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关停9.5万家,“新晋顶流”黄油年糕,救不了绝望的烘焙老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20:27 1

摘要:2025年春天,烘焙界的顶流之战,毫无悬念地被黄油年糕这款“中西混血”的甜品拿下了。

一盒卖到十几块,明晃晃的热量炸弹,一夜征服所有女孩味蕾的黄油年糕还能火多久?

2025年春天,烘焙界的顶流之战,毫无悬念地被黄油年糕这款“中西混血”的甜品拿下了。

中国糯米年糕的嚼劲,西方黄油的香甜,二者巧妙融合,外酥里糯、冷热两吃,完全兼具麻薯和泡芙的风味特点。

虽然顶着一个听起来像是“黑暗料理”的名字,黄油年糕却在短短几周内成了各大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

抖音话题播放量超2.3亿次,小红书笔记破8万篇,线下门店动辄排队1小时,单店日销最高突破6000个,甚至逼得医生连夜发警告:

“一块相当于大半碗米饭,减肥人群赶紧收手吧!”

就是这么一块均价2-3元的小点心,硬是让泸溪河、鲍师傅、詹记等连锁品牌疯狂内卷,

有人说这是“糯叽叽经济”的又一次胜利,但也有人嗅到了资本炒作的气息。

黄油年糕这套走红模式,实在跟前年的草莓塔、去年的搪瓷盆蛋糕简直如出一辙。

只有业内人士在隐隐担忧,因为这场全民狂欢背后,也许是烘焙行业近三年最惨烈的生存竞赛。

黄油年糕的爆红,本质上是一场供应链效率的极限竞赛。

泸溪河的单店日销破1000个、月流水超10万元的业绩,背后是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的碾压级效率。

这款点心的原料相当简单,就是糯米粉+黄油+糖,有的品牌可能会再加牛奶或者炼乳。

这三大基础原料,通过规模化采购压低成本,单店毛利率可达60%,所以最早卖黄油年糕的门店,绝对赚得盆满钵满。

但也正是因为原料和口味简单,各家产品差异化不大,为了抢市场只能开始卷价格。

低价策略虽然能揽客,但副作用也很明显,电商平台甚至已经出现了9.9元/10个的“工厂直供版”。

几家大品牌的价格战打得火热,消费者却端着盘子两边白嫖。

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让行业人士直呼:

“再卷下去,黄油年糕快要比馒头便宜了!”

然而,连锁品牌能靠供应链碾压,很多小规模的独立烘焙店,就只能在“高成本换口碑”的夹缝中求生了。

毛利率一让再让,小店老板娘每天摁完计算器都怀疑人生。

这场“年糕大战”更隐秘的战场,其实在模具和原料端。

打开电商app搜“栗子模具”,有的店订单已经排到俩月之后,连无水黄油的价格都水涨船高。

供应链的疯狂内卷,暴露了烘焙行业“爆款依赖症”的死穴:

一个单品能捧红品牌,也能拖垮现金流。

黄油年糕的爆红,本质是快节奏时代的消费缩影: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让消费者获得最直接的快乐。

它的成功,再次验证了烘焙行业里的不破真理:

在注意力稀缺的当下,产品不仅要好吃,更要成为“社交货币”,外形足够吸引人,让“猪猪女孩”愿意主动为它拍照发朋友圈。

但狂欢背后,烘焙行业依然困在“上新-内卷-过气”的循环里。

据统计,去年全国烘焙门店关停9.5万家,相当于每天有225家店铺消失。

而根据某个已经关停的连锁品牌内部数据显示,公司曾经上架过上百种产品,单店后厨设备投入超40万。

但近几年,大部分门店里仅有几款网红产品做到过日均销量过百份,热潮过后也一样卖不动

明年此刻,黄油年糕可能就和脏脏包、草莓塔和搪瓷盆蛋糕一样,只活在段子手的回忆杀里,满大街想买都买不到了,所以最近确实可以多吃几颗。

不过正如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这小小一块黄油年糕,能提供相当于大半碗饭的热量,绝对是十足的热量炸弹,正在减肥、患有高血糖和高血脂的人群还是要尽量少吃。

而且,黄油年糕中的糯米粉在胃里滞留的时间也比较久,所以消化能力比较差的朋友也不宜多吃。

在如今越发快节奏的消费行业里,真正的赢家从来都不是某款产品,而是那些懂得用“中西混搭造噱头、全民共创带流量、供应链碾压控成本”的玩家。

那些消失的老店,曾经用十年时间打磨一只法棍的气孔,而今天的烘焙界新贵们用大数据来计算黄油年糕外壳的最佳厚度。

没有谁更高贵,只是生存逻辑变了。

眼看着黄油年糕的热度已经有下降的趋势,烘焙店老板娘与其焦虑爆款周期,不如看清底层逻辑:

年轻人永远需要15元就能获得的即时快乐,至于载体是年糕还是别的什么,重要吗?

毕竟在这个时代,能拿下女孩们胃的,从来不止是美味,更是刀法精准的商业算计。

能熬过行业寒冬的,也从来不是最壮的树,而是最会找阳光的种子。

来源:李砍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