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劫数一起,心中毒龙生焉。是以不论佛道,都需修持慧剑斩之。所谓“以智慧剑,破烦恼贼”(《维摩经·菩萨行品》),又如吕洞宾的纯阳剑,“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皆寓意于此。
修道者逆天而行,与天争命,经三灾九难,历水火风雷,而这其中最难渡的,便是自身的心魔之劫。
劫数一起,心中毒龙生焉。是以不论佛道,都需修持慧剑斩之。所谓“以智慧剑,破烦恼贼”(《维摩经·菩萨行品》),又如吕洞宾的纯阳剑,“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皆寓意于此。
山东半岛以东,乃登州、莱州所在。这里崂山苍苍,东海茫茫,多有仙道出没,亦是全真教的发祥地。
乾隆时,崂山脚下有户木匠,其子不过十四五岁,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兼且少年早慧,读书过目成诵,实在羡煞乡邻,都道木匠家祖坟冒了青烟。
某日斜晖残照,暮色渐浓,少年自乡塾返家,路遇一位道士,羽衣星冠,飘飘然有出尘之想。
攀谈之际,本来言笑晏晏的道士,突然嘴唇微动,念念有词,少年顿觉目眩神昏,如坠云雾,整个人已经浑浑噩噩、身不由己,就这么跟着道士一路迤逦而去。
进山之后,人迹渐绝,触目皆是古木森森,入耳唯有鸟兽啼鸣。待到月明星稀,终于到了处山坳,松柏环绕间,隐约现出一座草庐。
道士将其领进去后,又对着他念念有词,少年顿觉灵台清明,心中了悟。
他刚想夺路而逃,却发现不知为何,自己手不能抬,足不能举,好像浑身的筋骨都被抽离了身体;欲要高声呼救,声音到了喉舌,就如泥牛入海,没有半点声息。惊惧之下,只能眼睁睁看着道士将他扶坐在床榻上。
道士舔了舔嘴唇,目光灼灼,挥手间,少年的衣衫已如蝉蜕般自行脱落。
他将少年搂在怀里,抚摩偎依,口中似在喃喃自语:“小乖乖,今天你就好好享受吧,道爷不会亏待你的……”
随着指尖在少年的肌肤上游走,道士浑身愈加燥热,呼吸也越来越粗重,最后实在受不了了,他将自己也脱了个赤条条,就要俯身扑上去。
突然,道士猛地从床上撅起而坐,狠狠扇了自己一耳光,双目血红道:
“修道二百余年,难道要因为这小相公功亏一篑不成!”
月光透过窗棂,照见道士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双手紧握,指关节都有点泛白。
沉思良久后,道士复又缓缓躺回少年旁侧,手掌轻轻在其身上摩挲,慨然长叹道:
“如此佳儿,千载难遇,即便乱我道心,坏我修行,大不了再炼气二百年而已,又何足惜!”
说罢,道士奋身向前,可就在那间不容发之际,他又猛地掉头自语道:
“二百年修行,怎能轻易毁于一旦,二百年辛苦,又岂是儿戏?”
说到这,道士长身而起,下榻后茕茕独立,呆若木鸡。
良久之后,他开始在房间内缓缓踱步,好像拉磨的驴子,也不知道转了多少圈。突然,道士取下悬挂在墙壁上的短剑,寒光闪过,锋刃已经刺入自己左臂,顿时血如泉涌。
道士也随之痛呼出声,整个人脸色煞白,有气无力地斜倚在墙角。约莫过了一顿饭的功夫,他才猛地将手中短剑掷落在地,冲着少年大喊道:
“今日你差点万劫不复,我也差点万劫不复,幸好,我们都渡过此劫!”
他强撑着站起来,口中念念有词。少年只觉周身束缚尽去,浑身力气又回到了身上,赶忙穿上自己的衣服,拔腿就往门外跑。
才离开那间草庐十几步,就听一声厉喝:“给我站住!”
少年吓得一个激灵,转头就见道士倚门而立道:“夜色已深,多有猛兽出没,可别瞎跑送了自己性命!”
待少年听完道士指点,依稀看见回家径路时,回首就见道士正仰头张口,喷出熊熊烈焰,瞬间将草庐淹没,化作火光冲天,映照着他的身躯,如神似魔。
还没等他缓过神来,道士身影已经倏忽不见,徒留他在原地,情不自禁揉了揉眼睛。
回家数日后,少年兀自惊魂未定。大家纷纷道,那道士必然是山中精怪所化。
依我看,能在欲海横流之际,还能幡然醒悟、悬崖勒马的,非修行中人不能为也。
所谓慧剑斩情丝,这少年就是他的心魔之劫呀!
此非大智慧不能猛省,非大神通不能痛割,能以自伤之苦毒,焚尽爱欲之根,正如同于红莲业火之中,证得菩提正果。相信渡过此劫,道士距离雷劫飞升也不远了。
如果你喜欢古代志怪故事,敬请关注:野狐奇谈。
来源:野狐奇谈