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军事学家惊叹,“中国在这一军事能力上已超越美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4 14:53 3

摘要:这不仅是肌肉秀,更是中国向世界宣告:旧的军事平衡已被打破,新的全球秩序正在加速到来,迫使美国及其盟友重新评估未来走向!

北京天安门广场,一场纪念胜利的阅兵,却在全球引发战略海啸!

中国“压箱底”军事利器震撼亮相,西方军事界瞬间炸锅,惊呼中国已在关键能力上超越美国。

这不仅是肌肉秀,更是中国向世界宣告:旧的军事平衡已被打破,新的全球秩序正在加速到来,迫使美国及其盟友重新评估未来走向!

当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东方,一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活动,无疑成为了全球议论的中心。

这不仅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力量的检阅,而这场检阅的核心,就是那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演的,持续了约70分钟的九三阅兵。

这场精心编排的军事盛典,从一开始就超出了单纯仪式的范畴。

国际媒体的镜头和笔尖,早已不再满足于记录场面的宏大,而是急切地剖析其背后传递的每一个信号。

尤其是那些崭新军事武器所折射出的实力,以及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

阅兵式上令人叹为观止的军事装备,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的飞跃式进步。

一个最鲜明的标签就是“国产化”。

所有通过长安街接受检阅的武器,无一例外,全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现役主战装备,并且其中大部分是新一代的四代装备。

这背后,是中国打造一个完全自主军工综合体的决心和实力。

展出的大量军事硬件本身就在宣告,中国拥有兑现其战略承诺的强大工业产能。

这意味着北京在关键时刻不会被任何外国武器供应商“卡脖子”,军队几乎可以自主制造所需的一切。

这次阅兵堪称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继2019年国庆阅兵后的又一次集中亮相,而且许多“压箱底”的宝贝都是首次对外展示。

那些陆海空基的战略重器,高超精打的尖端武器,以及充满未来感的无人和反无人装备,都让外界得以一窥中国军事科技的前沿。

比如首次露面的东风-17常规导弹,它那独特的乘波体气动外形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让它能在大气边缘层进行机动变轨,飞行轨迹灵活多变,让对手的防御系统难以预测,突防性能因此实现了质的飞跃。

空中力量的展示同样震撼。由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和运输机等组成的空中梯队,几乎涵盖了解放军现役的所有主战机型。

这种模块化、体系化的编组方式,本身就展示了强大的体系作战能力,宣告着中国空中作战力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世界上首款双座五代机歼-20S也加入了受阅编队。

它的后座可不是“副驾驶”,而是专职指挥无人机和执行电子战任务的“大脑”,这直接将“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从概念拉进了现实。

与它一同亮相的,还有歼-35舰载隐身战斗机,与歼-15T等机型混编飞行,预示着航母编队的战力将迎来新的巅峰。

无人化和智能化的“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更是本次阅兵的一大看点。

地面上,无人作战群展示了“蜂群+激光”的前卫作战体系。

天空中,FH-97A“忠诚僚机”与歼-20S的编队飞行,攻击-11隐身无人机集群模拟的蜂群饱和攻击,都让人看到了未来战场的模样。

有矛就有盾。车载战术激光和微波定向能武器的出现,意味着解放军已经具备了“发现即烧毁”的反无人软杀伤能力。

有分析认为,中国展示的无人系统相当先进,某些方面似乎已经超越了西方,并且已经投入使用,部署速度和规模更是西方国家难以比拟的。

除了看得见的钢铁洪流,阅兵还揭示了中国在“看不见的战线”上的强大能力。

专门安排的网电与太空新域作战模块,展示了低轨电子侦察卫星模型、“北斗-量子”导航对抗系统和网络渗透终端等装备,这都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胜负手。

战略威慑力量的展示则更为直接。一批高超声速、防空反导和战略导弹装备集中亮相。

其中,某新型洲际导弹采用分导式多弹头与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双重配置,而红旗-19反导拦截弹则提升了中段拦截高度。

这些都清晰地展示了解放军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

更具深意的,是我军新近调整组建的四支战略兵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的受阅方队,首次擎着崭新的军旗集中亮相。

这标志着解放军“4支军种+4支兵种”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首次在阅兵中完整呈现。

这场阅兵当然不仅仅是军队和武器的仪式性展示。

它更像是一场精心谋划的战略沟通,将军事实力、外交定位和历史叙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同时面向国内外两类观众。

对国外观众而言,传递出的信号直接而清晰: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而不仅仅是为未来战争做准备。

展出的远程反舰和对陆攻击导弹,特别是那些高超音速、巡航和弹道导弹的混合部署,极大地增强了中国A2AD战略的潜在效力。

这种能力,再加上新型的鱼雷形无人机和一系列可从陆地、海上、空中发射的高超音速武器,对美国及其合作伙伴构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

有观点认为,这些海上无人机和导弹的结合,将创建一个外部海军在紧急情况下无法进入干预的区域。

因此,此次阅兵的战略目的之一,就是“让美国、欧洲和中国的邻国三思而行,以免它们考虑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

在当今世界远未太平,中国依然面临不同程度安全威胁的背景下,利用这次阅兵展示解放军最新军事成就,震慑潜在对手,被视为必要之举。

新秩序的缔造者

外媒普遍关注到,中国正利用其强大的国家影响力,在世界外交和参与塑造国际新秩序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正在瓦解全球多边体系支柱的背景下,这次阅兵为勾勒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多极世界愿景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

有评论家指出,二战结束80年后,“中国不再将自己视为历史的参与者,而是新世界秩序的缔造者”。

阅兵式上领导人的阵容,特别是嘉宾名单本身,就是一次“外交信任投票”。

前所未有的出席人数,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在亚洲乃至全球日益增长的外交和经济吸引力,也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会被孤立,更不惧怕任何压力和欺凌。

对内,这场阅兵也旨在团结公众,共同实现国家安全目标。

它既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也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

美国媒体认为,九三阅兵折射出了中国的工业产能优势,展出的大量军事硬件表明,中国拥有兑现承诺的工业实力。

“有人说,美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技术保持优势,但阅兵式表明,这种希望可能只是空想。”

当然,中国也清晰地传递出另一层信息。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其重点是维护中国的地区稳定,而不是为了全球称霸。

中国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而是希望通过增强军事现代化,来保障自身的发展权与安全空间,并愿意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国防战略高级分析师马尔科姆·戴维斯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中国今天展示的无人系统相当先进,它们在某些方面似乎比我们在西方看到的更先进,而且它们已经投入使用。”

澳大利亚一个退役陆军少将表示:“中国军队的技术非常先进……但最重要的是,它几乎可以自主制造所需的一切。”

他还表示,这意味着北京不会被外国武器供应商“胁迫”。

结语

九三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庄重致敬,更是对未来的郑重宣誓。

它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

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艰难时刻,中国这场气势磅礴的阅兵,无疑为维护自身和世界和平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它清晰地表明,几十年来一直有利于美国及其伙伴的地区军事平衡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或许,这足以让一些人对未来的战略进行更根本的反思。

来源:屏风浊影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