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954万,较2023年仅增52万,连续8年下滑。对比2016年“全面二孩”峰值1883万,8年累计少生超900万,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三亚的常住人口(106万)。网友调侃:“新生人口抵不过北京早高峰地铁客流,年轻人连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954万,较2023年仅增52万,连续8年下滑。对比2016年“全面二孩”峰值1883万,8年累计少生超900万,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三亚的常住人口(106万)。网友调侃:“新生人口抵不过北京早高峰地铁客流,年轻人连‘养娃副本’都选择‘暂停加载’。”
① 经济账:养个娃=106万“定投”+半套房子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显示,北京养娃到18岁平均花106万,相当于每天“预支”290元。深圳福田一套90㎡房子均价900万,足够养7个娃到高中,而年轻人平均33岁才买得起房——“首付还没凑齐,哪敢想奶粉钱?”
② 职场关:女性生育成“职业中断符”
智联招聘调查:63%育龄女性求职被问“何时生孩子”,32%企业偏爱已婚已育女性。哺乳期被调岗、晋升卡“生育进度条”等现象普遍,25-35岁女性生育率较2010年降27%。“子宫和KPI,老板只给单选题。”成职场妈妈真实写照。
③ 教育坑:从早教到学区房,步步是“吞金兽”
上海家长算细账:0-3岁早教12万(≈1个爱马仕),学区房溢价1.8倍,“双减”后一对一补课每小时800元。幼儿园教编程、幼升小拼简历,家长感叹:“孩子还没学会说话,已经开始‘烧钱升级’。”
邻国经验敲响警钟:日本40%幼儿园20年间关闭,便利店密度降15%。国内三四线城市已现“学校合并潮”,2024年黑龙江某小学因招生不足改办托育机构,折射人口结构剧变。社保压力更直观:2010年5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2024年已变成3.8个,20年后或2人养1人。
年轻人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多地已试水破局:
- 深圳、杭州:企业提供育儿假可减税,鼓励建社区托育点;
- 北京、上海:教师轮岗、取消学区房溢价,降教育焦虑;
- 四川、长沙:试管费用进医保,三孩家庭购房补10%。
当“电子养蛙”代替真实生育,反映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其呼吁“多生”,不如让年轻人看到:奶粉钱有着落、职场不歧视、教育不内卷——毕竟,生育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水到渠成的“必选项”。
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生娃顾虑”。
#生育政策 #人口老龄化 #年轻人压力
来源:璞玉看文章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