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八万只彩色气球在天安门广场腾空而起,将天空装点得绚丽多彩,无数观众为之惊叹。这壮观一幕的背后,藏着一项令人惊叹的“宿迁智造”秘密,这些气球来自江苏宿迁沭阳县的一家科技企业,它们不仅呈现了视觉盛宴,更体现了环保理念——升空后会自然降解,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当八万只彩色气球在天安门广场腾空而起,将天空装点得绚丽多彩,无数观众为之惊叹。这壮观一幕的背后,藏着一项令人惊叹的“宿迁智造”秘密,这些气球来自江苏宿迁沭阳县的一家科技企业,它们不仅呈现了视觉盛宴,更体现了环保理念——升空后会自然降解,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真正实现对环境“零负担”。
8万只可降解气球惊艳亮相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8万只彩色气球腾空而起、绘就一幅彩色画卷时,无数观众惊叹不已。值得一提的是,这8万多只气球不仅呈现了视觉盛宴,更是“宿迁智造”的杰出代表:这些气球由位于宿迁沭阳经济开发区的江苏沭阳世杰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生产。
为实现“来时惊艳去无痕”的效果,该企业采用了与东南大学团队共同研发的特种天然乳胶材料,这种材料在自然环境中可通过光照和微生物作用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零负担”。气球的研发凝聚了科研团队的无数次尝试,气球充气后的直径被精确控制在26厘米左右,这是经过对球皮摩擦力、升空速度等数十项指标反复测试得出的最优解。沭阳可降解气球的成功,标志着宿迁制造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稳步迈进。
实际上,宿迁的绿色创新不仅体现在气球上,更贯穿于多个产业中。“我们可以用8个废弃矿泉水瓶做一件夏季穿的POLO衫,28个这样的矿泉水瓶,就可以做一件冲锋衣。”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作为全球最大的再生纤维生产基地,该公司每年消耗约300亿个废弃塑料瓶,占全国废弃塑料瓶总量的六分之一,其所在的盛虹新材料产业园是宿迁以循环经济为抓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在这里,每天有2500万个废旧塑料瓶被加工成高品质再生聚酯纤维,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航空等领域。
生产间里整齐排列的气球。图片来源/交汇点新闻
规划转型,构建绿色循环发展新格局
2025年8月,宿迁市政府正式印发《宿迁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工作方案》,该方案覆盖多个关键领域,包括绿色低碳产业、清洁能源体系、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等。根据规划,到2027年,宿迁计划每年实施去产能项目不少于20个,完成15个以上零碳工厂创建,并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及基础数据库。
在宿迁经开区,已有6家重点企业率先开展“无废工厂”建设,通过技术创新、资源循环利用和精细化管理,为全区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其中,格力电器通过全流程大数据优化,实现年节约用水2万余吨,年工业固废产生量减少500余吨;聚灿光电采用先进溶液回收技术,使溶液利用率提升100%,年减少废液产生量370吨,并通过中水回用实现年节水超10万吨;蒙牛乳业通过升级污水处理系统,年中水回用率达6.44%……
这些企业不仅在环保方面成效显著,还通过资源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阿特斯阳光电力通过回收再利用年节约成本超300万元,宏胜饮料年节约成本200余万元,聚灿光电年经济效益达500万元。
宿迁经开区无废工厂。图片来源/宿迁生态环境
在此基础上,宿迁市正全力推动构建闭环节约型产业体系,让废弃物转变为再生资源。在天能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废旧铅蓄电池经破碎、熔炼等处理工序,可回收铅、塑料和硫酸,用于制造新电池。公司副总经理介绍,依托全省2万个回收网点,天能实现了铅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截至2023年,公司年可回收处理废旧铅蓄电池达25万吨,产出再生铅17万吨、ABS塑料1.4万吨及精制硫酸2.4万吨。
绿色能源领域也成为宿迁转型中的亮点。2023年,宿迁市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040亿元,光伏产业更位列全市15条重点产业链之首。宿迁参与建设的“盐常宿淮光伏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实现宿迁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领域“零的突破”。天合光能(宿迁)科技有限公司、正信光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宿迁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等百亿级晶硅光伏企业持续发力,协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截至2024年,正信光电已拥有17项发明专利和117项实用新型专利,为绿色转型注入科技动力。
宿迁市提出,到2027年,将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架构和基础数据库,全市光伏发电、风电装机规模将分别新增180万千瓦、30万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00亿度。市委书记盛蕾在调研绿色产业发展工作时也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文/袁昕
资料来源:宿迁发布、宿迁生态环境、新华日报、宿先声、江苏新闻、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美丽江苏、宿迁日报
来源:上游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