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车通过隧道时,手机信号就像被吸进“黑洞”。隧道的物理阻隔,加上“多普勒效应”的干扰,列车高速移动时导致信号频率偏移,所以坐火车时手机信号总是断断续续。
这句穿透车厢的呐喊
曾是中国铁路的“时代记忆”
当高铁呼啸而过途经隧道时
视频、通话依然流畅如常
朋友圈秒发九宫格
商务会议全程不掉线
这背后藏着怎样的“黑科技”?
↓↓↓
隧道里“消失”的信号
隧道信号的“诞生”
如果是短隧道,可以通过隧道口的天线,向隧道内进行定向辐射覆盖。如果是长隧道就需要用到通信漏泄电缆(漏缆)。
通信作业人员在隧道里架起“信号高速公路”,每500米设置设备洞室安装运营商的通信设备,就像在隧道里装了一串信号“接力棒”。
漏缆在隧道两侧壁面纵向延伸,将相邻洞室的设备连接,每隔2厘米就有一个肉眼看不到的信号发射孔,就像给内部金属缆线“透气”形成一个个“隐形天线”,让电磁波从“漏缆缝隙”均匀辐射,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漏缆一般铺设在高于轨道2.1米和2.6米的洞壁,高度设计与列车车窗位置匹配,既减少金属车体对信号的屏蔽损耗,又能稳定覆盖车厢内的通信区域。
以张呼高铁(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为例,该线路每个涵洞室内都安装了公用无线网络通信设备。
通信作业人员根据山区地形变化“量体裁衣”,在铁路线路两侧铺设通信光缆、架设通信铁塔,通过光缆和铁塔装置不断“接力”,即使在4560米长的东土村隧道里,手机依然有信号。
永不掉线的守护者
列车通过隧道时会产生特别强的气流,时间一长,固定漏缆的漏缆卡就容易松动,漏缆也就跟着松垮了,极易形成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稳定
通信设备运行良好
作业人员要在
将近5公里长的隧道里仔细巡查
重点检查漏缆接头损耗
外护套破损
及固定支架松动等问题
更换隧道内松动的漏缆卡
隧道“憩室”内的基站里
另一组通信作业人员
在测试各类传输数据是否正常
同时检查运营商的设备
确保旅客手机有信号
当您乘坐着列车穿过隧道时
不妨试试拨通视频电话
亲身感受中国铁路的“硬实力”
文图:张珺 张幕林 于宝 赵志峰 包那日图 田辰宇 王浩冉
编辑:梁呈宇
实习编辑:王浩冉
审核:何珊
惊艳亮相!呼铁融媒AI主播上岗啦!
来源:草原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