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一句话引爆舆论:65纳米=落后20年?高盛报告原文写道:“中国本土光刻设备制造能力集中在65纳米节点,相较ASML最新EUV存在约20年代际差距。”数字刺眼,迅速冲上热搜。但多位业内人士提醒:节点差距≠时间差距,更不等于“永远追不上”。· 65纳米是哪一年
“20年差距”刷屏,中国光刻机到底行不行?
一、一句话引爆舆论:65纳米=落后20年?
高盛报告原文写道:“中国本土光刻设备制造能力集中在65纳米节点,相较ASML最新EUV存在约20年代际差距。”数字刺眼,迅速冲上热搜。但多位业内人士提醒:节点差距≠时间差距,更不等于“永远追不上”。
· 65纳米是哪一年的技术?2005年国际量产,但别忘了,当年中国连90纳米都还靠进口。
· 20年怎么算?ASML 2024年已量产0.55数值孔径High-NA EUV,分辨率8纳米;如果把65纳米等同于2005年,确实相差近20年。可这种线性外忽视了中国速度——高铁从引进到反超只用10年,5G更是同步起跑。
二、现场调研:上海微电子的“两张照片”
照片1:2020年,SSA600光刻机出厂,90纳米量产,客户是中芯国际深圳厂。工程师回忆:“老外专家看完只说一句‘Not bad’,但半年后追加第二台订单。”
照片2:2024年6月,SSA800-10W 28纳米浸没机台搬入客户验证线,关键部件国产化率90%。“光源、双工件台、浸没单元全是国产,只剩蔡司镜头还进口。”项目负责人透露,“明年一季度跑通工艺,就能用多重曝光做到14纳米。”
从90纳米到28纳米,中国用了8年;ASML走同样路程用了6年——差距在缩小,而非扩大。
三、ASML的“甜蜜烦恼”:36%收入靠中国,却卖不了EUV
2024年二季度财报,中国大陆贡献ASML 36%销售额,创历史新高。但受荷兰政府出口管制,EUV、部分高端DUV被禁运。ASML CEO温宁克在电话会议坦言:“如果失去中国市场,我们将损失20%利润。”
一边赚钱,一边封锁,ASML陷入“吃饭砸锅”尴尬。更让它紧张的是,中国正把买不到的高端设备“拆解”成零部件清单,用全国产化思路重新设计。
四、国产供应链“全家福”首次亮相
光源:科益虹源6kHz ArF激光器通过28纳米验证,下一代13.5纳米 EUV光源样机2025年出光;
镜头:长春光机所NA=0.25 EUV投影物镜完成装配,波像差1.2纳米,满足初期实验线;
光刻胶:南大光电ArF胶通过中芯国际14纳米认证,EUV胶2026年小批量;
双工件台:华卓精科超精密气浮平台,运动误差<1.5纳米,已交付上海微电子;
测量:中科飞测电子束缺陷检测机,每小时20万晶圆缺陷图像,AI实时分类。
“过去我们缺课太多,现在把每个零部件拆成国家专项,同时起跑。”工信部装备司相关负责人说。
五、技术路径“三箭齐发”:多重曝光、3D堆叠、新光源
多重曝光:用28纳米DUV通过四重图形实现7纳米,台积电2016年就这么做,中国2026年有望跑通;3D堆叠: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把外围电路置于晶圆背面,减轻光刻负担,256层NAND已量产;新光源:清华大学SSMB-EUV方案,用同步辐射加速器产生13.5纳米光,2025年出光,成本或只有激光等离子体路线的1/10。“如果新光源成功,相当于在燃油车时代直接做电动车,”清华教授唐传祥表示。
六、资本与人才:光刻赛道的“高铁式”投入
国家大基金二期明确把“高端光刻机及核心零部件”列为头号赛道,首期出资30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超千亿。
人才端,华为“天才少年”计划、中芯国际“光刻领军”项目,应届博士年薪开到80万;上海临港新片区更给出“买房打七折、落户秒批”礼包。
“我们算过账:一台EUV 2.5亿美元,如果国产能做到1.5亿美元,国内晶圆厂全用国产,每年节省100亿美元,足够养2万工程师。”券商分析师笑称。
七、结论:保持耐心,给“时间”一点时间
高盛的“20年差距”是一记警钟,但绝非判决书。历史规律显示,一旦技术路线被锁死,垄断者往往高估壁垒、低估追赶者;而当追赶者把“买不到”转化为“自己干”,壁垒就会以指数级速度坍塌。
光刻机不是神话,只是人类工业史上最复杂的机器。中国已经用高铁、大飞机、空间站证明:只要把市场、资本、人才、政策四张牌打成组合,就没有翻不过的山。
下一次热搜,也许不再是“差距20年”,而是“国产EUV交付”——我们只需保持战略定力,给工程师多一点时间,给国产多一次试错。
来源:大卫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