,如“天空很蓝”“夕阳很美”“左边是沐浴露”“23号登机口到了”等等。技术不难,却让用户感到特别便捷和实用。
没有哪个企业会说自己不是用户导向。但从这些例子中不难看出,vivo总是先从场景中定义那些和用户体验高度相关的使用价值,再进行技术实现。
显然,vivo的用户导向,更纯粹一点。
坚持长赛道,让研发更纯粹
像演唱会这样的场景,仅从影像上就涉及到远和近、白天和黑夜、静止和运动的关系,需要通过多摄像头组合、传感器、元器件、软件、AI算法等“集体努力”才能实现。这是一种复合、融合的创新。
沈炜在回顾vivo走过的道路时说:“在固定电话时代,竞争维度很单一,就是硬件的质量,加一点外观设计。今天,要真正为用户创造差异化价值,必须在长赛道上持续投入,构筑更深的护城河,而不是为了提升短期销量或应对一时的内卷,就去选一些有速效、无长效的短赛道。”
他认为,中国智能手机在2015、2016年前后的那一轮高增长,主要是靠市场本身的增量,最高峰时中国一年销售了5亿台手机。而2018年之后,市场越来越存量化,现在一年的销量不到3亿。在这种背景下,不做长远布局,不苦练内功,还被短期销量波动牵着鼻子走,其结果可能是,“你不会在一年丢掉1%的份额,却很可能在未来五年里丢掉10%的份额”。
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说:“长赛道,就是能满足用户真实需求,而且近5年、10年都看不到天花板的技术赛道,就是更值得不计短期收益、长久持续投入的赛道。对长赛道,vivo基本给予不设上限的研发投入。”
2017年沈炜到美国考察后认为AI是未来大势,2018年vivo成立了AI全球研究院,紧接着,2019年,vivo正式确立了设计、影像、系统、性能四条长赛道,开始系统化布局,大量投注资源。
在设计赛道,vivo汇聚了不少来自世界知名艺术及设计机构的人才,并积极联合全球高端品牌跨界合作;
在影像赛道,vivo除了自研先进科技,还与蔡司展开战略合作,申请专利超过7000件;
在系统赛道,vivo自研了AI蓝心大模型,在全球多个权威榜单上名列中文能力第一;
在性能赛道,vivo的蓝晶芯片技术栈,跑分屡创行业新高;iQOO为了“打造拥有顶级电竞体验的高性能手机”,每一代旗舰手机都搭载了同时期规格最强的处理器、内存以及闪存。
2023年,vivo推出了集大成的技术品牌——“蓝科技”。
长赛道,显长效。2018年成立的AI全球研究院,目前正在成为vivo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支撑。无论是用AI技术加强手机已有的功能,还是让大模型与操作系统深度耦合,让手机有能力识别用户意图,以及打造PhoneGPT,推动“让vivo折叠屏和移动办公充分结合”,AI的作用无处不在。
围绕用户导向在长赛道持续投入,也助力vivo在产品高端化、研发体系化等方面不断突破。由于长赛道往往是围绕复杂场景的多部门复合、融合创新,所以vivo从引进集成产品开发(IPD)开始,不断升级研发体系管理,从1.0起步,目前已经迭代到5.0。
胡柏山说:“产品创新需要组织和流程的保障。IPD1.0解决的研发管理问题,2.0解决的短期产品规划问题,3.0解决的走向市场(GTM)和产品上市(IPMS)问题,一步步推进到现在的5.0,是基于未来,不仅要考虑现有手机序列的产品,还要考虑新品类的开发。”
程刚说:“vivo投注长赛道这些年,我们建立起了基于用户导向的技术迭代体系。在产品线这边,是从四大赛道的纵向上做用户洞察,研究怎样在各个场景中做到更好,怎样分步骤实施,这是纵向规划。同时,这些产品规划要和技术规划‘互锁’,两者要耦合。比如X系列,X200已经上市,目前至少还有三代产品同步在做,今年底要上市的是下一代P+1,明年后年还有P+2、P+3。如果基于用户洞察的产品规划刚好和技术储备的突破相结合,产品就可能迈上一个大的台阶。”
高端化、系统化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复用到中端产品线和大众化产品线,进而带动vivo从场景观察到产品定义,到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的全链条能力的提高。
坚持长赛道研发,让静水流深的vivo,积蓄着越来越强的科技势能。
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到更纯粹
vivo的使命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为用户,创造伟大产品;为员工,营造快乐进取的氛围;为伙伴,建立互信共赢的平台;为股东,提供长期稳健的回报。vivo坚持追求“四个Happy”,即让用户、员工、伙伴和股东都满意。
为社会创造价值,很多企业不都是这么说的吗?这方面vivo也能做到比别人更纯粹?
是的。
首先,vivo是真心实意去做,顺其自然去做,而不是刻意要做给谁看。
今天vivo所在的园区,外面看像公园,里面看像大学校园,每一栋建筑在设计上都花了很大心思,公司对员工饭堂一年的补贴上亿元,员工对环境的满意度非常高。但vivo管理层并不觉得这很值得夸耀。
在他们看来,这是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原来条件不够,现在有能力了,理所当然要让员工有更好的环境。园区建设多投几个亿少几个亿都能做,vivo希望做百年老店,如果省几个亿影响了大家的感受,多几个亿能让大家更happy,那肯定是选择多投几个亿。”
其次,vivo是心地坦荡地去做,合乎规律地去做,而不是靠某种强制力,别别扭扭地去做。
没有哪个企业不讲“让奋斗者获得应有的价值”,但平衡好现在的核心管理团队和老股东之间的利益是一件很难的事。有别于中国一些民企的股权高度固化在创始团队身上,vivo的治理是更现代和开放的,伴随公司的发展和团队的迭代,股权的侧重会动态变化。现有团队作为当期价值的主要创造者,股比会不断提高;而当他们退休后,就是其股权开始被稀释之时。这也是持续保障组织活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方式。
最后,vivo真正把伙伴(如供应商、经销商)当伙伴,希望vivo也是他们的平台,是互信共赢的平台。这方面vivo在业界一直享有极高口碑。
2011年前后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向时,vivo的判断出现失误,采购了过多的功能机原材料,造成较大库存,而且也转不出去,但vivo没有用任何方式赖账,全部按合同付款,将库存按废品处理,最多时一个月亏损了7000万元。
从创立至今,vivo给供应商的付款时限一直是行业里最快的之一,大部分在30到45天,没有超过60天的。如果供应商资金紧张,vivo甚至可以提前付款。
在vivo看来,这非常正常,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谈何互利共赢?
vivo对供应商的有些做法,甚至超出了商业常理。例如,2018年vivo在与一家供应商合作研发屏下指纹技术时所提的要求是,在原来的成本上vivo可以增加几倍的成本,同时不要求独供(独家供给),只需要先供几个月。其中的道理是,“你研究新技术是有风险的,所以我投入更多成本,帮你承担风险,共同研发;你的技术成熟了,我不求独家,是希望让技术落地,更多厂商来用,一起把盘子做大。”
在供应商招标中,vivo并不鼓励过分杀价,所选择的往往不是最低价,而会考虑到那些长期伙伴的权益,“当年他们做了投入,和vivo一起共渡难关,现在当然不能就用一个最低价把他们拦在门外。”
在供应商管理中,vivo有一条规定,不能让供应商请吃饭。可以吃饭,前提是vivo“埋单”。
和中国不少主机厂、品牌企业习惯“通吃”,自己也做零部件有所不同,vivo始终认为,手机的本质是把成千上万个零配件用一种更高效的方式整合在一起,终端企业不可能做完所有的节点,一切都自研自产并不是好的选择。所以vivo多年坚持的一个核心原则是:在擅长的领域由自己做到最好,在不擅长的领域相信合作伙伴,vivo的思想是“雁行致远”——
它和蔡司在移动光学技术方面深度合作;它和Arm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在优化芯片设计、优化用户体验方面合作;它和联发科长期战略合作,从底层技术到软件多层面联合开发;它和高通也成立了联合实验室。
目前vivo有近400家合作伙伴,涵盖显示、拍照、电子、结构、半导体等领域,合作十年以上的伙伴达25%,在半导体等领域合作十年以上的伙伴达100%,伙伴中有多家企业在合作期间上市,还有一些伙伴的营业额由十几亿元做到上百亿元。
vivo人发自内心地认为,“创新不是要什么都自己干,创新的参与者应该越多越好,在我们共同热爱的事业中,只有每一位伙伴都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相互成就,发挥最大的合力,才能为用户、为社会持续创造更多价值。”
“为社会创造价值”不是一句口号。vivo数十年如一日的实践证明,一个企业是不是真正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它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感受才是关键。
遵从本心,自我超越
无论是用户导向,长赛道研发,还是为社会创造价值,vivo的所作所为都更纯粹、更持久。从本质上,这必须要归因于vivo的文化价值观。
三十年专注通信行业,本心做科技,持续创造价值,vivo的一切源于企业文化。这包括两层意思:首先是做正确的事,在vivo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其次是把事做正确,在vivo就是“本分”二字,具体包括用户导向、设计驱动、团队和学习。
这样的文化造就了vivo长期埋头种因的气质,凡事都讲因果,“得了不是自己的好处,未来会送出去;踏踏实实为用户种下的因,将来也会结善果。”
回首企业走过的三十年,胡柏山说,最大的感受是“超越自我永远在路上”。第一个十年,解决的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与一致性的问题,在设计品质、生产制造品质、供应链品质等方面齐步走,携手并进;到了第二个十年,vivo把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能力放在了更高位置,在短赛道如音乐、超薄外观、屏幕指纹技术等方面建立了产品差异化,在一些软硬件方面开始自主研发;2017年前后,vivo明确要构建长赛道能力,进入到用户导向的复杂场景创新阶段,构建端到端的品类创新体系的阶段。
整个过程中,“没有一步是白走的,可以省略的。”沈炜说:“尽管本分文化很早就提出了,但直到功能机和智能机这二十年,在摸爬滚打的实践中,对本分的感悟才更深刻,才把价值观扎根到了骨子里,不存任何侥幸,让所思所言所行高度一致。我们一直在自我反思,最终明白,比增长更重要的永远是成长。眼前的份额和经营数字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对的事情,按照长期主义的要求做对的事情,对用户、合作伙伴,在所有方面都秉承长期主义的态度,守得住本分,耐得住寂寞。”
2017年,国内手机市场还在增长,但增速开始出现下滑,沈炜带着vivo高管和核心代理商远赴西藏,去体会“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在2018年初召开的2017年年会致辞环节上,他说:“这几年尽管高速增长,vivo整个体系支撑现有的规模,已然暴露出种种问题。”
这之后,有了长赛道,有了追求彻底的用户导向,有了从营销1.0到2.0的变革,有了整个研发体系的管理变革。
本分vivo的创新史,也是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史。在不断反思中,更接近“本分”——深入本质去探寻究竟何谓正确,一旦找到后,无保留地相信,无借口地践行,凡事从内因找问题,找出路,找方法。
就此而言,本分也是一种永无止境的修炼,就像对用户需求的满足永无终点一样。
为什么vivo是一家在方方面面都更纯粹的企业?因为它的文化价值观更纯粹。
基于这样的价值观,vivo假定,用户、员工、伙伴、股东都有足够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谁以更纯粹的心对待他们,谁就更有希望抵达唯美之境。
整个调研中,我多次想到一句话——有一种纯粹叫vivo。
希望今天的商业世界多一些纯粹。纯粹本身,就是一种善与美。
唯有遵从本心,方能走上致善之道,方能抵达唯美之境。
来源: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