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荣昌生物财报里的“双面图景”:营收增58% 日均亏400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18:53 1

摘要:3月27日晚间,荣昌生物(688331/09995)发布2024年财报,其首页重大风险提示一栏写道:“公司因研发投入(临床前研究、全球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准备等)及新药上市注册、市场推广等高额费用,可能导致短期亏损扩大,对日常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3月27日晚间,荣昌生物(688331/09995)发布2024年财报,其首页重大风险提示一栏写道:“公司因研发投入(临床前研究、全球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准备等)及新药上市注册、市场推广等高额费用,可能导致短期亏损扩大,对日常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这家A+H上市的创新药企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矛盾的答卷:全年营收17.17亿元,同比增长58.54%,创下历史新高;但亏损额仍高达14.68亿元,相当于每天亏掉400万元。这份看似矛盾的财报,折射出中国创新药企在商业化突围与研发投入之间的艰难平衡。

核心产品放量背后的代价

财报数据显示,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两款核心产品贡献了荣昌生物的主要营收。

其中,全球首款双靶点自身免疫药物泰它西普全年销量突破152万支,较上年近乎翻倍;ADC明星药维迪西妥单抗在胃癌、尿路上皮癌领域持续放量,23.7万支的销售量较上年增长36.5%。两款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后持续放量,医院覆盖量突破1000家,商业化团队扩张至1400人。

但亮眼销售数据背后,成本端的压力不容忽视。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9.49亿元,同比增22.39%,其中市场推广费高达3.3亿元,占35%。

为抢占市场份额,公司进行学术推广、通过一级经销商触达终端的销售模式,采用“医学、市场、销售”三者协同的医学驱动策略。这种销售策略虽带来收入增长,却使销售费用率维持在55.26的%高位,远超恒瑞医药(600276,2023年32.3%)、百济神州(688235,2023年41.92%)等同业水平。

荣昌生物在烟台开发区占地200多亩的生物药产业化基地,40个2000升生物反应器昼夜运转。

《财中社》注意到,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较上年度增加17.87%,高达15.40亿元,研发费用率约90%,虽较上年120.6%有所下降,但绝对值增加2.3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投入422万元。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研项目达6个,涉及自身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眼病三大领域。其中,泰它西普在美国启动重症肌无力III期临床,维迪西妥单抗乳腺癌III期达主要终点,眼科药物RC28两项III期入组完成。但高风险如影随形——两款产品均面临临床进展不及预期的可能性。

现金流警报与融资困局

“营运资金依赖于外部融资”,公司表示:“公司未来营运资金不足以覆盖所需开支,将会对公司的资金状况造成压力”。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1.14亿元,较上年收窄25.8%,主要得益于销售回款增加。但账面货币资金仅7.62亿元,短期借款达10.84亿元,长期借款11.96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3.8%。为缓解资金压力,公司年内新增银行借款,财务费用增长至6948万元,一定程度吞噬利润。

这种“借新还旧”模式难以为继。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101天,较上年度多出4.93天,经销商占款压力凸显。尽管公司声称“生物新药产业化项目稳步推进”,但在建工程却从7.96亿元减少至2.83亿元。

《财中社》发现,公司研发人员较上期减少382人,降幅接近30%,占公司总人数比例减少5.3个百分点,研发人员薪酬合计减少744万元。

若公司无法持续盈利或获得足够资金,将被迫缩减研发投入,延缓药品上市进度,直接影响公司发展。同时,资金短缺会导致员工薪资无法保障或增长,可能引发核心人才流失,阻碍研发和商业化进程,削弱战略扩展能力。

如果给荣昌生物算一笔账:公司两款核心药若能维持2023年和2024年营收的平均增速,2025年营收有望突破25亿元,但仍然难以覆盖15亿元的研发投入、近10亿元的销售费用、超3亿元的管理费用等费用,这意味着现有产品线难以支撑短期盈利。

另外,国际化的想象空间同样充满变数。

虽然泰它西普获得FDA孤儿药资格,维迪西妥单抗与Seagen、辉瑞合作推进全球临床,但海外研发成本较国内更高。财报显示,2024年境外收入仅1100万元,同比下降59.13%,营业成本增长859.67%,毛利率下降33.94%,国际化仍处投入期。

站在创新与盈利的十字路口,荣昌生物的困境颇具代表性。当资本寒冬遇上研发内卷,这家A+H上市药企,正面临价值重估的关键时刻,其年报中的那句“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或许道尽了行业的无奈与期待。

来源:财中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