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着6800多条评论都涌向一个方向,骂他们是野鸳鸯,这段狗男女的感情该被唾弃。
无锡马拉松是全球闻名的赛事。
现在跑完去买房还可以优惠8万块。
但这一切都被野鸳鸯三个字毁了,因为开跑前的一段超短视频。
一位跑者举着自拍杆呐喊,给自己和大家加油打气。
这时候,后面的一对男女从勾肩搭背变成了各自分开。
而且不再聚拢,以至于镜头想拍都拍不到他俩。
10多秒后视频结束,评论区却爆了。
有的说男方家里炸锅,所以这次不发朋友圈了。
又说女的老公已经去单位闹了。
言外之意都很明显。
接着6800多条评论都涌向一个方向,骂他们是野鸳鸯,这段狗男女的感情该被唾弃。
一句一句“奸情”随之而来;
除了骂以外,另一边是讽刺。
进行身材凝视的。
说段子,形容自家小区是偷情圣地的。
表示这是现实版“不吃香菜”和“AAA建材王总”的。
吐槽着吐槽着表示跑圈真乱,各种圈都乱,唯有咱殡仪圈纯粹得一塌糊涂。
但这就是马拉松的现状。
大家不关心谁夺冠来了,不关心举办得怎么样,就想看丑闻。
即使主办方兢兢业业组织活动,考虑了所有风险,拿出了所有诚意。
但还是可能因为跑者一个小举动,就让自己的口碑跟着倒霉。
简直无妄之灾啊。
当然比起吐槽,网友更想知道这俩是谁。
有的说是消防单位的;
又不知道从哪里找了照片,坚称男的就是领导。
有的说是软件企业老总,70岁了,身体真好;
问题是,俩人面对镜头躲闪一下,就认定俩人心虚,所以是偷情,这什么逻辑。
你要是反驳一下,说看到镜头我也会闪躲一下,就有人质问别人怎么不躲。
少数人躲了,不代表他们一定有问题,怕被拆穿。
最后冲线时刻,他们一直牵手。
而终点线的摄影更多,成为正式比赛照片的可能性更大,那他们到底怕不怕呢?
网友其实从来不管,还说正常夫妻遇到镜头,都会亲一个。
好像他们多数人做的是对的,少数人做的肯定有问题。
实际上这里面,有些简单对比下就知道是谣言。
比如企业老总这说法。
看眼角、牙齿、痣等都看得出两人长得不一样。
后来软件企业也辟谣了。
即使如此很多网友也不愿意相信,在他们看来,这肯定是狡猾的上位者,不然怎么能勾搭上如此身材傲人的年轻姑娘呢?
所以在自己明显错误的情况下,不撤原图,还非要找新图,证明自己火眼金睛,抓住了奸情。
他们不在乎自己被打脸,但一定要无差别去打陌生人的脸。
于是,又不知道从哪里找了订婚照说,这位订婚女士就是女主。
甚至找了视频,无码挂网上。
镜头里这家软件企业的女生毫不知情,还在用微笑回应拍摄者的招呼。
这些图片里的姑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网暴了成千上万次。
她们也不知道网友凭啥要求她们没事出来走两步。
首先当事人是可以不出来自证清白的;
其次自证了,而且没问题的话,也可能陷入越回应越被诬陷的怪圈。
也许这次有的单位会出来进行说明。
但至少可以肯定,已经出现了无辜受害者,而网友是不会对他们负责的。
这时候很多人想知道拍摄者违法吗?
红星新闻去采访了几位律师,得出两种结论。
一种是不违法。
因为公共场所非故意拍摄,未以营利为目的,后来拍摄者也隐藏了视频。
一种是可能侵犯肖像权。
理由是传播视频导致当事人肖像被识别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除了法律争议外,拍摄者整个行为也很迷。
他说担心男女俩人的处境,结果一而再发声,好像不想让网友忘记此事似的;
他说“守护信息安全非常有必要”,结果小红书帖子上把好友同事记者的截图都不打码。
(此图,我在原基础上打码了)
(此图,我在原基础上打码了)
(此图,我在原基础上打码了)
特别是原视频文案里写了:冷暴力。
那视频的重点就在于拍这对男女,也就有引导网友关注男女关系的嫌疑了。
另外,他在小红书笔记第二张图说网友骂他了。
网友的第一条私信不完整,但有劝告尊重他人隐私意味,其他的很多都是力挺他的。
所以究竟谁骂了他,他又回骂了谁。
凡此种种,无论如何,答应我,以后不要借此事件直播带货。
说起来,现在的网上捉奸早已进化到,自己捉自己的了。
2023年5月,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帖求助,怀疑老公出轨了。
理由是老公这样的钢铁直男根本不认识娱乐明星,怎么可能知道李若彤呢?
但他却拍了一张偶遇明星李若彤的照片,是不是小三告诉他的呢?
然后她还艾特李若彤,帮她看看。
李若彤在70后80后90后男生眼里很出名,毕竟是小龙女最好的扮演者。
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认识李若彤比认识李若彤难多了。
这件事上,李若彤也很热心,晚上11点半时候留言了:当时你丈夫身边没有其他人,希望你今晚安心睡觉。
但真能安心吗?
我说的是女博主本人,仅仅因为觉得男生不认识李若彤就开启了互联网捉奸,这都不是想当然了,是纯粹的偏见。
再往前,2014年2月,有人爆料,梧州一家电影院里,女孩你男朋友亲了闺蜜,在你看电影途中去卫生间时。
接着所谓的上厕所女孩现身说法。
再然后男生也站了出来,还说闺蜜她勾引我的。
后来发现这事基本是编造出来的。
因为那时梧州气温能到25度,谁白天穿羽绒服啊;
而且类似的爆料帖子数以万计,区别只是电影院名字不同,城市名字不同。
只是之前的帖子没流量,这条莫名其妙火了。
但网友就爱互联网捉奸,超乎想象的爱,也不知道为啥。
网友也有自己的理由。
他们觉得法律约束不了小三们的道德,那不如靠键盘侠约束一下,以毒攻毒,也是一种公平合理啊。
恰恰不是。
看看上面网络捉奸言论里的行为。
造谣他人;
网暴;
编造不实信息;
……
哪点合法合理了?
问题就是用一种违法行为去打击一种不违法的行为,真的有利于道德吗?
关于这点,英国有一句法律格言我很喜欢:
正义先于真实,程序先于权利(Justice before truth,Process before rights).
程序正义的重要程度甚至高于结果正义,所以无论如何,私刑都是不可取的。
私刑不能弥补法律的缺失,不能带来正义。
私刑会让那些拳头大的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无忌惮地行恶。
而当拳头大的人行恶时,私刑却无可奈何。
私刑甚至会掩盖事情的真相。你只听得见打人的人大声的喊叫,听不清满嘴是血的那个人说的是什么。路边是这样,网上也是这样。摔碎你的手机,你就不能录像了。打断你的双手,你就不能写微博解释了。
这是一种文明的倒退啊。
来源:墨问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