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焦虑的人,往往被一个习惯拖累,这六个方法,让你焦虑变通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17:05 3

摘要:前几天,朋友在深夜打来电话,声音低沉而疲惫,说总觉得生活特别累,明明没做什么大事,却每天都像被抽干了力气。聊下去才知道,原来她只是因为领导随口一句“这个方案再想想”,就开始反复琢磨,担心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是不是被否定,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连晚上回家休息时,

前几天,朋友在深夜打来电话,声音低沉而疲惫,说总觉得生活特别累,明明没做什么大事,却每天都像被抽干了力气。聊下去才知道,原来她只是因为领导随口一句“这个方案再想想”,就开始反复琢磨,担心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是不是被否定,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连晚上回家休息时,脑子里还在不断回放这句话,翻来覆去地想。这样的场景其实很多人都经历过:别人无心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我们却在心里反复咀嚼,久久不能释怀。时间一天天过去,那些微小的情绪却像一根刺,越扎越深。

这背后,往往是一种过度思考的模式。心理学上称之为“穷思竭虑”,就是对一件事不停地反复思考,却没有实际行动或解决方案,只是在内心不断打转。余华曾说过:“很多人觉得自己走投无路,其实是情绪进了死胡同,而不是人生真的无路可走。”的确,我们常常被自己想象出来的恐惧吓倒,被放大的细节困住。那些还没发生的事,那些早已过去的遗憾,在脑海中一遍遍重播,消耗着我们的精力。

认识一位长辈,年轻时因为同事一句“你这样做不合适”,就耿耿于怀,和对方冷战多年。如今退休后回想起来,自己都忍不住笑:“为了一句话,浪费了那么多本该快乐的时光,太不值得了。”过度思考从不会解决问题,只会让人陷入更深的精神内耗。就像陷在泥潭里,越是挣扎,陷得越深。

主持人张越说得好:“人之所以累,是因为心里装满了犹豫、焦虑、自我怀疑、担心和着急。”这些情绪比任何体力劳动都更耗人。生物工程博士尹烨也曾经历过研究瓶颈,陷入自我怀疑,结果出现了胸痛、脱发等身体反应。后来他选择暂时放下工作,走进大自然,调整心态,不仅身体逐渐恢复,研究也意外取得了突破。我们的身体其实非常敏感,长期的情绪压抑会影响免疫力,破坏睡眠,甚至损害健康。中医讲“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情绪与身体本就紧密相连。

活得通透的人,心里从不堆满杂物。他们懂得给心灵减负。黄永玉一生潇洒自在,五十岁学开车,八十岁当模特,九十岁还在开车出游。他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有人批评他跑姿难看,他笑着说:“那就跑远点,听不见就好了。”面对攻击,他的态度是:“你不在意,那个人就消失了。”他把时间留给热爱的事,而不是浪费在恨无关紧要的人身上。当被问及一生最骄傲的事,他平静地说:“我从来没有丢失自己。”

这样的人,清楚什么最重要,不会为了迎合他人而迷失方向。他们不着急、不生气、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他们专注自己的节奏,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允许自己不完美,也允许世界有缺憾。

如果你也常感焦虑,不妨试试这些方式:学会设定信息边界,不必事事回应;培养钝感力,不被每句话牵动情绪;专注自己的成长,不与他人比较;活在当下,不沉溺过去,也不过度担忧未来;找到情绪出口,无论是运动、写作还是音乐,让心事有地方流淌;享受高质量的独处,在安静中听见内心的声音。

查理·芒格说,长寿快乐的秘诀是:不嫉妒、不怨恨、保持开心,不纠结烦恼,和信任的人在一起,做该做的事。生活本身并不复杂,让我们痛苦的,往往是我们的想法和反复的思虑。那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回头看不过是路上的一阵风;那些曾让我们彻夜难眠的人和事,最终都成了故事里的一页。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而是放下多少。养心,才是最高级的养生;放下,才是最好的活法。愿我们都能学会轻装前行,在平凡的日子里,看见光,感受暖,找到属于自己的欢喜与安宁。余生很贵,别让内耗偷走你的快乐。

来源:嘟嘟神技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