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农事忙 播种蔬菜正当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16:32 3

摘要:夏末秋初,高坪广袤田野上晨露尚未褪去,田埂上已响起锄头翻土的清脆声响。各乡镇正抢抓昼夜温差适宜的黄金期,播撒下越冬的希望。从佛门乡的林下菜田到走马镇的温室大棚,一幅“科技赋能+传统农耕”的秋种画卷正徐徐展开,为冬季“菜篮子”筑牢根基。

夏末秋初,高坪广袤田野上晨露尚未褪去,田埂上已响起锄头翻土的清脆声响。各乡镇正抢抓昼夜温差适宜的黄金期,播撒下越冬的希望。从佛门乡的林下菜田到走马镇的温室大棚,一幅“科技赋能+传统农耕”的秋种画卷正徐徐展开,为冬季“菜篮子”筑牢根基。

9月1日上午,在佛门乡蟠龙寺村的培龙源种植基地,村民们三人一组的协作场景充满韵律:李大叔挥锄开沟的弧度与王婶撒种的节奏精准契合,刘定宝则紧随其后用脚轻踩压实土壤。

据了解,该合作社林下蔬菜种植区,采用“果树+蔬菜”的立体模式,黄板诱虫灯在绿叶间若隐若现,有机肥散发着淡淡的草木清香。

“这几天我们忙着种萝卜,虽然辛苦,但心里充满期待,希望这些萝卜能在冬季卖个好价钱。”村民刘定宝对记者说。

“我们这里的土质,特别适合种植萝卜、包菜等。我们坚持无公害种植,引进优良品种,加快向现代设施农业转型发展。”该合作社负责人屈臣志说,今年在林下种植各类蔬菜900余亩,不仅能提升土地的产值,还能有效保障市民冬季“菜篮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走马镇周家沟村的蔬菜大棚内则是另一番景象。薄膜下的泥土温润松软,村民们正将黄瓜幼苗植入预设的定植孔,株距行距精确到厘米。

“上半年的番茄刚清园,黄瓜苗就接上了。”正华合作社负责人黄正华指着智能水肥控制柜介绍,这套系统能根据黄瓜生长阶段自动调节灌溉量。基地采用的“番茄-黄瓜-甘蓝”轮作模式,通过作物根系分泌物互补改良土壤,配合防虫网覆盖技术,让30亩黄瓜田实现了农药减量三成以上。这种科学安排让合作社年产值稳定在250万元,更确保了冬季蔬菜的错峰供应。

田畴间的忙碌,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丰收底气。今年上半年,全区20.87万亩菜地交出33.32万吨“成绩单”。眼下,秋播的种子正积蓄力量,等待在寒冬里捧出沉甸甸的“菜篮子”。

从林下的生态循环到棚内的智能管控,从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到农户的精细管护,高坪的秋种图景里,每一粒种子都连着“钱袋子”与“菜盘子”。当夕阳为田埂镀上金边,收工的村民们肩上扛着锄头,手里攥着明天的希望——那些播撒在泥土里的,不只是越冬的蔬菜,更是乡村振兴的万千气象。

全媒体记者 马世杰

来源:云上高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