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里混得好的人,早就戒掉了这3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15:42 2

摘要:大家好,我是……(随便谁,反正一个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打工人)。

大家好,我是……(随便谁,反正一个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打工人)。

这些年,我带过团队、熬过通宵、背过锅也拿过奖。

说实话,职场真是一场大型修行——事儿得会干,话得会说,人还得会做。

今天想跟大家聊三个我在单位里摸出来的“生存戒律”:事别拖、话别多、人别作。

你别笑,这三点看着简单,能做到的,早就悄悄跑赢了大多数人。

01

事别拖,先干起来再说

人天生就爱拖延,麻烦事来了第一反应都是“放一放”。

但你发现没,越是能快速动起来的人,越容易抓住机会。

我以前团队里有个女生,刚来时能力不算最突出,但执行力极强。

领导布置任务,别人还在心里打小算盘,她已经回一句“好的,现在就去”。

有一次临时安排新人培训,她当天就排好值班表、整理好资料交上来。

那种“可以、来吧、开干”的气场,让所有领导都印象深刻。

她后来不仅顺利转正,一年不到就成了骨干。

公司为了留她,甚至帮她解决了北京买房名额。

这不是鸡汤,这是现实——你先动,就已经赢了一大半。

还有个小伙子,数学专业毕业,一度迷茫不知道该做老师还是做培训。

拖了几个月都没行动,直到有人点醒他:你先干起来,姿势再慢慢调。

于是他开始在网上发解题视频,没想到突然火了,家长追着买课。

一年后,出版社主动找他出书,他顺利扎进了教培行业。

你看,人生不是做菜,不能等所有料都备齐才下锅。

职场的规则永远是:先上桌,先拿牌,才有赢的可能。

02

话别多,用行动代替抱怨

《谁动了我的奶酪》里有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

奶酪突然没了,哼哼光顾着抱怨命运不公,唧唧却立马动身找新的出路。

结果唧唧找到了更大份的奶酪,哼哼还在原地饿肚子。

咱们工作中,多少人活成了“哼哼”?

受点委屈、碰点麻烦,第一反应就是吐槽、抱怨、散发负能量。

话说多了,不仅讨人嫌,还给自己疯狂泄气。

“世界最强CEO”杰克·韦尔奇年轻时也犯过这毛病。

刚入职时涨了1000美元薪水,本来挺高兴,结果发现大家都涨了,心态就崩了。

他到处抱怨不公平,还闹着要辞职。

后来一位前辈点醒他:

“你整天发泄不满,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和机会。”

他这才恍然大悟,从此闭嘴做事,埋头苦干。

七年之后,他成了公司史上最年轻的总裁。

稻盛和夫说过一句话特别实在:

“抱怨再多,委屈再大,先把工作做好才是正事。”

没有谁的工作不委屈,但成熟的人,懂得把委屈炼成向上的阶梯。

03

人别作,职场不是你家

每个公司都有几个“职场巨婴”:

情绪不稳定、做事凭心情、挨批就摆烂,总想着“整顿职场”。

但最后“整顿”的,往往都是自己的前途。

我之前听说过一个汽修厂的小伙子,技术是真不错,就是脾气太作。

有一次被领导说了几句,正好要去修车,他就故意磨洋工、不泄压,溅得所有人一身汽油。

客户还在等着,他一副“你能拿我怎样”的态度。

结果客户一走,他也直接走人了——被开除了。

专业过关,却败给了情绪,多可惜。

反观我认识的一位记者小姐姐,刚进凤凰卫视时,大家都觉得她吃不了苦。

但她偏不矫情,北京有重大事件,她永远冲在最前面。

收集一手资料、克服采访困难,硬是在一线磨出了一身真本事。

后来她成了台里的招牌主播——全荃。

职场是成年人的战场,太作太幼稚,真的没人惯着你。

早点戒掉“巨婴心态”,踏实成长,才是硬道理。

最后唠叨几句:

真正在单位混得好的人,身体里得住三个“灵魂”:

一个谨慎的文臣,一个敢冲的武将,还有一个会算账的商人。

事上磨、心中炼,一步一印,才能慢慢长成自己的靠山。

职场很卷,但也公平——它从不亏待用心干活、积极成长的人。

共勉。

来源:战略顾问陈西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