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7月,超强台风“海棠”过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专程来温州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在上林垟村,习近平与伍思树等种粮大户围坐在一起,指导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并叮嘱:“浙江是个缺粮省,要种好粮、多种粮。”
2005年7月,超强台风“海棠”过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专程来温州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在上林垟村,习近平与伍思树等种粮大户围坐在一起,指导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并叮嘱:“浙江是个缺粮省,要种好粮、多种粮。”
近日,《潮新闻》以《上林垟的春天——平阳县昆阳镇上林垟村纪行》为题,描绘了该村一沐春风万顷黄、“金山”秀水满地金的上林垟画卷。
一沐春风万顷黄,“金山”秀水满地金。
初春季节,我们来到平阳县“石塘粮仓·万亩田园”的上林垟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黑色的沃土、青色的麦苗与金色的油菜花海相互交织,深情诉说着大地对未来满满的憧憬。
一
上林垟的春天,是从一缕轻风开始的。
那风如灵动的使者,踏过山川,穿过林梢,轻柔地抚摸着这片古老而青春的土地。青苔沿着溪床的裂纹攀缘而上,宛如时光的藤蔓,把整条石渠沁成碧玉匣子。
穿堂而过的风,掠过老屋檐角,掀动晾晒蓝印花布的竹竿,风又吹散了岸边垂柳新结的鹅黄絮,如漫天飞雪般洒落,给塘河铺上一层梦幻的薄纱。
徜徉在上林垟,不经意间,脚步便踏入了那个温柔得能滴出水来的季节——浙南的春天。
上林垟,这个被历史轻抚、自然宠爱的村落,在春天里更是绽放出别样的风情,如同一幅细腻温婉的水墨画,缓缓铺展在世人眼前。
春阳斜照西窗时,檐角铜铃轻响,清脆的声音仿佛是春天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飘荡。林阿婆坐在宋宅天井里择菜蕻,青瓷盆沿沾着几点露珠,竹席上刚晒的芥菜还活色生香。这座宋氏老宅的雕花木窗正将光线裁成菱形碎片,在阿婆手背上织出细密的纹路,一米阳光成为藏在烟火日常里的心灵慰藉。
银山的竹海松涛已从冬日的腊黄中返青,满山的白鹭憩在竹梢上,它们洁白的身姿在翠绿的竹林间穿梭,为银山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力。这里曾是“绿眼睛”拍摄基地,记录下了无数美好瞬间。
沿着塘河往村东走,便是金山自然村。金山海拔不足百米,却充满故事。传说金山上有一个“溜海洞”,从洞溜下去,一溜就到了东海龙宫。虽然现在洞口被一块巨石堵住,但谁也不敢去试,那巨石似乎是历史的守护者,守护着这份神秘的传说。另一个传说“金山上有十八张金交椅”,每到特定日子,就会有十八个仙人搬出金交椅来晒太阳,还说宋氏族人曾拾到一只金脚,从此富甲一方。
上林垟村坐拥金山、银山,清澈的山溪从金山上飞流直下,溪水在卵石间弹奏出古老的歌谣。金山、银山左右逢源,金山潭落在其中。潭水澄清碧绿,斜晖相映,映射出一道道迷人的金光。潭面宽阔,银山倒映其中,温润如碧玉,深不见底,当地人称万丈深潭。相传潭水下有头金水牛,它常常钻出水面,泅来凫去,游嬉戏水。每当稻开花的时节,它会偷偷爬上岸,抖动全身,把水洒到稻子上,稻子便会结起饱满的谷穗,这一年定是丰收年。不过金水牛不是轻易就会上岸,须用千年陈旧的早稻秆放到水底,它才可能被引诱上岸。
林礼将是上林垟村老书记,其实是个75后,对“千万工程”乡村建设有着切身感悟。他指着塘河回忆,10年前这河还堆满垃圾。如今青石板台阶一直延伸到水面,洗衣的棒槌声应和着光唇鱼的清影。转角处是猪棚,如今成了口袋公园。省政府挂职干部魏宇轩说:“上林垟天蓝、地绿、水清,空气香甜,恨不得多吸几口。”
穿过挂着灯笼的老街,门上的对联已有些淡,腌火腿挂在竹竿上,行人脚步匆匆,似乎预示年已过,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了。豆腐坊飘来柴火香,王师傅掀开木盖,往青瓷碗里舀了勺豆花,动作熟练得像在云端起舞,那飘逸的身姿,仿佛与这春天的景色融为一体。
二
有人说,“春天的浪漫,一半在开花,一半在发芽。花开是张扬的告白,发芽是含蓄的期许。”这何尝不是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呢?
种粮大户伍思树的手,像一本摊开的村志,掌纹里藏着被岁月反复摩挲的故事,脸上的细纹都镌刻着过往的风霜与温情。伍思树是平阳县新科家庭农场的主人,个头不高,额头饱满,古铜色的脸上泛着光,眼中有神,脚下生风。他带着我们参观农场作业间,里面陈列着“十八般武艺”,从镰刀、犁耙、小型拖拉机、大型收割机、插秧机、无人机……这些农具和设备,像是春天的工匠,精耕细作,插上科技的翅膀。
墙上挂着习近平总书记与种粮大户促膝交谈的照片。2005年7月,超强台风“海棠”过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专程来温州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在上林垟村,习近平与伍思树等种粮大户围坐在一起,指导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并叮嘱:“浙江是个缺粮省,要种好粮、多种粮。”
2005年以来,上林垟村牢记嘱托,坚持稳农兴农,实行规模化经营,抓好粮食生产,科技助力,做强种业。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中流转2500余亩耕地,实现农田统一管理,并二次流转给种粮大户,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打造“石塘粮仓·万亩田园”,以上林垟村为核心,联动平瑞塘河沿线湖屿村、鸣山村、官岙邸村、万金村等周边8个村,集中流转农田1.4万亩。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春分一过,塘河畔连片油菜花盛放,形成金灿灿的“黄地毯”,微风拂过时,花浪起伏,游客结伴而来,尽情地在花海怀抱里沉沦、迷失方向也无妨,Lost in flowers。
在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上林垟人把目光瞄向提高产粮效能,大力发展科技助农,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和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试验站,指导选种、施肥、农机操作,帮助建立粮食烘干中心和育秧中心。
种粮大户伍思树,种植面积从原来的200多亩扩大到现在的2000多亩,机械设备从原来的3台增加到现在的41台。儿子伍彬彬也主动放弃杭州的工作,回村当起了农二代。伍思树介绍,过去人工施肥50个人一天的作业量,现在一架植保无人机几个小时就完成,而且均匀无死角,亩产量增至950公斤,亩均产量提升了20%以上。通过科技助农,2024年大上林垟区域,粮食产量达到1.2万吨,较2005年增长66.06%。同时,全县通过耕地“非粮化”整治,复耕复种农田4.2万亩,实现粮食播种面积27.6万亩,粮食总产量11.1万吨,成为浙南地区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上林垟村注册“上林垟”品牌,引入悦农供应链,对水稻、菜籽油等进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参与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采购,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顾城说:“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晨雾缭绕时,塘河倒映着你的容颜,鹭鸟低飞掠过水面,与静谧的花海形成动静对比,极具田园野趣。
三
春天,是大自然最神奇的画师。金山、银山,新绿的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田野是春天的剧场,新翻的土地弥漫着甜蜜的芬芳,无人机精准播撒种子,科技赋能,让土地“听懂”春天的语言,这一季花事,愿所有的美好如期而至。
近年来,昆阳镇编制实施了《昆阳镇西北片全域共富未来乡村建设规划》及《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从“规划、产业、环境、人文、党建”五个方面,细化30个建设项目。围绕“粮食生产、稻虾共养、田园休闲、农耕研学”,加速“平知稻”共富综合体、田园康养中心、数字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开展无违建村、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创建。建成塘河粮仓主题馆、金山农耕园、金山公园、新科家庭农场、果林庄园、妇女儿童之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万塘河成为温州市第一条“三类水”游泳河。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能够像珍惜生命一样保护耕地,保全万全平原上的万亩良田,源自20年的坚守,牢记“中国人的饭碗捧在自己手里” 的殷殷嘱托。
以美丽为基础扮靓乡村,以业态为关键发展乡村。20年来,依托“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一个个和美乡村在平阳大地竞相绽放,上林垟村只是塘河畔的一朵小小浪花。平阳县累计创成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个、特色精品村33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精品村)346个、美丽乡村风景线2条,建成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6个,2022年平阳县获评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站在金山观景平台上,目光所及,山也青、地也青、水也清,只此青绿。然而,在一幢幢乡村别墅中还能看到不少小矮楼。魏宇轩手上有一组调查数据,202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06.96万元,经营性收入130.89万元。全村975户,人均年收入4.7万元(含在外经商务工村民工资),其中高收入户195户,人均收入18.7万元/年,私家车户均2辆。较高收入户195户,人均收入10万元/年,私家车户均1辆。中等收入户195户,人均收入5万元/年,私家车户均1辆,但较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还有200多户。这说明村民间贫富差距依然存在,“扩中”“提低”,共同富裕建设任重道远。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2023年,上林垟村建立了由镇村干部、企业家、结对部门、驻村指导员组成的低收入农户帮扶小组。2019年上林垟村建立银龄驿站,给全村106位80岁以上老人,特困、低保、低边等弱势群体,送餐上门,二荤一素一汤,每餐收1.5元。
金山潭边,嫩绿的水草从水中探出脑袋,石斑鱼欢快地游弋,时而跃出水面,时而鱼贯而行。春天的上林垟像极了一幅“雨足田畴春水生,青阳浮处有农耕,村南村北秧初绿,布谷树头相对鸣”的春耕图。
在上林垟村委,新任村书记郑克照给我们介绍“大上林垟”片区组团发展的施工图。一是聚焦粮食主线安全,发挥“绿色种粮”联盟作用,加快推进粮食深加工中心项目;二是打造集中连片的美丽田园,依托筑巢引凤项目,做优“一村一品”大美格局;三是围绕新科家庭农场、金山农耕园,探索一条集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文旅观光为一体的研学路线。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当燕子唤醒冬眠,秧苗刺破冻土,这片肥沃的土地正以最质朴的方式告诉世界,春天从不辜负耕耘者,希望永远蕴藏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土壤里。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