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亦各有千秋,其中有些状元的特长及趣闻成为中国历史上永恒的经典。
前 言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用于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朝,成熟于唐朝,延续至清朝末年,历时约1300年。
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亦各有千秋,其中有些状元的特长及趣闻成为中国历史上永恒的经典。
古代的科举考试要经过多轮,最终的殿试第一名才被称为状元。在一千三百多年中,产生过近六百位状元,平均两年一位,考中状元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就是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居然还诞生过多对父子状元,兄弟状元这样极低概率的事情,甚至还出现了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的兄弟三人先后高中状元的壮举。这三兄弟就是山东曲阜孔子的第四十世孙孔纬、孔纁和孔缄。
三兄弟少年时丧父,由叔父收养长大。或许是先天是圣贤的后代,继承了先祖良好的遗传基因;或许是后天的命运多舛,树立了兄弟们的远大志向,三人刻苦读书,你追我赶,在十七年时间里,先后金榜题名,高中状元。
大哥孔纬(约830~895),曲阜人,字化文。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参加己卯科殿试时状元及第。
考中状元以后,孔纬开始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判官,后来官至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
黄巢之乱时,孔纬跟随唐僖宗前往四川,担任刑部尚书,判户部事。
光启元年(公元885年),跟随唐僖宗回到长安,次年拜相。僖宗因其救驾有功,赐号"扶危启运保义功臣",食邑四千户,赐铁券,恕十死罪,兼领京畿营田使,盛极一时。
唐昭宗即位后,让孔纬仍然担任宰相,处理政事,后加司徒,封鲁国公。晚唐军阀割据,叛乱不断,同州王行约谋反,唐昭宗出逃,孔纬再次从驾。后因年老体衰,只得回到京城。家人请来医生,孔纬却说:“天下方乱,何久求生?”不肯服药,不久去世,赠太尉。
孔纬是唐僖宗、唐昭宗两朝宰相,封鲁国公,赠太尉。
二哥孔纁,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参加癸巳科殿试时状元及第。那年该科考中进士者三十人。考官为礼部侍郎李昭。
小弟孔缄,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参加丙申科殿试时,状元及第。那年的试题为《王者之道如龙首赋》和《一一吹竽诗》、《涨曲江池诗》。该科共考中进士三十人,与他同榜的有郑谷、高蟾等。考官为礼部侍郎崔沆。
虽然关于孔纁和孔缄两位弟弟的事迹,由于历史记载不详,已经不为人所知。但他们三兄弟在科举考试中的辉煌成就已经足以让他们名垂青史,他们的才华和勤奋不仅为他自己赢得了荣誉和地位,更为家族带来了荣耀,也为中国历史书写了同胞兄弟连中三元的传奇。
孔纬、孔纁、孔缄三兄弟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才华,才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他们的事迹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同时,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和卓越,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撷生活点滴 汇世间精华
玄子原创作品 图片源于百度
来源:东叔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