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蒙古铁骑一路南下,临安陷落,德祐帝降,南宋王朝眼见已至山穷水尽的绝境。彼时,南宋遗臣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等人,护幼主景炎帝辗转至闽,希冀获得泉州老大蒲寿庚的支持。与此同时,元军亦亟招降蒲寿庚。
蒙古铁骑一路南下,临安陷落,德祐帝降,南宋王朝眼见已至山穷水尽的绝境。彼时,南宋遗臣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等人,护幼主景炎帝辗转至闽,希冀获得泉州老大蒲寿庚的支持。与此同时,元军亦亟招降蒲寿庚。
泉州开元寺与西街。西街一带是泉州城现存最早的城市肌理。
蒲寿庚乃来华阿拉伯海商之后裔,有着海獠的粗犷狡黠。年少时,因退海贼有功,被宋廷擢为泉州提举市舶。三十年来,独揽泉州海外贸易大权,更建私属海舶舰队,富甲一方,权势极盛。
泉州清净寺是国内现存有纪年的最古老的清真寺,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泉州作为宋元时期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聚集了来自各个国家的具有不同信仰的海商。
宋代的提举市舶,源于唐代市舶使,仅设于广州、杭州、明州(今宁波)、泉州等要港,司检人员蕃货、抽解博买货物、主持祈风祭海诸事。任此职者多贪取市舶之利,因贪污而致巨富者不在少数。
泉州九日山祈风石刻群中,多处石刻提及“提举市舶”。
南宋沉船“南海一号”俯视图,水密隔舱内堆满瓷器。(图源:《南海I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二——2014~2015年发掘》)以瓷器为主要出口货物的大规模海上贸易兴起于唐代晚期。入宋,市舶收入亦愈发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宋高宗曾言:“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泉州古城平面示意图(图源:《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2019年度考古发掘报告》)。为了加强国家对泉州的控制,南宋朝廷甚至把皇亲国戚迁至泉州,管理赵氏皇族的南外宗正司一并随迁至此。
当时,海上贸易的路线主要有三条,连接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黄海航线和东海航线,以及连接中国与波斯湾乃至非洲的南海航线,显然,南海航线涉及的国家最多、市场最大。南宋至元代,泉州取代广州成为南海航线的出发港,众多瓷窑如雨后春笋在闽地兴起,各色瓷器纷纷搭上海舶销往海外。
宋代外销瓷:从泉州出口的福建窑口瓷器,包括德化窑、磁灶窑、闽清义窑等窑口。
然张世杰和蒲寿庚产生了龃龉。张世杰疑蒲寿庚有二心,又强征其船,蒲寿庚顺势怒而弃宋降元,给了南宋致命一击。蒙古长于陆战却不擅海战,原本水军不敌宋朝。蒲寿庚之降,可谓大助蒙古南征。宋人建立海洋帝国、步入大航海时代之可能,终为历史所泯。
开元寺内泉州湾沉船博物馆内的宋代沉船。中国远洋帆船的制造技术成熟于宋代,具有三大技术特点:水密隔舱、使用木结构的卯榫搭接、用铁钉固定船板。
泉州外港石湖港区的六胜塔。不同年代的古塔群构成了泉州港的立体导航体系。
南宋覆灭,泉州城内赵氏皇族惨遭屠戮,泉州海外贸易蒸蒸日上。元初,马可·波罗自威尼斯来华,时泉州已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元朝贸易的南海诸国更多了,景德镇的青花瓷被元朝皇帝赏赐给伊儿汗国大汗远抵波斯,龙泉窑和闽地民窑畅销海路。在沿线港口遗址,古瓷片至今仍俯拾即是。
伊朗西南沿岸遗址出土中国外销瓷片。
海丝贸易的通畅繁荣一直持续至明初。在明代,中国第一次面临外敌有威胁地从海上入侵——先有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倭寇侵扰,后有西方“大航海时代”的殖民扩张。为防国内沿海军阀余党和沦为海盗的日本浪人的滋扰,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片板不许入海”、沿海居民内迁的海禁政策。在海禁、抗倭与海防建设的背后,是明朝的军政制度“卫所制”。
浙江内陆村落:永嘉楠溪江狮子岩
浙江内陆村落:永嘉楠溪江茗岙梯田村庄
浙江内陆村落:永嘉楠溪江黄南林坑村
明朝要地皆设卫、所。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卫,卫下辖若干千户所和百户所。然而,从正统至嘉靖中期,军卒逃亡,卫所失修,海防逐渐停滞与废弛,浙江、福建两省的倭寇之患日益严峻,竟至爆发嘉靖倭乱(1555年)。来自日本鹿儿岛的六七十名倭寇洗劫了浙、皖、苏三省,直逼留都南京城下,经行数千里,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横行80余日方灭。
明朝四大卫金山卫位于今上海金山区金山卫镇,现卫所遗迹无存,只余渔村景观。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戚继光充浙江都司参将,奉命防守倭寇频繁出没的宁波、绍兴、台州一带。戚继光在当地招募乡兵,组练新军,配以精良战船、兵械;又创造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灵活作战。靠着先进的火器打击和有效的阵型战术,勇猛善战的“戚家军”屡立战功。
台州府城城墙。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继光借鉴台州渔民住宅的形制,重新维修建筑台州府城城墙,在城墙上加筑了13座空心敌楼。隆庆二年(1568年),穆宗诏令戚继光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拱卫京师。戚继光遂调戚家军至蓟州,参照修筑台州府城的方法修筑长城,极大增强了长城东段的防御能力。
蓟州长城:金山岭长城
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次年,戚继光奉调援闽,又将福建境内倭寇主力消灭殆尽。至四十四年(1565年)平定倭患、沿海既清,隆庆元年(1567年)移镇蓟辽、修筑长城,戚家军抗倭、剿匪、戍边、援朝,转战南北,功勋卓著、威震四夷。
台州临海明代桃渚千户所城
桃江十三渚
戚继光解决了“倭”,“寇”的问题却一直都在。当明朝为了实施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时,渔民海商只有靠海吃饭的本事,无法出海捕鱼经商,生计便被剥夺了。在明代后期,沿海民众出现了“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状态,寇、贼、盗变成了“民”的另外一个身份,动乱和贸易变成了一体两面。
福建宁德霞浦渔船赶海
清代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让中国发展渐渐落后于西方。在晚清洋务运动的自救中,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造船厂),组建出我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可是,在1884年的中法马尾海战中,尽管福建水师对法国军舰展开英勇还击,但由于未做任何军事准备,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马尾造船厂和两岸炮台亦被法军摧毁。马尾海战惨败,让国人极度愤慨,清政府被迫向法国宣战,中法战争正式宣告爆发。
福州马尾港区
福州船政局旧址
行程亮点
01 泉州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唐朝泉州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内应为十字街,四面城墙各设一门。五代南唐时,泉州刺史留从效在唐城外扩建城池,称为罗城,而且种了很多刺桐树,成为泉州特色,所以泉州也被称为刺桐城。
泉州老城(鲤城区)航拍图
南宋时期,泉州太守游九功增筑罗城,并扩展南城,形成翼城,将临江的市舶司等纳入城内。在城南附近,则形成了阿拉伯波斯商人聚居的区域,清净寺是他们的主要礼拜地,因此也靠近南边。
清净寺中刻有古兰经经文的墙壁。
元代泉州对宋罗城规模又有所扩展。新罗城平面形制呈“鲤鱼”形,故被称为鲤城。其实,作为中国传统城市的泉州,它的空间格局体现了当时易学堪舆、天文历法等中国古代知识思想文化理论。
宋元泉州城南门德济门遗址,位于“鲤鱼”形罗城的鱼尾。
而作为宋元海洋商贸中心的泉州港,是四季不冻的天然良港,水道深,便于航运。我们将考察泉州作为中国传统城市和作为中国对外港口的两条发展脉络,了解泉州作为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起点和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的重要地位。
02 明朝抗倭海防前线:浙江府卫所遗址
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始建于东晋,历史上曾多次拆毁、重建及修缮,明嘉靖年间由戚继光主持维修、加固并新建空心敌楼,清康熙年间建瓮城,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附近连续九次挫败倭寇,史称“台州大捷”,此次战役是我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多火器兵种协同的典型战例。
台州府城墙
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明朝专为抗倭而设置的千户所所城,戚继光曾在此大败倭寇,也是国内保存较完好的所城之一,是研究明代卫所制度与沿海防御体系的重要实物资料。现除垛口外,城墙主体及三个城门(包括瓮城)均保持完好,敌台尚存12个,城内街巷至今仍保持着明清风貌,民居建筑带有明显的清代建筑元素。
桃渚城城门瓮城
蒲壮所城与桃渚城类似,亦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是明朝专为抗倭而设置的千户所所城。隆庆年间,蒲门所附近的壮士所因倭寇登犯难守,遂弃城移并入蒲门所,合称“蒲壮所”。蒲壮所城位于闽浙交界,明代逃过了倭寇的攻击,清代发展更为繁荣,留下了众多当地望族的古宅民居。
蒲壮所城城门瓮城
蒲壮所城附近苍南渔港
本次行程中,我们将考察台州府城、桃渚所城、蒲壮所城等保存完好的抗倭卫所遗址,了解明代海防的基本建置和特点。
03 明清古村落:沿海山民、海民的生活
楠溪江古村落群的代表性村落始建于唐朝末年。唐末黄巢起义、五代藩镇割据时,沿海的浙人、闽人为求避难,建立了茗岙、芙蓉、苍坡、枫林等村庄。此后历朝历代,陆续有人迁居于此,各个村落在形制上表现出较强烈的防御意识。
芙蓉村即由福建霞浦一带的人初建于唐末,元代重建,属于避乱迁入型的古村落。现全村基本沿袭原有格局,遗存大量明、清建筑,是楠溪江古村落群的一个缩影。埭头村初建于元代,属于隐世迁居型的古村落。其空间防御与自然环境密切融合,景致优美。由于村人多从事建筑行业,村中古宅、门楼装饰精美,构件多有雕花,属于“富庶人家”的民居建筑。
楠溪江古村落
我们不仅会到楠溪江古村落了解山民的生活,还会到浙江石浦、福建霞浦渔村了解海民的生活,构建出我们对海禁政策下沿海地区社会生活的想象图景。
行程介绍
D1 4月20日 周日
台州集合
- 欢迎晚宴,行前说明会
- 海上丝绸之路相关主题讲座
- 宿台州
D2 4月21日 周一
台州—楠溪江
- 桃渚古城
- 台州府城墙
- 黄南林坑村
- 宿永嘉
D3 4月22日 周二
楠溪江—霞浦
- 芙蓉古村、埭头古村
- 蒲壮所城
- 宿霞浦
D4 4月23日 周三
霞浦—福州
- 霞浦大京城堡、闾峡灯塔、沙江村
- 福州马尾港区
- 宿福州
D5 4月24日 周四
福州—莆田
- 木兰陂、宁海桥、湄州妈祖祖庙
- 宿莆田
D6 4月25日 周五
莆田—德化—泉州
- 德化屈斗宫窑址
- 九日山祈风石刻
- 洛阳桥、德济门遗址
- 宿泉州
D7 4月26日 周六
泉州
- 开元寺、南外宗正司遗址、清净寺
- 泉州海交史博物馆
- 草庵、安平桥、万寿塔、六胜塔
- 宿泉州
D8 4月27日 周日
泉州解散
以上行程信息,以出发前最终确认为准。若受到天气、当地交通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组织方可合理调整行程。活动详情
·
活动时间:
2025年4月20日—27日(8天)
·
活动地点:
浙江、福建
·
活动费用:
13800元/人
·
招募人数:
20人
·
活动组织方:
本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策划执行,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北京全景新知旅游有限公司承办。费用详情
·
费用包含:
【住宿】全程住宿(两人一间)
【交通】行程内的全部交通用车
【餐食】行程中全部餐食
【讲解】全程领队陪同及专家指导
【门票】行程内所含景点门票
【保险】国内旅游险
·
费用不含:
个人单房差价
往返活动地的大交通费用
不可预见和个人因素所产生的费用
·
·
咨询电话: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
(工作日9:30—18:00)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