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爆棚!这国产宝藏节目,网友直呼看不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21:30 1

摘要:讲述中华文化的国产节目,总是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无论诗词、画作还是文物,满屏的东方文化元素,让人一次次惊叹,文明古国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这样一档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上咪咕视频APP,观看正片)《典籍里的中国》是央视推出的宝藏节目。第一季开播后,就

讲述中华文化的国产节目,

总是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无论诗词、画作还是文物,

满屏的东方文化元素,

让人一次次惊叹,文明古国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这样一档节目。

《典籍里的中国》

(上咪咕视频APP,观看正片)

《典籍里的中国》是央视推出的宝藏节目。

第一季开播后,就广受好评。

第二季依然口碑不俗,全网零差评。

许多网友通过这档节目,

看到了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典籍。

节目将晦涩难懂的古文,

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

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方法呈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典籍是如何源起、并流传的呢?

典籍背后有哪些闪亮的故事呢?

咱们从《典籍里的中国》说起。

中华典籍史上,有这样一部巨作——

它修纂历时五年,全书22877卷,

共11095册, 约3.7亿字,

收纳典籍七千余种,

被人称为“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的名字就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来自明代的永乐年间,

当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明成祖朱棣下令修建了现在的北京故宫,

疏通了大运河,派郑和下西洋。

正是在这样一个盛世,

推出了这部——

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书。

相信大家肯定会好奇,

在那个没有科技算法,

没有智能检索的年代,

体量如此巨大的《永乐大典》,

是如何编撰的呢?

这就必须要提到,

一位蕴含大智慧的人——陈济。

陈济本是一介布衣,

酷爱读书,人称“两脚书橱”,

明成祖朱棣知道他后,

将他请进京师,任命为都总裁。

陈济自幼博闻强记,

对书本的痴迷程度令人佩服。

他读遍了天下典籍,

对赚钱和科举丝毫不感兴趣。

一次,父亲给他一笔钱,

让他去做生意,他竟偷偷用来买书。

回家的路上下起滂沱大雨,

他只管把书护得死死的,

路人嘲笑他“是个书呆子”。

幸运的是,

陈济拥有天下最好的父亲。

父亲不要求他赚钱养家,

还允许他“啃”两样东西——

一是“啃书本”;

二是“啃老子”。

父亲给了陈济读书的底气和资本,

而天下最好的老师,

则给他指引了人生方向。

陈济的恩师谢应芳,

一生不求田问舍,不积金攒玉,

最大的兴趣就是藏书治学。

在耄耋之年终于等到了,

与自己有相同理想抱负的陈济。

在恩师的指引下,

陈济得以在书海里肆意遨游,

悟到了修书的精髓。

这是什么意思呢?

咱们来举个例子。

萧萧风起、萧萧班马鸣、马鸣风萧萧...

许多人在解读这几句诗的时候,

会把重点放在“萧萧”上。

但陈济认为,解读关键不在“萧萧”,

而是要找到上下文之间的关联。

永乐元年,明成祖诏修《永乐大典》,

陈济以布衣身份,任正总裁。

在统筹编纂的过程中,

他以“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方法,

做到了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

节目把陈济编纂《永乐大典》的过程,

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演绎出来。

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

陈济遇到了多少困难,倾注了多少心血。

让人唏嘘的是,这部巨作历经劫难。

经过几百年的时间,仅存四百多卷流传,

数量不到原书的4%,还是嘉靖年间的副本。

原本下落已经成谜。

一部《永乐大典》,让我们看到了——

修纂之人对于文化的坚守,

也让我们领悟到后世无数护典人,

对于中华文脉的护佑。

除此之外,节目中还提到了,

一件很重要的事。

2003年,江苏南京钟山,

隐没千年的南朝古刹“定林寺”,

终于重见天日。

而这埋藏的不仅是一座古迹,

更有一脉文思——

据史料记载,一千五百年前,

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家刘勰,

在定林寺创作了一部,

纵览古今的《文心雕龙》,

开创了中国文章学之先河。

此书被奉为——

“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

通俗来说,就是——

“千年前的高分作文秘籍”。

至于《文心雕龙》有多绝?

全书共50篇,篇篇有“赞”。

此“赞”并不是我们说的点赞,

而是指结尾升华,

用四言八句的韵语对内容进行概括。

书中论及30多种文体,

以三万余言基本概括——

从先秦到晋宋千年以来的文学面貌。

内容全面探讨文学创作,

以及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方法。

至于《文心雕龙》有多美?

有网友说,它诗句情真意切,

句句都值得细细品味。

比如,这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译为:掌握了上千支曲子之后,

方能通晓音乐。

观察过上千口宝剑之后,

方能识别武器。

再比如,这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译为:想到登山,

情思里便充满着山的风光,

想到观海,

意念中又翻腾起海的波涛。

还有,这句——

“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

译为:善于删削的人,

文章中删除多余的字,

但意思仍保留下来;善于铺陈的人,

文章中辞藻华丽,

而意思愈来愈明显。

以及,这几句——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

章之明靡,句无玷也;

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译为:文章之所以文采焕发,

是由于每个段落都没有瑕疵;

每个段落明洁细致,

是由于每句话都没有缺点;

如果每一个句子都清顺流利,

那是由于每个字都得非常精当。

值得一提的是,

节目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

进行了“多重梦境”的戏剧尝试,

生动地展现出这一中国文论史上,

最重要的元典的诞生过程,

令人眼前一亮。

典籍之美,穿越古今,

其背后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

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更成为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底气。

《典籍里的中国》正是通过——

穿越时空的舞台呈现和深情演绎,

为观众解读了经典著作背后——

那宝贵的思想脉络与人文精神。

进一步带领观众感受了,

中华文明千年传承的震撼与温度,

唤醒深植于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编辑:赛门

校审:编辑部全体

监制:时云

来源:咪咕视频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