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强:紫砂市场之觞——缺“理”少“法”,藏家与业者当自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16:05 1

摘要:当前紫砂艺术品市场,最缺的并非资本,而是行业应有的“理”(道理、规范)与“法”(法则、底线)。当下,无论是紫砂从业者,还是广大藏家,普遍对这“理”与“法”认知模糊,如此便如同让缺乏道德准则的人去制定道德标准,市场乱象频发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前紫砂艺术品市场,最缺的并非资本,而是行业应有的“理”(道理、规范)与“法”(法则、底线)。当下,无论是紫砂从业者,还是广大藏家,普遍对这“理”与“法”认知模糊,如此便如同让缺乏道德准则的人去制定道德标准,市场乱象频发也就在所难免了。

乱象之下,大多数从业人员的表现令人忧心。他们装模作样,各个平台上的年轻主播们更是为了利益上蹿下跳,利用藏家的认知盲区煽动跟风。更有甚者,一些体制内的工艺师、高工竟振振有词地宣称:“99%的发财者第一桶金都不干净,等赚了钱再洗白”,全然不顾靠欺骗根本无法赢得真正的尊重。

行业内,紫砂壶代工、制假售假早已不是新鲜事,可真正被查处、罚款乃至判刑的案例寥寥无几,导致此类行为的违法成本近乎为零。如今骗术还在不断升级,从虚假的合影视频、证书,到伪造的作品著录图书,不法分子将“假货”包装成“真品”,把劣质壶吹嘘成“精品”,看似手续合规,实则是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

藏家群体的状态同样值得反思。有藏友自嘲“收藏路上,上当是当当不一样”,更有甚者在同一类骗局中反复“踩坑”,明知主播推荐的壶不值价,却被几句煽动就盲目跟风,明知市面上“职称壶”“大师壶”多为代工货,其工艺也为劣质的模具批量制作的仿品,还是像飞蛾扑火,时至今日,还有人在运用所谓“饥饿营销”,利用信息差设下的陷阱,真的有人心甘情愿“送钱”。

收藏本非投机,不能只凭情怀冲动行事。若自身对行业缺乏认知,总抱着“捡漏”的侥幸心理为情绪埋单,那么被骗也难以归咎他人。归根结底,紫砂江湖虽乱,但只要藏家能认清行业道理、坚守收藏理性,主动提升认知、寻求懂行之人把关,才能在乱象中站稳脚跟,避免落入骗局。

来源:宜兴紫砂頭条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