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REDD+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产生的减排,制定的一种自愿机制。这一机制始于2005年蒙特利尔气候大会(COP11),热带雨林国家联盟首次提出"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所致减排量"(REDD),主张对能够证明减少森林砍伐减排的国家给予经济奖
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产生的减排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REDD+)
减少毁林,减少森林退化所产生的减排量;保护森林碳储量,可持续管理森林,以及提高森林碳储量所产生森林碳汇量。
REDD+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产生的减排,制定的一种自愿机制。这一机制始于2005年蒙特利尔气候大会(COP11),热带雨林国家联盟首次提出"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所致减排量"(REDD),主张对能够证明减少森林砍伐减排的国家给予经济奖励。2007年巴厘岛气候大会(COP13)上,REDD的范围得到扩展,演变为REDD+,“+”表示包括了保护森林和可持续森林管理。2013年华沙气候大会(COP19)正式通过了REDD+框架,为全球实施REDD+提供了具体指导方针和原则。
REDD+本质上是一套关于如何报告森林资源和森林管理战略及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清除方面的指南,没有强制执行的行政主体,也没有统一的架构、标准或融资体系。
在REDD+项目实施层面,世界银行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银行于2007年设立了森林碳伙伴基金(FCPF)支持REDD+,至少有44个国家与FCPF合作开展REDD+项目。除了FCPF,ART(2019年成立)也是REDD+项目最重要和最具公信力的全球性平台,且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首先,ART是专门为促进高质量REDD+碳信用的市场交易而设计的平台;其次,它的TREES标准是目前最严格和最全面的REDD+标准之一;第三,它得到了LEAF联盟(加速森林融资降低排放联盟)等重要市场主体的支持。
REDD+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确定基准水平。基准水平是衡量REDD+项目碳减排成效的根本,即需要评估在没有REDD+项目活动情况下的毁林率。这一工作极具挑战性,因为毁林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既有政策、农林产品价格波动、当地毁林主体迁移以及自然因素等,不确定性较大。
REDD+在市场诚信方面也面临重大挑战。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机制,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减排量的可靠性和永久性难以保证。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REDD+项目碳信用的市场价值,也制约了REDD+的长期发展。
尽管如此,REDD+仍是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工具。随着国际航空碳抵销与减排计划(CORSIA)等机制的成熟,REDD+的应用场景或将进一步扩大。
来源:蔚蓝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