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浦东新区教育局:建立“三共三联”机制,推进东中西部青少年科学教育协同发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20:07 1

摘要:3月28日,在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九协同组经验交流活动上,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总督学丁黎忠以《浦东新区建立"三共三联"机制,全方位推进东中西部青少年科学教育协同发展

3月28日,在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九协同组经验交流活动上,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总督学丁黎忠以《浦东新区建立"三共三联"机制,全方位推进东中西部青少年科学教育协同发展

》为主题,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

丁黎忠表示,自2024年4月以来,浦东新区担任了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第9协同组首轮组长单位,秉持“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积极联动湖北省宜昌市、江西省芦溪县、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全力构建“联谋、联动、联通”全方位协作机制,致力于推动东中西部科学教育从单纯的“资源互补”迈向深度的“创新共生”升级。丁黎忠详细介绍了一年以来的工作进展:

一、共商方案,联谋教育良策

一是机制共建协同化。协同组通过共同商议,联手谋划五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协作发展路径,制定《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第9组协同建设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第9协同组组织框架》《协同建设备忘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共同目标、具体任务、推进机制以及分工安排,为走出一条独具有东中西部五区合作特色的科学教育发展之路作好顶层规划。

二是资源融通全域化。积极搭建跨区域交流平台,汇聚各地专家智慧,充分借助数字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研讨与培训活动,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专家、课程以及各类教育资源全域范围内的流通和共享,让各地学生都能享受到丰富多元的科学教育内容。例如,2024年浦东新区开展科学教师和青少年人工智能系列培训讲座,邀请各领域权威专家讲学,并通过直播方式,让各区师生共享前沿优质科学资源,极大地拓宽了科学教育的覆盖面。

二、共建结对,联动纵深发展

一是校际共建深化教研融合。目前,浦东8个优质教育集团、学区已与中西部四区50余所学校建立结对机制。以云岩区为例:进才教育集团、华师大附属周浦中学与云岩合作办学,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周浦学区12所中小学与云岩区12所中小学签订共建协议,在科学课程开发、科学教师培训、科创活动开展等多个关键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校际结对机制切实推动协同工作落细落实,从横向联动发展为纵横联动,从单一领域转向综合领域,有效延伸了科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场馆共建打造实践基地。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与云岩区少年宫紧密合作,共建共访,精心打造了“张宁昆虫工作室云岩基地”,并于2024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该基地深度融合贵州丰富的昆虫多样性资源与浦东新区专家技术优势,以“自然探究+科创实践”为特色,开展跨区域科学教育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独特的学习体验。

三是师资共建推动协同创新。通过实施“专家名师跨区域聘任”计划、建立“教师互派跟岗”制度,鼓励、推动专家、优秀教师跨区域授课、指导或参与教研活动。浦东新区的知名科学教育专家、教育发展研究院的科学教研员受聘成为云岩区的特聘专家,为当地的科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贵阳市第十中学代表团到进才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观摩了进才中学的科学类学科课程并进行了深入交流;浦东张江学区与甘肃凉州区签订三年合作协议,共享39项科教资源;浦东川沙学区与芦溪县通过协议明确“教研联动”的细则,切实推动师资共享与协同创新。

三、共享发展,联通立体平台

一是东中西协同双向赋能发展。进一步整合五个地区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浦东新区拥有高水平专家团队、校外优质课程以及完善的评价体系,向中西部地区推广辐射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与经验;云岩区和芦溪县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为其他地区的师生提供了绝佳的实践研究基地;宜昌市的数理特色则为各地区提供了数理拔尖人才的培养范式,通过资源的双向赋能,促进了各地区科学教育的共同发展。

二是跨地域活动激发创新活力。2024年,“未来科学之星”科学夏令营、第40届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品牌活动,均邀请协同组兄弟实验区师生代表参加其中,为各区师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宝贵机会。以第40届浦东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例,组委会共收到协同组申报项目181项,386名浦东师生及40名协同组师生共同参加了现场综评。这些跨地域赛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活力,营造了浓厚的科学创新氛围。

丁黎忠介绍,接下来,浦东新区将进一步健全科学教育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形成“创新引领、开放多元”的浦东科学教育新模式。同时,作为首轮组长单位,浦东新区也将以建设教育强区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完善 “共商、共建、共享”核心路径和 “联谋、联动、联通”协作机制,推动东中西部科学教育从“协同”迈向更高层次的“共生”,努力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科学教育创新高地,为推动全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浦东力量。

文/贵州教育报记者 罗欢

图/贵州教育报记者 李秀锦

编辑 杨睿

二审 廖波

三审 刘钢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