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贝莱德(BlackRock)的故事始于1988年,由出身犹太家庭的拉里·芬克创立。它起初是黑石集团的一员,但很快在1992年就自立门户,并于1999年成功登陆纽交所。现在,总部设在纽约的贝莱德已经成长为全球资产管理界的巨无霸,到2024年底,其管理的资产规模达
最近大家都在议论李嘉诚卖港口的事,可是大家知道吗?有个比李嘉诚卖港口更扎心的事实,我如果要说出来的话,估计小伙伴们又开始不淡定了。
这个事情的主角,就是李嘉诚卖港口这件事的大客户——美国贝莱德集团。
贝莱德集团到底是什么来头?它在国际贸易领域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接下来让我们聚焦到这家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
贝莱德(BlackRock)的故事始于1988年,由出身犹太家庭的拉里·芬克创立。它起初是黑石集团的一员,但很快在1992年就自立门户,并于1999年成功登陆纽交所。现在,总部设在纽约的贝莱德已经成长为全球资产管理界的巨无霸,到2024年底,其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了惊人的11.6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全年GDP的2.8倍!因此,贝莱德又被某些人直接称为是第三大经济体,它也是世界三大财团之首。
要说起这家公司的快速成长,其实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其中最突出的要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无论是主动投资、指数基金,还是另类投资、ESG策略,贝莱德都有涉足。特别是它们的阿拉丁系统,这个赫赫有名的风险管理平台,现在也成了全球金融领域的管理标杆。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家资本巨头呢?如果你仅用在商言商的思维停留于对它的膜拜,认为它只是个私营的商界高手,那你就肤浅了。
在贝莱德的整个发迹过程中,离不开美国正府的扶持。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成就了贝莱德。在这个混乱的时期,贝莱德凭借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硬实力,被美国正府钦点为“救火队长”,在这个期间,贝莱德快速长成了一只资本巨兽。
然后2009年,贝莱德又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巴克莱全球投资者旗下的iShares业务。拿到了全球最大的ETF平台,奠定了它在被动投资领域的老大地位。如今,iShares在全球ETF市场上的份额接近40%,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那么,贝莱德跟美国正府的关系到底有多深呢?
首先是与美国正府战略的深度绑定。比如228亿美元收购长和李嘉诚旗下的港口事件,此举被认为与美国遏制中国“Y带Y路”战略直接相关。因为此项交易明显是在配合川总正府“退群外交”后的新霸权模式,即退出国际协议后通过资本力量控制基础设施。
贝莱德在此过程中扮演“战略资产收割机”角色,这跟之前在俄乌冲突中贝莱德接管乌克兰国有资产的模式如出一辙。而且事实上,港口交易洽谈期间芬克多次向川总汇报进展情况,并最终通过法律诉讼、审计施压等手段迫使中资企业退出关键基础设施。
另外,贝莱德还存在高管“旋转门”现象。贝莱德集团多名核心成员曾任职美国财Z部、美联储等机构。例如前财Z部官员马克·韦德纳负责国际业务,前美联储官员芭芭拉·诺维克参与政策制定,形成政商决策层的双向流动,也确保了其决策始终与美国国J安全战略保持同步。
至于贝莱德与硅谷科技企业、五角大楼形成“科工复合体”,通过数据监控、附加费征收等“合法化”手段实施对他国的经济遏制,就不用多说了。
综上种种,贝莱德集团实际上代表的是美国国家利益,如果说它是美国正府的“白手套”,也是毫不夸张的。
但是现在,有一个惊人的事实来了:原来贝莱德的生态链早就渗透到了咱们中国的各行各业!
首先,互联网企业。三大电商阿里、京东、拼多多都有贝莱德的股份;传统BAT三巨头还有腾讯、百度都有贝莱德的持股;外卖行业的美团;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比亚迪、宁德时代、蔚小理;芯片领域的中芯国际、中兴通讯;大消费行业有茅台、五粮液、伊利、海天;手机行业有小米;另外还有一些医疗和矿产行业等,就连中国的四大银行都通通在列!用雪球网的一位博主的话说就是,中国的优质资产贝莱德几乎买了个遍。其中有不少企业,它还是大股东。这里我就是不一一细数了,大家抽空自己查一下。
说到这里,我知道有不少小伙伴已经默默地点上一根烟,开始了沉思。
接下来问题就来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是继续在商言商保持淡定保持接纳,还是该打起精神慎重处理呢?欢迎大家伙一起来给点说法,我也跟着一起学习学习。
关注战略企划枪手说市场,涨知识听有见地的观点,老铁们再会!
来源:战略企划枪手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