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上半年,光大银行归母净利润246.22亿元,同比增长0.55%,环比一季度提升0.24个百分点。其中零售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5.38亿元,利润总额由去年同期的-18.64亿元转正,录得9.21亿元,是2024年全年利润总额的3倍有余。
2025年上半年,光大银行零售业务利润转正,录得9.21亿元,是2024年全年的3倍有余。
文/每日财报 仲宇
连银行都开始提倡“反内卷”了。
近两年,宏观预期偏弱,消费疲软,边际增量不足导致竞争加剧,业内人士普遍都在感叹“零售太难了”。
难,是因为行业本身具有高度同质化的特征;难,还在于对规模增长的过度执着。
当周期波动带来压力时,唯有着眼长远、积极创新、主动求变,才能穿越周期。
2024年,光大银行的零售业务遭遇“滑铁卢”,业绩表现骤然降至冰点,在外界仍在忧虑低迷期有多长时,拐点却悄然而至了。
2025年上半年,光大银行归母净利润246.22亿元,同比增长0.55%,环比一季度提升0.24个百分点。其中零售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5.38亿元,利润总额由去年同期的-18.64亿元转正,录得9.21亿元,是2024年全年利润总额的3倍有余。
这是如何做到的?
优化资产配置,
信用卡经营企稳向好
2025年6月末,光大银行零售贷款平均余额为14889.94亿元,较去年年末略微下滑0.58%,但资产的增减配置导致的结构调整,与政策要求和自身战略规划高度契合。
分类来看,光大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分别较去年年底增加137.54亿元和116.17亿元,且双双创下近年新高,主要是为贯彻执行“促进房地产企稳回暖”和“助力提振消费”两大政策。
信用卡业务在2024年下滑后,2025年指标呈降幅收窄、企稳向好趋势。
整体来看,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发卡量降至7.15亿张,较去年年末减少1200万张,自2021年峰值以来连续11个季度下滑,且逾期情况持续增加;且在消费疲软之下,交易金额大幅缩水,主流银行普遍呈现两位数的下滑。
光大银行信用卡业务数据趋势整体与行业表现相近,但部分指标呈现更多向好趋势。从披露信息来看,光大银行当前侧重于积累优质客户资源,加强存量客户维系,完善分期运营,以有效支撑业务规模。
优化资产配置的同时,光大银行零售业务的不良控制也保持稳中向好。上半年零售不良额为206.06亿元,较去年年末减少了1.64亿元。
量价双优,积极压降成本
2025年以来,因LPR下行叠加房贷利率调整,银行业因息差收窄普遍面临盈利压力。
光大银行零售端的传统业务同样遭到冲击,因响应政策“让利于民”,零售贷款业务因平均收益率下行,导致利息收入承压,同比下滑16.16%至324.04亿元。一边是周期压力导致的边际增量不足,一边是宏观不确定性导致隐含风险增加,对传统贷款业务来说是行业都要面临的考验。光大银行选择守住风险底线,未在传统业务中盲目追求规模,将重点精力放在成本管控上。
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零售客户存款平均余额为13252.45亿元,较期初增长6.72%;其中活期、定期存款录得双增,分别较期初增长11.43%和5.45%;且零售端存款余额占该行存款比重进一步提升至32.54%。重点在于,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了一组数据:零售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较年初下降了24bps至1.93%,优于股份制银行同业均值;近三年以来累计改善49bps,在同业中改善幅度最大。
得益于负债端的成本管控,光大银行上半年零售客户存款利息支出同比减少7.89%至126.63亿元,大幅缓解了贷款业务的压力,使得零售业务中利息业务抗住压力,实现194.97亿元净利息收入。
具体来看,光大银行的存款付息率近年来呈持续下降趋势,已从2023年的2.327%逐步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2.265%,随后进一步回落至2024年全年的2.187%,2025年上半年更降至1.923%。与此同时,净息差也持续收窄,但下行幅度逐步趋缓:2023年为1.74%,2024年上半年及全年均保持在1.54%,进入2025年后,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均稳定在1.4%。
值得注意的是,在定存化趋势影响下,光大银行还能在零售存款中实现活期存款增速高于定期存款增速,并对整体成本减负也起到关键作用,这就得益于光大的特色了。
副行长齐晔表示,光大银行零售成本压降卓有成效,主要从源头项目引资、产品销售带动、客群综合经营、场景流量沉淀四个维度,共同驱动实现了零售存款的结构不断优化。
创新基因打造差异化,未来可期
“千行一面”是对银行业务同质化的深刻描述,“反内卷”的内涵则是要通过差异化提升业务质量及竞争力,而差异化供给能力离不开创新能力。光大银行在国内银行中首家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打造出中国领先的开放便民缴费平台“云缴费”的往绩,证实其拥有强大的创新基因。
2025年上半年,光大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04.43亿元,占营收比重15.84%,同比增加0.75个百分点。
数据层面归功于“理财服务手续费”、“结算与清算手续费”和“托管及其他托管业务佣金”三项业务的增长,但本质上是角色的转型升级,即从过去单一的“借贷”关系横向向“服务”功能延伸。
例如“光大云缴费”,是光大的特色业务,通过持续提升服务内容和覆盖范围,已成为一个普惠的数字便民服务平台,发挥网络协同效应后进一步接入传统业务,打造出“生活 + 金融”的生态。截至6月末,其累计接入的缴费代收服务项目约1.88万项,服务人次超16亿人次,缴费金额上半年超3800亿元。
例如财富管理方面,在低利率趋势下,储户对理财的需求与日剧增,零售客户普遍缺乏理财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因千人千面呈现需求多元化的情况。因此,光大银行将客户进行分级管理,推出了“阳光理财”和“阳光金选”两大品系精准匹配不同层级客户的需求;其中“阳光理财”推出“自选到期理财”等创新产品广受好评,半年时间规模就突破100亿元,“阳光金选”围绕公募、私募、保险等不断提升专业的选品能力,上半年代销达1012.82亿元,同比增长17%。报告期内,光大银行并表口径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约1.8万亿元,为客户创造收益191.46亿元。对于光大银行来说,上半年依靠个人财富管理手续费,净收入进账37.57亿元,占全行手续费净收入的35.98%。
除了产品端,光大银行数字化投研投顾累计服务客户150万人次。其在业内首创基于手机银行APP的金融社交平台“金知了”,既是理财经理的好帮手,也是客户财富管理上的好伙伴,上半年访问量超过1480万人次,小店里各类产品的成交额为去年同期的3.6倍。
光大银行在产品、渠道、服务上持续创新、长期坚持、久久为功,使其财富管理能力的综合排名在业内权威机构排名中位次靠前。
不仅如此,光大银行还在“养老金融”领域扎实推进业务,在一支柱上第三代社保卡的发卡和换卡业务增长了14%,二支柱企业年金托管业务规模增长6.9%,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开户数今年增长了15%,账户缴存的覆盖率实现了翻番;2025年以来,光大银行线下有64家网点挂牌“养老金融服务中心”,线上手机银行里养老金融专区不断打磨功能,服务客户超过260万。
在8月29日业绩发布会当天,光大银行还参与了集团在无锡举办的“和光颐享”养老金融品牌发布暨成果分享会,并同步推出行业白皮书。未来,光大银行有望进一步整合集团资源,聚焦“金融+医养康旅”与“银保养”两大特色,面向养老客群推出涵盖4大类、13项专属增值服务,持续深化养老金融战略布局。
在创新基因打造的差异化服务下,光大银行零售AUM较期初增长5%;截至6月末,零售客户较期初增长1.49%近1.6亿户,其中中高端客户较期初增长3.6%,私行客户增长5.27%,客户质量持续提升。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下,光大银行以控成本为核心,以打造特色为着力点,促进零售业务的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各种数据,光大银行零售端的拐点正在来临,未来可期。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