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学期已经开始,我市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为切实筑牢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及社会防控防线,守护师生健康,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南宁市教育局发起预防基孔肯雅热“小手拉大手”倡议,倡导家校一起努力,共同守护健康家园。
新学期已经开始,我市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为切实筑牢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及社会防控防线,守护师生健康,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南宁市教育局发起预防基孔肯雅热“小手拉大手”倡议,倡导家校一起努力,共同守护健康家园。
01
认识基孔肯雅热:知己知彼,科学防范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症状通常包括突然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
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该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防控的关键在于防蚊和灭蚊,核心是切断“蚊虫叮咬”这个传播链条。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做好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学校、师生及家长共同努力。
02
校园防控,我们在行动
目前我市各学校已经开展了全面的防控工作:
一、环境整治:开学前后,各校已组织人员清理校园内的卫生死角和积水环境,包括杂物堆放处、绿化带以及花盆托盘、饮水机接水盘、空调冷凝水桶、排水沟等蚊虫滋生重点区域。每周五都组织开展全校大扫除。
二、消杀“四害”:在疾控部门指导下,采用综合措施降低蚊、蝇、鼠、蟑螂等病媒生物密度,营造整洁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健康监测:学校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对因病缺勤学生进行病因询问,重点关注有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的学生。
四、健康教育:通过“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防蚊灭蚊知识。
03
小手拉大手,共同落实“每个人都是健康第一责任人”
一、校园里,做“防控小卫士”
同学们要主动学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了解蚊子的生长环境和病毒的传播途径,争当班级“防控宣传员”。
积极参与校园清洁活动,清理教室、校园的积水,不给蚊子滋生留机会;课间勤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物,涂抹含有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或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外出时尽量减少或避免在伊蚊活动高峰时段(上午7—10时和下午4—7时)在树荫、草丛、积水容器附近逗留。
牢记“热、疹、痛”口诀,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告诉老师并就医。
二、家庭中,当好“健康监督员”
同学们不妨当一次“小老师”,把在学校学到的防控知识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听,提醒家人一起防蚊灭蚊。
带动家人一起清理家中积水:清理花盆托盘、花瓶、水槽、水桶等地方的积水;水培植物要换成沙培或土培,或每3—5天彻底换水一次并彻底清洗植物根部,这是预防蚊虫滋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监督家人做好防护,叮嘱家人外出时穿着浅色长衣长裤,使用有效的驱蚊剂;傍晚和清晨蚊子活跃时尽量减少外出;家中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必要时可使用蚊香、电蚊液等灭蚊产品。
三、社会上,担当“防控宣传员”
向邻居、亲友宣传“防蚊、灭蚊、不积水”的重要性,让更多人明白“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走出家门时,看到社区、街道有积水或卫生死角,主动提醒物业或相关部门清理,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动手改善。
发现身边有疑似症状者,友善提醒其及时就医,并做好自我防护,不恐慌、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做好防控,人人有责。防控基孔肯雅热,不仅是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守护,也是对孩子们健康教育的生动实践。让我们以“小手”的力量带动“大手”的行动,从清理一盆积水开始,从主动监测健康状况做起,通过小行动撑起健康“防护伞”。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筑牢校园健康防线,为建设健康南宁贡献教育力量。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