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8大平台官宣上线AI标识功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17:12 1

摘要:自2025年9月1日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落地实施,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内容治理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该办法由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必须强制添加显式与隐式双重标识,旨在规范A

自2025年9月1日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落地实施,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内容治理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该办法由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必须强制添加显式与隐式双重标识,旨在规范AI生成内容传播秩序,防范虚假信息泛滥风险。腾讯、抖音、快手、B站、微博、DeepSeek、昆仑万维等8大平台迅速响应,均出台细化执行规则。

平台响应:从技术标识到生态治理

抖音平台率先升级AI内容标识体系,推出两项核心功能:其一为AI内容标识功能,协助创作者在生成内容时主动添加"人工智能生成"等显式提示;其二为元数据标识读写功能,通过技术手段在文件头部嵌入隐式标识,包含服务提供方信息、唯一编号及数字签名。若创作者未主动标识,平台将通过模型检测技术识别疑似AI内容,自动添加"疑似使用AI技术"的风险提示。

B站则创新推出"创作声明"选项,UP主在投稿时可自主勾选"该视频使用人工智能合成技术",系统自动添加显式标识。平台同时建立隐式标识核验机制,对未声明内容通过元数据分析追溯生成源头。腾讯、快手、微博等平台均采用"主动声明+平台检测"双重机制,确保标识覆盖率。昆仑万维更推行"双重标识"制度,结合系统强制标识与创作者自主标记,构建全链路追溯体系。

DeepSeek的响应尤为全面,不仅添加显式标识提醒用户内容属性,更发布《模型原理与训练方法说明》白皮书,详细披露模型架构、训练数据及生成机制,切实保障用户知情权与控制权。

技术革新:显式与隐式标识的双重防线

根据《办法》定义,显式标识需以用户可感知方式呈现:文本内容需在开头、结尾或关键位置标注"AI生成"字样;音频需添加语音提示或特殊节奏标记;视频与图片则需嵌入显著图标或水印。隐式标识则通过技术手段嵌入文件元数据,包含生成服务提供方编码、内容唯一编号、数字签名及哈希校验值,形成不可篡改的数字指纹。

以抖音平台为例,当用户生成短视频时,系统自动在右下角添加"AI生成"水印,同时文件元数据中嵌入包含平台编码、时间戳的隐式标识。这种双重标识体系既保障普通用户直观辨识需求,又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溯源支撑。

治理价值:从技术合规到产业生态

《标识办法》的落地实施具有三重战略意义:其一,构建生成服务提供者、内容传播平台、终端用户的全链条治理框架,与《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形成制度协同;其二,通过技术合规前置倒逼企业建立伦理审查机制,促使技术研发全流程融入安全考量;其三,形成全球首个政府主导、技术标准强制实施的治理模式,为国际AI内容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从产业实践看,标识体系已初步实现"四个区分":区分AIGC与传统内容以保护原创产业;区分不同生成场景的合规要求;区分不同模型来源的责任主体;区分生成、使用、传播各环节的责任边界。尽管面临恶意用户篡改标识、跨境传播管辖权等挑战,但通过持续完善技术标准、强化国际合作,我国正构建起动态平衡的AI内容治理生态。

随着技术迭代与场景深化,AI标识体系将向智能化、协同化方向演进。平台将持续优化标识检测算法,监管部门将推动建立跨境标识互认机制,而用户端则需提升数字素养,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这场由8大平台引领的标识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人工智能时代的信任基石。

来源:时空元宇宙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