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年还被捧成“国产电影之光”的吴京,突然就成了全网调侃的对象,尤其是一场九三阅兵下来,不少人说他之前的“硬话”被当场戳穿。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前几年还被捧成“国产电影之光”的吴京,突然就成了全网调侃的对象,尤其是一场九三阅兵下来,不少人说他之前的“硬话”被当场戳穿。
连张译、李连杰早年间的一句话都被翻出来当“预言”,甚至连杜江都当众暗讽他。
吴京这好好的硬汉形象,咋就说塌就塌了呢?
其实吴京早年在圈里也算是“熬出头”的典型,二十一岁拍第一部电影《功夫小子闯情关》,后来靠《太极宗师》才算让观众眼熟,但真正让他火起来的是《战狼》系列。
现在回头看,四十岁才迎来事业巅峰,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激动,毕竟前面十几年不算顺风顺水,突然成了票房灵药、“爱国硬汉”代言人,换做普通人可能都得飘,更别说在聚光灯下的明星了。
不过话说回来,他能靠《战狼》出圈也不是没道理,那种热血劲儿确实戳中了不少人。
甚至《流浪地球》还帮中国科幻电影提了档,单论作品贡献,早期的吴京确实配得上“电影之光”的称呼。
但红了之后的吴京,说话风格好像就变了,记得《战狼2》票房爆了那阵,他接受采访时那股子得意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还冒出句“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黑哥们的语言是不通的”。
现在想想,这话当时听着可能觉得是“硬汉发言”,可细琢磨就有点问题,坦克有没有后视镜,这是常识性问题啊,咋能拍了部电影就敢打包票,而且“黑哥们语言不通”这种表述,也显得有点草率,不像公众人物该有的严谨。
其实那会儿就有零星吐槽,但架不住《战狼》的热度高,粉丝都把这当“真性情”护着,没啥大波澜,可现在再看,这就是典型的“红了之后没管住嘴”,为后来的口碑崩塌埋下了伏笔。
有意思的是,当时还有前辈提醒过他,李连杰作为圈里的老大哥,特意说让他“夹着尾巴做人”,意思很明显,就是让他红了之后别太张扬,保持谦虚。
结果吴京说自己也想夹着尾巴,但“夹不住”,这话一出来,不少人就觉得不对劲了,是真夹不住,还是觉得自己红了就不用夹了?
他师父后来也劝过,让他成名后别太得意,结果照样没听进去,他总想着把多年的压抑释放出来,可忘了公众人物的言行从来都不是私事,一句不小心的话,可能就成了日后的“黑料”。
要是说之前的采访只是小伏笔,那吴京在社交场合对同行说的话,才真叫让人捏把汗。
记得有次活动,他当着胡歌和张译的面,说胡歌是“帅哥”,张译是“演技派”,这话说出来,表面看是夸人可放一起对比,不就是在说胡歌没演技、张译不好看。
当时胡歌和张译那表情,肉眼可见的尴尬,后来网友还把他俩的反应做成表情包,越传越广。
其实吧,公众人物夸人也是门学问,哪怕是真性情,也得考虑别人的感受,明明是想拉好感结果弄巧成拙,反而让同行下不来台,还落得个“低情商”的评价。
张译后来回应说他“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虽说没明着怼,但谁都听得出那点调侃的意思。
除了对同行,吴京家里的事儿被翻出来后,也从之前的“趣味小事”变成了槽点。
他老婆谢楠之前在综艺里说,有次自己炖了猪蹄,香味儿都飘出来了,结果吴京突然抬起脚让她闻,还有一回他从背后直接给谢楠来了个过肩摔,说自己“警惕性高”。
搁以前吴京火的时候,大家觉得这是硬汉的反差萌,还觉得挺有趣,可后来口碑一降,这些事儿就变了味,网友们都吐槽这哪儿是警惕性高,分明是没分寸。
其实家庭里的小互动,私下里怎么闹都没关系,可拿到镜头前说,就得考虑下公众的感受。
毕竟公众人物的形象是一点点攒起来的,这种显得有点幼稚甚至没轻重的事儿,多了就容易让观众觉得“这人不靠谱”,慢慢消耗之前攒下的好感。
之前大家觉得他是“铁血硬汉”,结果这些家庭趣事一出来,硬汉形象里多了点“没分寸”的标签,这就把之前的人设给稀释了。
还有个特别小的细节,可能别人没太注意,但网友可是看得门儿清——吴京对李连杰的称呼变了。
早年间,吴京提到李连杰,都是恭恭敬敬的,要么叫“杰哥”,要么喊“李连杰老师”,毕竟李连杰是圈里的前辈,不管从资历还是成就来说,都值得这份尊重。
可后来在《再见,坏蛋》宣传的时候,有网友发现,他提到李连杰时,直接就叫“李连杰”了,连个“老师”都省了。
称呼这事儿看着小,其实特别能体现一个人的心态,以前没那么红的时候,知道尊重前辈;红了之后就直接叫名字,难免让人觉得“是不是飘了,觉得自己能和前辈平起平坐了”。
圈里的前辈最看重的就是分寸感,哪怕你红了,该有的尊重也不能少,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称呼变化,网友就猜他心态变了,觉得他“红了就忘了本”。
其实有时候,越是细节越能影响观众的看法,一步没注意,之前攒下的好印象就可能打折扣。
要说吴京口碑彻底绷不住,那九三阅兵绝对是关键一击,全国观众都盯着直播,当坦克方队开过来的时候,眼尖的人立马注意到了,坦克上分明有后视镜!
这一下可就热闹了,吴京之前斩钉截铁说的“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之前大家还只是网上吵吵,现在官方场合的实锤摆这儿,根本没法辩解。
阅兵展示的都是咱们正经的军事装备,那后视镜清清楚楚挂在那儿,比任何解释都管用,之前还能说“电影里是这样”,现在现实中的坦克一亮相,这话彻底站不住脚了。
其实也不是说犯个常识错就不行,关键是他当初说那话的时候太笃定,跟自己多懂行似的,现在被现实狠狠拍了一下,难免让人觉得“之前是不是在装懂”。
这种常识性问题,要是当初说话留点心,别把话说死,也不至于被这么多人盯着扒,现在想不被嘲都难。
更让网友议论的是阅兵观礼的名单,之前调侃过“坦克有后视镜”的杜江,居然受邀去了现场;而一直以“爱国硬汉”自居的吴京,名单里压根没他。
本来吴京拍了那么多主旋律电影,按说跟“阅兵”这种场合很搭,结果没受邀;反倒是杜江,之前那话还被当成“暗讽”,现在却能去观礼。
本来“后视镜”的事儿就没过去,再加上这名单对比,更显得吴京的“硬汉人设”有点虚,大家之前觉得他是这类题材的代表,结果关键场合没他。
吴京8月22号上映的新电影《再见,坏蛋》,本来就算不上大制作,结果刚上6天,票房就只有26.7万,最后直接撤档了。
网上还传他自己掏了500万投资这部戏,具体数字咱没法确认,但看他之前宣传的劲儿,肯定砸了不少心思,结果血本无归,这哪儿是票房遇冷啊,是观众们压根不买账。
其实这也不奇怪,之前那么多言行争议堆着,网友早就有抵触情绪了,就算有路人想看看,一想到他那些事儿也没兴趣了,口碑坏了,作品再好也难救,何况这还是部小制作。
说起来也有意思,杜江之前宣传《蛟龙行动》时随口提了句“坦克是有后视镜的”,当时还补了句“也有没装的型号”,看着像句调侃,没多少人当真。
结果现在阅兵一锤定音,坦克真有后视镜,杜江那话一下子就从“调侃”变成了“预言”,甚至被网友说成是“当众暗讽”,反观吴京之前的话,反倒像个笑话。
其实杜江当时可能真没多想,就是客观说个事实,可架不住后来情况反转,这一对比,杜江成了“实在人”,吴京反而显得不严谨。
说到底,公众人物的人设从来不是靠作品“一次性建立”的,而是靠长期的言行一致“慢慢维护”的。
吴京的经历其实也给圈里人提了个醒:红的时候别飘,话别说死,听劝才是长久之道。
来源:沧海阅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