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大佬杜月笙的抗日秘密部队:上海滩背后的“地下铁血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23:23 1

摘要:1937年在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租界沦为了"孤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这片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里,曾经藏着一支由青帮大佬杜月笙秘密组建的抗日武装——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

1937年在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租界沦为了"孤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这片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里,曾经藏着一支由青帮大佬杜月笙秘密组建的抗日武装——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

戴笠(左)杜月笙(右)

上海市档案馆藏《苏浙行动委员会工作纪要》记载,1937年9月,杜月笙与军统头目戴笠在法租界秘密会面。两人当即一拍即合:杜出钱出人,戴提供武器,组建了一支约1.5万人的队伍。成员包括青帮弟子、码头工人、电车司机,甚至还有学生和失业市民。

这支队伍堪称抗战界的"奇观":头目是斧头帮元老王亚樵的旧部,教官是国民党士兵,武器里混杂着老套筒步枪和菜刀。更令人咋舌的是,他们穿着租界巡捕制服当掩护,白天在英法租界巡逻,夜里就会化装成黄包车夫、卖烟小贩,用扁担挑着拆解的枪支零件穿越日军关卡。

图片取自网络

《申报》1938年3月的一则"仓库失火"的报道背后,藏着别动队最惊险的行动。队员朱学范(后任新中国首任邮电部长)在回忆录中写道:为给新四军偷运药品,他们改造棺材底部夹层,趁夜用运尸船穿过日军巡逻艇。有次棺材里的"尸体"突然咳嗽,差点暴露,幸亏队员够机灵,当场点燃了预备的纸钱,谎称"诈尸"蒙混过关。

军统档案记载,这支"杂牌军"在1938-1941年间完成147次爆破任务,炸毁虹桥机场油库、北站铁路线等目标。最传奇的是1939年中秋夜,队员扮成舞女混进大世界舞厅,用藏在旗袍里的微型炸药,炸死正在寻欢作乐的几名日军军官。

1946年《中央日报》曾刊登"悼念苏浙别动队殉国将士"启事,但很快被内战消息淹没。台湾"国史馆"解密文件记载,这支队伍阵亡率高达83%

第一支队2000余人,战后仅剩137人学生组成的第五大队,600人全部战死罗店总指挥刘志陆之子刘德明,因拒绝撤离被日军斩首示众

更令人唏嘘的是,因杜月笙与戴笠的特殊身份,这支队伍在两岸史书中长期被淡化。直到2005年,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才新增了别动队的展板,展柜里陈列着队员用过的"香烟盒密码本"和缝着护身符的武装带。

笔者采访到98岁的幸存队员周文山(化名),他颤巍巍掏出珍藏的"铁血救国章":"我们领的银元上都刻着骷髅头,意思是敢死队有去无回。杜先生说过,江湖人死了不进祠堂,但求对得起天地良心。"

文献佐证

上海市档案馆《苏浙行动委员会名册》(档案号Q1-3-2871)朱学范《我的工运与抗日生涯》(1988年人民出版社)台湾"国史馆"《戴笠与抗战》(200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藏《杜月笙日记》(1937-1938年节选)

这段混杂着江湖义气与家国血性的隐秘历史,在吴侬软语的上海弄堂里,静静等待了80年。当我们在外滩看到那些百年老建筑时,或许某块砖缝里,还嵌着别动队员留下的弹痕。

来源:北合莫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