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两种方法让文化枯萎:奥威尔式的监狱,或赫胥黎式的滑稽戏。 ——《娱乐至死》
有两种方法让文化枯萎:奥威尔式的监狱,或赫胥黎式的滑稽戏。 ——《娱乐至死》
关键词:上马开直播;吃饱吃好才能对得起报名费;你的隐私我不负责,你越放得开,我的流量越大
从前,马拉松,那是一个让人倏然起敬的运动项目,体能好的人才参加,
现在,马拉松,胃肠功能不好不要参加,怕你吃不回本。
跑得慢不要紧,吃得香才是王道
凌晨五点,某马拉松赛道起点,一群选手正摩拳擦掌。但仔细一看,有人背着自热火锅,有人揣着折叠小板凳——这哪儿是来跑步的?分明是来吃席的!
果不其然,发令枪一响,选手们冲进第一个补给站,锅包肉和红肠瞬间被抢空,一位大哥边啃烧鸡边感慨:“这赛道设计不行啊,应该每公里配个烧烤摊!”
马拉松变美食节,跑者变“吃播”,“舌尖上的马拉松”成新国潮
补给站内卷实录:
哈尔滨赛道:锅包肉、马迭尔冰棍、酸菜饺子,跑完附赠冰水泡脚+健胃消食片,主打一个“跑马养生局”。
重庆赛道:火锅底料能量胶、小面补给站,选手边跑边喊:“老板,微辣多放豌豆!”
广东某赛事:终点站惊现烧鹅切配师傅,完赛奖牌直接换成“吃货认证勋章”。
苏州马拉松“能量胶劫匪”事件
两名选手在补给站将免费能量胶装入透明袋“打包带走”,背负近2公斤物资奔跑,被网友戏称“马拉松版荒野求生”。赛事方最终对其处以禁赛处罚。
荒诞后续:涉事者称“拿太多是因为怕后面没得吃”,引发舆论对赛事补给分配公平性的质疑。
广州马拉松一名选手扮成“巨型肠粉”奔跑,因道具过重中暑退赛,直播间标题却写成《肠粉精的马拉松修仙路》,带货同款Cosplay服装。
隐私曝光?不,这是“流量密码”
“亲密接触”事件启示录
某马拉松赛道上,一对男女选手因“贴面加油”被路人拍下,视频瞬间冲上热搜。网友一边痛斥“伤风败俗”,一边疯狂转发,拍摄者连夜开直播:“家人们,这就是现场第一视角!”
魔幻后续:
当事人尚未回应,直播间已卖了三万单纸巾;
赛事方紧急声明“倡导文明跑步”,评论区置顶广告:“同款运动内衣,点击下方小黄车!”
流量为王,底线算个啥?
马拉松“网红经济学”三大定律
黑红也是红:
有人故意穿奇装异服跑崩,弹幕狂刷:“这老铁实在,关注了!”
有人赛场晕倒先摸手机:“快拍!这段剪进vlog能涨粉!”
万物皆可带货:
完赛奖牌挂上闲鱼:“带着它吃火锅打八折!”
急救跑者边做心肺复苏边举GoPro:“这款运动相机防抖一流!”
赛事方默契配合:
报名费含“网红套餐”:专属跟拍摄影师+热搜关键词定制服务;
赞助商暗戳戳递话:“能不能让选手在补给站多撕一会儿?”
深层荒诞:我们到底在跑什么?
赛事异化三重奏:
跑者:从挑战自我,变成“吃播+真人秀演员”;
观众:从加油助威,变成“猎奇围观+网络判官”;
城市:从推广体育精神,变成“文旅KPI冲刺现场”。
为了流量,一切都是为了流量
当“出名”成为唯一信仰,马拉松不过是又一个流量跳板;
底线?隐私?体育精神?在算法推荐的狂欢中,统统被碾成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选手坦言:“现在跑马,得先规划好爆点——前5公里吃烧鸡,中间20公里拍路人吵架,最后冲刺时假装晕倒。完赛后立马开播,标题就叫《重生之我在马拉松当显眼包》。”
跑马诚可贵,美食价更高,若为流量故,节操皆可抛?
静下心来跑跑步,不管是马拉松或者半程马拉松,奖金还是很丰厚的。
来源:颀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